曼德拉的无奈

2013-12-29 00:00:00赵灵敏
南方人物周刊 2013年43期

1994年,曼德拉回到出生的村庄参观

这世上,只有极少人年老时比年轻时好看,纳尔逊·曼德拉就是其中之一。早年的他身形略胖,气质平庸,到了老年则清癯超脱,庄重自持,招牌般的笑容,像乌云背后的一抹阳光,让人时时有冰雪融化、万木皆春之感。

林肯说,40岁之后一个人要为自己的容貌负责。曼德拉外表的变化,是其内心修为和境界提升的自然结果。27年的监狱生活,各种非人的、看不到头的折磨,足以让一个人意志消沉,愤愤不平,但对于曼德拉,却只是褪去了年轻时候的暴躁和激进,他在心平气和中学到了和敌人与同志进行谈判的技巧,完成了伦敦大学的函授法律学位,并写成了自传体小说。在出狱之后,他遏制了自己和广大黑人要求复仇的冲动,在和解与真相的基础上宽恕了白人统治者,达成了民族和解,创造了一个国家以非暴力方式实现民主转型的新模式。在该放弃的时候坚持,在该恨的地方宽恕,这正是曼德拉的伟大之处。

也正因为这种超越了种族和国家的普世人格魅力,曼德拉的离世,牵动了全世界的心。不分国别种族信仰,全世界的人们都称赞他是伟人和道德楷模。而在南非,书店里关于他的出版物可以摆满满一书架,无数大桥、广场、城市以他的名字命名,金币上雕着他的头像,矗立在约翰内斯堡的曼德拉青铜像是人们最喜欢留影的景点。12月15日举行的葬礼,必定群贤毕至,极尽哀荣。

南非成为暴力犯罪最严重国家之一

然而,在表面上无以复加的尊崇背后,曼德拉留下的“民主、团结、宽恕”的精神早已被消解和遗忘。政客为了拉拢人心,争相和病中虚弱苍白的他合影,却早已远离了他的道路,曼德拉成了各方可以随意挪用的符号。而在他的身后,人们不愿面对却不得不承认的现实是,今天的南非千疮百孔,在很多方面甚至比种族隔离时期还要糟糕。

在政治上,曾经带领南非人推翻种族隔离制度的非洲人国民大会(非国大)近年来屡陷贪污丑闻,早已失去了理想主义色彩,蜕变为职业政客们谋取私利的场所。2008年,前总统姆贝基被逼辞职后另组政党,更导致非国大分裂;在经济上,废除种族隔离制度之前,在1965至1982年的17年里,南非年均经济增长率是15.2%。而自1994年以来平均只有3%,有的年份甚至是负数。南非还是目前世界上失业率最高的国家之一,官方公布的失业率是25.2%,青少年失业率更高达71%,近半南非人活在贫困线下;在社会层面,南非是世界上暴力犯罪最严重的国家之一。每天有大约五十起故意杀人、100起强奸、700起盗窃和500起其他暴力袭击犯罪被官方记录在案。据南非医学研究委员会的调查,超过1/4的18到49岁南非男性曾经实施过至少一起强奸。

这就是顶着曼德拉和金砖国家光环的南非。

南非离种族融合仍有很长的路要走

在曼德拉最经常被提及的成就——国家和解方面,南非的现状同样不能令人满意。

曼德拉上台后,曾通过了《黑人经济振兴法案》,试图通过一些强制性的规定提升黑人的经济实力。比如规定在约翰内斯堡股票交易所上市的公司,黑人要至少拥有25%的股份和40%的董事; 30%以上的生产性土地归黑人所有;50%的政府和国企采购必须由黑人企业承担,等等。但这一系列政策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黑人的处境。由于教育程度有限,当地的黑人员工一般都从事最底层的工作。南非某调查公司2011年发布的数据显示,在南非,黑人男子每月平均收入为2400兰特,而白人男子每月平均收入为19000兰特;大多数白人妇女每月的收入为9600兰特,与之相比,大多数黑人妇女每月的收入仅为1200兰特。在私营企业的最高一级管理岗位上,73.1%的管理人员是白人,黑人的比例只有12.7%。至今,南非全国90%的财富依旧由白人掌控。南非是世界上贫富差距最大的国家之一,基尼系数多年保持在0.6以上,最高年景甚至接近0.7。

曼德拉个人宽恕了白人狱卒,留任了总统府的白人管家,但总体而言,黑人执政以来,大肆削减了政府部门中白人的数量,军队和警察中的白人数量也逐年递减。说到歧视,现在情形完全反过来了,饱受歧视的不再是黑人而是白人。依据政治立场和肤色而不是工作能力提拔员工的事情随处可见,这就导致大量有工作能力的白人缺乏升职空间,离开公共服务领域,导致公共服务领域水平下降,解决问题的能力越来越差。而由于南非80%的人口是黑人,黑人政府不管做得多烂,黑人们还是会把选票投给黑皮肤的,这种肤色认同使得白人似乎永远不可能再当上总统。这样一来,黑人和白人虽然在法律和形式上不再隔离,但内心深处的戒备和敌意仍难消除,南非离种族融合仍有很长的路要走。

反种族隔离斗士成了既得利益阶层

一些曾经为废除种族隔离奋斗的人成了既得利益阶层,再也不能成为底层民众的代表。这些人认为自己过去在种族歧视中受到了不公正待遇,现在理应得到补偿。非国大重要人物、反种族隔离斗士拉马福萨上世纪80年代协助创立全国矿业工会,多次发起罢工与矿商斗争。进入非国大高层后,拉马福萨利用个人政治关系网发家,成为南非最富有的商人之一。类似的例子屡见不鲜。连现任总统祖马也多次卷入腐败和受贿丑闻。

曼德拉谈及非国大干部的腐败时就说:“他们就像第一次走进糖果店的穷孩子,一旦触及政府资金就再也不肯撒手。”他认为,“我们未来的希望取决于应对腐败的魄力”。继任总统姆贝基同样厉行反腐,1999年发起了“全国反腐败计划”,2001年创建了“全国反腐败论坛”,2002年召开了“提高道德高峰会”。但在非国大一党独大的情况下,南非的腐败很难得到遏制。

南非需要能解决现实问题的领导人

放眼世界,一些国家在经历了波澜壮阔的斗争之后赶走了不公不义的前统治者,获得了民主和当家作主的机会,但由于能力不足,驾驭不了纷繁复杂的行政和管制事务,国家和人民的处境反而比以前更糟。这样的例子不在少数,南非如此,经历了阿拉伯之春的埃及和利比亚,以色列撤出之后由巴勒斯坦管制的加沙,亦是如此。严酷的现实让人不得不思考:民主和当家作主到底是最终目的,抑或只是实现目的的手段?

而现实政治的复杂性和利益纷争,显然不是靠一两句高蹈的理念就能化解的,其中的污泥浊水,足以让一个人穷其一生积累的名节一夜间毁于一旦。捷克前总统哈维尔就是前车之鉴。也因此,精神领袖转型为政治家的成功个案,在世界上几乎没有。曼德拉象征性地担任了一届总统,就在声誉如日中天时选择了隐退,这个明智之举保全了他的名声。今天的南非,需要能够制定可行的方案、解决种种现实问题的领导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