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救我们的孩子!
这期封面文章做得深入扎实,仅封面照片的选择、那些随处可见的细节,就可以做一篇大文章。
现行制式教育给孩子带来的窒息感,已经让越来越多的人有切肤之痛和切身感受,自力救济,尝试寻找能让孩子和老师都拥有幸福感的教育创新路径,已有越来越多成功的个案积累。
张良用沙粒和沙粒的态度,形容这一种不约而同的体制外教育创新路径的探索者和实践者,联系当下教育“苦逼”的现实,实在耐人寻味。
在传统教育模式的不适应性,以及难以被解构和重建的现实面前,不约而同的主题是:救救孩子!
救救孩子,也是近百年、上千年来教育领域里始终不渝的追求。
救救我们的孩子,却又是这些年来官家最不乐见的诉求,但这就是当下教育体制积存痼疾的严峻现实。
积沙成塔,集腋成裘,救救孩子。
或许不是教育的革命正在悄悄来临,而是革命的教育正在悄悄来临。
大概20年前吧,一位美国的教师和一位来自新西兰的教师曾经写过一本书叫《学习的革命》,在国内翻译发行了1000万册,当时我的印象特别深刻,感觉中国的教育会发生革命性的变化了。这么多年来,国内教育方面最大的变化就是教育开始冠冕堂皇地收费,非常遗憾!
是的,孩子们不玩游戏不旅行不交朋友不谈恋爱陪一帮心态扭曲甚至有严重心理问题的中年人玩儿十几年政治游戏,能有什么好结果?北京那些“名校”里充满各种怪物,没脑子的家长才把孩子死命往里塞……
很清醒的文章。有人在开始建中国正统信仰教育,这是束曙光。从基督徒角度说,不单生养儿女,也要生出配对的正统信仰教育体系,把稚嫩、没有分辨力的儿女托付世上偏差的教育,一亿个不放心。所以迫切又全力参与。
“在家上学”这个概念在国内也不算新了,很多家长实践过,很多家长正在实践,更多家长是在期待实践。但这一模式最终成效如何?很难说。个人觉得在家教育也有很多缺陷,比如:缺乏集体感、家长能力不够、学习进度慢……所以家长们不可一时头脑发热,先想想自己是否有能力有文化,能承担起传道授业的角色,另外,最好是几个家长联合建立教育区,可以给孩子一些与其他同龄小孩交流的空间,孩子的成长才不会太单一、寂寞。
出国不是一劳永逸,适应问题、语言问题怎么办?难道真一辈子呆在国外不回来了?因为中国的教育一塌糊涂有钱的就选择把孩子丢在国外也是不负责任的做法。我的建议是大学之前别送,给孩qEnmVWTYyxsV/Nf8vxiqkg==子自主选择权,让他在有独立判断能力后自己选择。
没有看过这位作家的小说,但文章对他的成长背景和写作思想的剖析,让人感受到作家路内整个人身上呈现出一种沉静的力量,冷眼旁观着这个世界,再用文字告诉更多的人世间百态。相信他笔下的“戴城”也一定和苏童的香椿街一样精彩。
本刊记者 徐丽宪
“东方红,太阳升,中国出了个毛泽东,他为人民谋幸福……”
当我每天清晨被这首歌吵醒的时候,我不知道它被拉奏了多少遍。我只知道飘到我耳朵的声音里充满了幽怨和恨意。
我无法再入睡。我开始不自觉地想象拉出这声音的那个人。这到底是怎么样的一个人呢?是一位失志的少年,用这歌声来表达满腔的对社会不公的愤怒?抑或是一位暮年的老人,用这歌声来怀念一个时代?渐行渐远的人生,总得怀念曾经的光辉岁月,来找自己的存在感,要不,人和这生活一样,容易变得虚无。
不。我脑子里有那么一瞬间,闪过这个想法,或许他是带着那一代人身上的怨来拉奏这首歌,来唤醒我们身处的这一个时代。
再也不能如此了,再也不能如此了。
越想,我就对声音背后的那个人越好奇。我想认识他,让他讲讲他的故事。于是,趁着有空之时,有那么一两次,我便坐在三楼的楼道上,假装抽烟,等着那个人开启那扇门。
等着,等着,我突然有一种豪壮感,像是在等待一位在战场上多年的故人归来。但那扇门终究都没有开启。
有时候,我也想敲门而入,但终究觉得过于唐突,而放弃。毕竟,已经被社会撕裂的信任,对不速之客总是很排斥的。
认识,未必就能是故人。如此,何不各就各位。不过说真的,比起那歌声我更好奇那个人。
像清晨的阳光,那个声音如约而至,我也如常醒来。虽然声音每扰清梦,但我从未想过搬家,不像康德,他住在公寓里,一只公鸡干扰了他的思考,他便想把这只鸡买下,终因未果而选择了搬家。
我没有康德的挑剔,也没有说走就走的勇气,就只能搬出“既来之,则安之”的心态。再者,相比歌声,我更讨厌搬家。3年前,我来到北京,一开始租住在二环,后来是四环,再后来,就是现在住的5.5环——天通苑。
这个号称亚洲最大的生活社区,容纳了将近60万人。这里曾经是北京最大的垃圾填埋场,最后却成了北漂者的归宿地。不知多少人的梦想在这里随着垃圾埋入地下,也不知道多少人的梦想在垃圾地里开出了花。在这个大时代,小人物的命运就这样有意无意地被改变着。
那个拉二胡的人或许如我一样,曾经是北京二环的客人,在城市的发展中被逐渐边缘。最后,流离到了这个填埋垃圾之所。城市的繁华,与我们无关。如果一定要说有关系的话,那也一定是,城市有多繁华,我们就有多落魄。
曾有报道说,20年后,天通苑将会是北京的癌症高发区。不用再等20年了,全国肿瘤登记中心发布的 《2012中国肿瘤登记年报》 的北京癌症分布地图显示,北京市昌平区的天通苑就是癌症高发区。
因此,有网友说“天通苑那片地区最早时候是北京的垃圾处理场,土地和地下水早就被污染了,住在天通苑的居民现在开始攒钱吧。”
尽管如此,住进来的人还是比搬出去的人多。一些管理者也不关心这里到底有多少人得了癌症,他们只关心GDP的增长。
我怕在未来的某一天清晨,楼上的那首《东方红》就成了绝唱。不知那时,我的清晨将有什么来填补空缺。
我突然有些悲凉,为自己,也为了这个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