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西

2013-12-29 00:00:00
南方人物周刊 2013年37期

偏爱外国货的中国人

在成都市中心新世界百货(New World Department Store)卖男装的那一层,你会发现在美国或者欧洲任意一个二线城市所能看到的那种快时尚服装。成都是一座位于中国西部的城市,拥有1400万人口。

许多铺面挂的都是英文招牌,但店内服装的品牌名称却令人陌生。“I’m David”销售的是城市休闲服装,“Scofield”旨在打造一股英伦风,“Mind Bridge”和“Gather Jewels”走的都是常青藤联盟预科学校的学生风格。这些品牌看起来或许像模像样,但它们很难与优衣库(Uniqlo)、Zara以及H&M抗衡,这三大外资品牌在附近都有自己的门店。

中国正力图通过刺激消费支出来平衡经济结构,以摆脱严重依赖工厂及地产投资的增长模式,上文提及的这类品牌反映了中国在这个过程中所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中国消费者喜欢外国商品。不论是运动鞋、汽车、电视、手机、化妆品抑或是尿布,调查结果都是外国品牌占优势。

中国市场研究集团(China Market Research)的雷小山(Shaun Rein)表示,中国民众相信外国品牌不会偷工减料,而且与本土品牌相比有更加深厚的品牌传统。

随着中国民众愈发中产化并且在非必需品方面的支出越来越多,中国面临着一个问题:民众购买的外国商品越多,就有越多的中国发展成果流入其他国家的企业主手中,相应地,中国企业的利润水平就越低,可再投入国内电子等行业创新及技术研发的资金规模也就越小。

caqRyDieB/KinEEn110Xc/7SjAgOXOaw7XheagIKXlE=
(【新加坡】《联合早报》10月28日)

中国保障房乱象

中国政府为楼市降温的核心举措是到2015年建造3600万套保障房,但现在该政策露出了失败的迹象。保障房政策没有成功遏制房价上涨,相反却成为腐败的温床,并加大了业已负债累累的企业和城市的财务负担。

人们普遍认为,只有有关系的人才能买到保障房,这虽然有些夸大其词,但也反映了一些事实。今年早些时候,中国郑州市某区房管局原局长涉嫌非法拥有约29套住房(其中至少11套是保障房)而被拘留。而即使价格合理且排除贪腐官员染指,保障房还面临另一障碍:许多项目的地段都很偏僻——那里的地价要低得多。

(【英】《金融时报》10月24日)

日本已经做好制衡中国的准备

在接受《华尔街日报》的独家采访时,安倍晋三就涵盖相当广泛的问题回答了记者的提问。安倍晋三清楚地表明,日本所能做的一个重要贡献就是在亚洲制衡中国。他说,有人担忧中国正试图用武力而不是用法治改变现状,但如果中国选择走那条路,那就不能和平崛起;所以中国不应该走那条路,而且很多国家期待日本强烈表明这一观点。

今年12月安倍晋三计划邀请东盟的10个成员国首脑赴日,以庆祝日本和东盟建立对话伙伴关系40周年。不过,日本此举的另一个目的是在中国寻求拓展影响力的当下,进一步提升日本充当地区领导者的地位。对于中国与菲律宾在南中国海(中国称南海)的领土争端中,他在公开讲话中明确站到了菲律宾一边。

(【美】《华尔街日报》10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