不久前,我在《文艺报》上发表短文《作家的“中年变法”现象》,提出不少作家在人到中年之后,遇到创作的瓶颈时,开始掉头转向,走出书斋,走向大地,走进生活,从而为自己的创作也为非虚构纪实文学创作开辟出了新路,提供了新故事、新内容和新经验。赵德发似乎亦可归入中年作家之列。他三十多年的创作,始终以小说为主,以小说见长,在长篇小说和短篇小说方面都取得了很好的成绩。近十年来,他自觉地进行了个人创作的一次大转向,即转向传统文化题材,尤其是汉传佛教题材的创作,出版了诸如《双手合十》、《乾道坤道》等长篇小说。应该说,他的那一次创作转向是成功的,受到了评论家们的普遍肯定。此次,他原本出于好奇,想要了解一下近年来甚嚣尘上的“大蒜事件”,希望从中找到素材,创作长篇小说。没承想,与许多作家类似,赵德发一旦深入接触相关当事人,了解大蒜事件的前因后果、来龙去脉之后,他获取了大量新鲜有趣同时又颇具警世意义的素材,他的创作思路转了一百八十度的弯,他决定尽快写一部非虚构的报告文学。于是就有了这部长篇纪实新作《白老虎——中国大蒜行业内幕揭秘》。
《白老虎》是近年来全面回顾和讲述大蒜事件经过、反映大蒜行业实情、刻画与其相关当事人形象的内容最丰富最生动的一个文学文本。赵德发的创作无疑是解剖麻雀式的。大蒜作为主要的调味蔬菜,与每个国人的生活息息相关。大蒜行业作为粮食产业之一,亦在国计民生中扮演重要角色。近年来,大蒜行业的几起几落,大蒜价格过山车式的运行轨迹,让每一位国人都亲身经历并深切感受。大蒜,曾几何时成为全社会热议的焦点话题。并且,由此衍生出诸如“蒜你狠”、“蒜你贱”、“豆你玩”、“姜你军”、“苹什么”等诸多网络新词,以及人们对于农副产品价格波动的异常敏感。蔬菜、水果真正成为了每个人瞩目和关切的国计民生的重要内容。所有这些现象的出现,社会大众看到的都是表象,对其根源的认识大致止乎于因为某些所谓的养生专家、养生大师在媒体上的强势宣传和极力推荐。这些现象反反复复地出现,公众似乎也已熟视无睹、司空见惯、习以为常、麻木不仁了。从这个层面上说,赵德发的《白老虎》一文切中了当下社会热点和焦点,试图解开大蒜行业隐秘的内幕,让读者真实地了解到大蒜价格大起大落、大蒜行业大冷大热的各种错综复杂的社会原因、行业操控原因、幕后推手,以及国家在三农政策、商业市场领域管理、调控方面存在的缺陷或问题。因此可以说,这是一部社会问题报告。它通过开掘大蒜行业兴衰跌宕的发展历程,实际上是在追问为什么我们的国家、我们生活的时代会出现如此富于戏剧性变化的一幕,追究这些事件背后中国人在世道人心方面的问题与缺陷。作家的立意显然不止于猎奇、揭秘,提供给读者一个生动有趣的戏剧性看本,而是要深入反思这个社会、这个时代出了什么问题,我们的世道人心出了什么问题。在作者笔下,大蒜,已不仅仅是一种食材,而是白花花的银子,更是一只张开大口的白老虎,能够吞噬人的良知、人的生活,乃至吞没人的生命。
作家的视野相当开阔。对于大蒜行业的描写,他有一种宏观的考量。因此,他落笔时并不停止在对一个行业内情的揭示,而是将笔墨伸向宽泛的领域。作品的重点在于还原大蒜行业走过的波澜起伏的路径,因此,几乎可以被看作是大蒜行业的发展简史。在讲述每一次价格重大起伏事件时,作者紧紧抓住相关当事人,努力采用当事人的亲力亲为亲述来恢复历史原貌,揭开历史真相。所以,作品给人的阅读感受是真实可信,富于感染力,让读者不由得跟着作者的笔触往下阅读。从整体上看,这部作品具有很强的可读性,这是其在文学性上取得成功的重要证明。
作家的采访深入,对资料的掌握竭力做到详尽、真确。他的足迹以世界蒜都山东金乡县为中心,辐射到周边江苏、河南、安徽等多个县市,并通过大蒜行业的一些领头羊,切入整个蒜乡,走进大量的蒜农、蒜商中间。因为有这样可靠的资料采集准备,为作品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作者的书写,基本上是一种如实揭示和反映的姿态,毫不回避矛盾和问题。对他笔下的人物,无论自己是否熟悉,都尽量客观地记述其言行、遭遇,既有对当事人话语的直接引用,以第一人称叙述来增强现场感、在场感,也有对某些人物间矛盾冲突的描写,注意使用双方的表达或观点,力求客观准确。换言之,作为一位惯写小说、习惯了运用虚构想象来创作的作家,赵德发在《白老虎》一文中,几乎完全改变了叙事策略,即运用真实的非虚构的纪实手法,追求不隐恶不讳善的史家笔法,遵循非虚构文体的创作理论,写出了一部可靠可信的纪实性作品。
作者的独立态度、“冷观”姿态,使他获取了一种中立的却非局外人的立场。在作品中,我们处处可以看到作者的身影,听见作者的主观抒发、深入思索。非虚构创作并非平镜式的浮表的反映,同样需要作者倾注情感和思想,带着真情与真诚来写作。赵德发正是这样做的。大蒜事件事关我们每个人,这也正是触发作者抬脚到达现场、举笔记录书写的缘由。而在描述整个事件脉络经过时,他是带着追索探究的目光和疑问的。对他笔下的人物,作者怀着打量和探究其心灵秘密的初衷,充满感情。作品中有许多人物故事完整生动,形象饱满。譬如以自己偶然认识的大蒜业名人为原型的郑威,着重描写其从业经历,在大蒜行业的风云叱咤,也描写其曲折的婚姻家庭生活,鲜活刻画出一个将从商、操盘事业作为生命第一必需、轻视忽视人情亲情、有抱负却始终躁动不安的人物的个性。对于大蒜行业中的“蒜神”、“蒜王”、“四大天王”等领军人物也都着墨较多,性格比较鲜明。
《白老虎》这部作品的现实针对性、思想性特别突出。作品贴近现实生活,对社会、对人们都有切实的指导意义和启示意义。显然,作者对他书写的领域作了深入的了解和深刻的剖析。可以说,这是我迄今读到的关于近年来大蒜事件最详尽也是最逼近历史真实的文学作品。作者对于大蒜事件的思考也是到位的、发人深省的。更可贵的是,作者并不在大蒜事件上停止思考的脚步。他由此生发出关于中国经济、商业、市场、社会、人生的诸多思考,尤其是对于如何调伏白老虎、如何规范市场秩序、解决异常市场波动、防止某些违法操控,提出了许多很有见地的意见和建议。作者对大蒜事件根源的剖析及相应对策的提出,一方面具有很强的认识价值和教育价值,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市场规律、物价波动的内在因素,从而做一个更加理性的消费者或市场主体。另一方面,这些见地可以帮助立法者、执法者以及负有市场管理职能的政府部门,针对市场自由调节的弊端与漏洞,采取高效有力的应对措施,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维持良好的市场秩序和社会秩序。
尤其可贵的是,作品进一步衍生出了对普遍人心、人性的思考,特别是对于民族劣根性或者人性缺陷的思考,是警世之言。白老虎是一个象征,既指市场、商业、金钱是只可以吃人的老虎,亦指人的欲望、人心如同一只凶猛的老虎。作者对于人性缺陷进行深入剖析,指出贪、赌、争是祸害个人、破坏家庭的三大毒害。对于欲望的反思最具普遍意义,也最为警人。欲望是人之本能,正确控制自己的欲望并顺从欲望的适度驱使,可以成为人生奋斗的重要动力。但是,如果一味听从欲望的指使,物欲横流,欲壑难填,那么人最终将会毁于欲望。诚如作者所言:“‘蒜你狠’有时比不上人心狠;‘蒜你贱’有时比不上人心贱……欲望的过度释放,会造成破坏的力量。”由此,作者进一步指出:“贪恋之处,皆为绳索。宇宙万物的存在,只为供人使用,而不应为人所有。‘不为物役’,这不只是道家的智慧,也应该是全人类的智慧。”可以说,作者深刻的宗教学识、人生修炼,已臻相当高的思想境界。这种境界和思想被他运用来剖析笔下的事件和人物,从而赋予了作品很强的思辨性和哲理性。
责任编辑/季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