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于1963,今年50岁,与我的成长经历整整相差10年。
50岁,据说人生丰满而睿智,但其实更多人的50岁人生,未必有主观预期的精彩,能进入成功界面的毕竟是少数,虽然这些“少数”的兔子们,多半是社会各个领域里的佼佼者和精英。
1963年生人,虽然侥幸躲过大跃进、大饥荒,却没有躲过“文革”浩劫,幸运的是,他们参与和见证了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虽然也有不少人受到了政治上一次前所未有的洗礼。
在中国社会发展走进另一个确定与不确定的当下,1963年生人,也走进了人生担子最重的时期,他们的多数人俨然是当今社会的一个重要的压力层。
新千年之初,执政党揭示的本世纪战略机遇发展期,已进入尾声,未来50年的中国,也许将会是另一次大的变革。
故曰:五十未必知天命。
真的是一个说不清的五十年,没下过乡,但去过农场,当过兵,工作后又赶着去上学,虽然吃的不好,但还能吃饱。前三十年不怎么好,后二十年还行!转眼知天命了,关也过了、险也闯了,还有个女儿陪着,也算跟幸福挨着边,就知足吧!呵呵。
中国的养老问题,农村是最严重的,上千万低收、发不出声音、文化水平低的困苦老者蜷缩在农村的角落,不被社会关注,非常惨烈。一场静静的大悲剧。 受过教育的阶层至少可以发出引人关注的呐喊,房价高可以呐喊,推迟退休可以呐喊,不放假也可以呐喊,他们呢?没有声音,没人看到,就这样静默着苦难。
也许你曾经辛辛苦苦拉扯大几双儿女,也许你曾披星戴月为了家人,也许你曾功成名就,风光一时,但无论你拥有怎样的人生,老无所依都是种极致的孤独、痛苦!每个人都会老去,请努力让你的双亲老有所依!
这让我想起姑妈的婆婆也是如此过世,在我的印象里,她长年风湿,走路疼痛难忍,扎着花白的孖辫,说话爽朗大声,是个有气势的老人。她在去世前探访娘家,嘴里碎碎念无法忍受病痛折磨,连累子孙。老人的善良让人心疼。
感觉像抄家,一辈子的心血就这样没了,大发展背后存在的乱象每天都在上演,这种办事方法像极了土匪。法治呢?希望老爷子要回一个说法。
认真看了一遍报道,然后又看了一遍,真的难以置信私有财产遭到如此凶残的践踏!
eClbXhJSiLhv2qTw/mij2w==在这个商业电影主导整个电影市场的时代,李康生还依然坚持艺术电影的理想,尽管不被观众与电影圈理解与认可,二十几年风风雨雨却仍能不回头地走下去,这本身就已经是一种成就了。这次李康生拿到金马影帝也只是观众和电影圈还给他应有的荣誉,所以他才能在得奖后如此淡然。李康生以自己的生命与感悟真诚地演绎电影中的悲欢离合,这样的艺术电影即使不被理解,也还需要存在下去。当观众们习惯了没有灵魂的素食文化,却拒绝需要靠自己的内心去体会的艺术电影,当文化艺术沦为了娱乐的附庸,就真的到了需要我们好好反思的时候了。
本刊记者 刘珏欣
寒冬天,我哆嗦在首都体育馆门外等朋友来看周华健“演唱会”。旁边卖票的黄牛自己聊天:今天这票怕是卖不到150了。有人来问价,黄牛先说一张100,不久便一张50,然后两张60,再一张20。开场5分钟后,降到一张10块。朋友终于赶来,说:那边门口喊一张3块!
天!周华健当年可红遍大江南北啊,怎么沦落到这个待遇?还好之后才知道,这并不算一场演唱会,只是一场豪华版的专辑首发式,所有观众票本是免费发放,不知怎么流向了黄牛市场。
数天后采访周华健,聊起此事他大笑。又说到萧索的唱片业,他突然转头问旁边的摄影师:“你相机用胶片吗?”摄影师一愣:“不啊,数码的。”周华健说:“一下就没有了,胶片行业,跟我们一样,整个行业都没有了。”一直幽默逗乐的他,表情也难掩一点盛世不再的落寞。
当年唱片销量动辄数百万张的天王天后们也得接受,这已经是一个人们习惯免费听音乐的时代,连盗版带、盗版碟这些当年的行业大敌,都已难觅踪影。在免费下载面前,需要花钱的盗版像个笑话。
其实何止音乐如此,跟文化沾边的领域,尤其是曾经阔过的传统行业,大都哀鸿遍野,人们普遍叹息着辉煌不再,收入缩水。我所在的纸媒行业也是灾区。惟一一位两个小时向我感叹3次“钱真是太好挣了”的土豪,来自网络游戏界。
仔细想想,还是有些传统文化行业能挑衅这股悲苦气息,状态持续上扬,比如电影业。
也就是几年前,还在流行嘲弄中国电影业一年的票房收入还没有中国豆腐业的收入多。最惨的是1999-2002年,电影票价每张40元左右,全国票房收入不足10亿元。而在电影业又出风头又赚钱的1980年代末,电影票价每张2毛5,全国票房收入也能达到27亿元。短短10年,整个行业从天上跌到地下。
同样惨的是,稍微有点票房竞争力的电影都是进口大片,国产电影被虐到生活不能自理,产量剧减。过了几年,国产电影缓过几口气来,吸引票房能力大增,却总是《无极》、《十面埋伏》这种靠骂声引人进场的电影最大卖,显得市场畸形扭曲,从业人员也跟着挨骂,脸上无光。
仅仅10年后,2012年,中国电影总票房达到170.73亿,据说2013年能超过200亿,是10年前的约20倍。中国成为全球第二大电影市场。国产商业电影质量也大涨,起码得是合格的商业作品才能吸引到票房。这样的变化速度,远超当年预期。
想起一位长辈,30年前,学通信的他因为成绩最好,就业时有资格在政府或邮电局二选一,他选了人人羡慕的政府。作为技术人才,他在政府里先被边缘化,后来随着技术更新,整个部门被裁撤,只能挂着闲职混日子。他转头羡慕当年那些成绩不如他的同学们,早随着电信大发展大展拳脚、升职发财。
大时代的幸运球到底会滚向何方?这是很难预测的事。改变的速度越来越快,早用不了“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看看两三年前还风头无两的开心网,现在几乎销声匿迹。
周华健说自己年轻时常被唱片销量左右写歌方向,现在终于可以放下,反正整个行业都没有了,他反而可以用3年时间做一张挑战自己的古风专辑。
听起来真美好,因喜欢而入行,现在可以回到喜欢。但这毕竟只是极少数行业大拿才能在大厦倾倒后也能享有的待遇,光那个豪华的专辑首发式,公司就花了500万。至于诸多行业小虾,除了努力去抓时代的尾巴,也只能告诉自己,入行是因为喜欢。喜欢了,就必须承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