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家县城重点中学——育红中学,这几年学额激增,教师显得相对短缺。县里相当重视,分管教育的副县长抛出话来,“在人、财、物方面,教育局一定要开绿灯。”有了领导的话,育红中学决定面向全县选拔优秀教师。
县城是全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较之乡镇,不知要好多少倍。因此,参与报名的比参加选美的人还多。
李老师拔得头筹,不论教案、说课还是评委打分,用教育局人事科长话说“都过得硬”。育红校长决定重用李老师,让李老师教初一两个重点班的数学,兼初一年级组长、数学教研组长,又当了一个班的班主任。
李老师“春风得意马蹄疾”,在农村等了这么多年,终于出头了。家长都知道育红中学调来个顶呱呱的老师,想尽办法托关系、走后门、请客送礼,想让孩子到李老师那班。
晚上,学生放学,家长总要检查他们的学习情况。发现不对劲了,孩子正在学正负数,单独一个数“-5”,孩子不读成“负5”,反而读成了减5;数轴的轴字,被孩子读成了数由。有家长还专门打电话问李老师。李老师不耐烦地说,你们的知识都过时了,现在什么时代了,还是老观念。我在搞“教改”。“教改”者,教学改革也。家长中间也有大学生、中专生, 忍不住把李老师的事情报告给了校长。
校长是82年南京师大毕业的数学本科,问了一些情况之后。就想听李老师的一节公开课,毕竟“百闻不如一见”嘛。这天,校长带着一行人马来到李老师的班里。授课内容是用“路程=速度×时间”的公式解一元一次方程。这样的题目小学生都会做。校长记得很清楚,题中给了“路程”和“时间”两条件,求未知的“速度”。李老师不是用“速度=路程÷时间”这种算法,而是设未知数“X速”、“y度”,“X速”加“y度”就是“速度”。校长看在眼里气在心里,当即打断李老师的讲课,问数学中有这种求解的方法吗?可是李老师镇定自若地说:“我在搞教改啊。”
有人告诉校长,李老师是教育局长的表弟,只读过初中,后来在局长表兄的关照下,到农村中学做保安。趁着育红中学选招老师的机会,局长运用手中的权力,让他的各项都过得硬,进了城。校长长吁短叹一阵,“还是让他做保安吧”。可是,李老师的脖子很硬,死活不愿从教师岗位上下来,用他的话说那叫“面子过不去”。校长实在没有办法,只好把可有可无的劳动技术课给了李老师。据说,李老师还在坚持教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