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老专家的心声

2013-12-29 00:00:00黄霞
汽车纵横 2013年3期

近来,不知什么原因,突然想读些鲁迅先生的杂文。在他的《电的利弊》中,有一句话印象特别深刻,“外国用火药制造子弹御敌,中国却用它做爆竹敬神;外国用罗盘针航海,中国却用它看风水;外国用鸦片治病,中国却拿来当饭吃。”

鲁迅文学的伟大之处在于,它不断唤醒或者呼吁国民批判精神的回归。在当时的特殊年代,鲁迅先生用自己的笔耕不断地批判“旧社会”和国民的劣根性,唤起国民的觉醒。殊不知,一个多世纪过去了,国民的这种劣根性仍发挥着巨大作用,社会发展深受影响,汽车轮胎行业也不例外。

近日,记者采访了一位不愿具乞的轮胎界资深老专家。说他“老”,年纪是一大原因,更重要的是行业的资历。他是中国最早一批从事轮胎行业研究的老专家,在业界有很高的权威性。正如《礼记·中庸》:“得一菩,则拳拳服膺而弗失之矣。”所以,用拳拳之心来形容他对之我国轮胎行业的发展并不为过。

这位老专家一针见血地指出目前我国汽车轮胎行业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所在,剑指这种差距的根源。在这位老专家看来,观念的改变才是我国轮胎行业发展之根源。国民的劣根性,严重制约我国轮胎行业的技术创新之路。

子午轮胎是主流

近年来,我国汽车工业迅猛发展,轮胎也随国际潮流向子午化、扁平化、无内胎化转化。这位老专家说:“如果我们没有第四技术方向的发展,应该努力做好这三个技术方向的转化。”子午化、扁平化、无内胎化,它们之间有密切联系,也有区别。子午线轮胎是轮胎的一种结构形式,区别于斜交轮胎、拱形轮胎、调压轮胎等,俗称“钢丝轮胎”;无内胎轮胎,顾名思义,就是没有内胎的轮胎,是组成问题,与结构无关;扁平轮胎,就是指轮胎的横截面日渐增大,轮圈和胎肩这段长度逐渐变短。他认为,目前三化的重点是子午化,子午轮胎是国际的主流发展方向。

他介绍,改革开放前,我国基本以斜交轮胎为主,内部架构是尼龙丝或者棉线;之后,我国逐步从斜交轮胎向子午线轮胎方向转化,当然可能还有一些小作坊仍在加工斜交轮胎。由于子午线轮胎明显优越于普通斜交胎,因此在轿车上已普遍采用,在货车上也越来越多地采用子午线轮胎。

子午线轮胎最早是由法国米其林公司制造。1946年,法国米其林轮胎公司试制生产了世界第一条全钢丝子午线轮胎。子午线轮胎的发明被称为轮胎工业中的一场革命,成为今天汽车轮胎发展的新方向。

据统计,欧洲、日本、北美等地区,轮胎子午化率在2000年以前基本达到99%。1990年以后,在中国、巴西等国家也迅速发展起来。中国的发展速度很快,目前,轮胎子午化率达到70%以上,今后中国轮胎子午化率还会略有提升,但增速减慢。在印度和俄罗斯稍显缓慢,但总体的子午化率都在提升。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子午线轮胎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其发展过程恰似西方国家的转型过程。他们认为技术已经成熟,把这种技术附加值不高的轮胎买给发展中国家,自己专心研发新技术,新产品。他形象地比喻,他们把穿旧的衣服脱下来,买给中国等欠发达国家,自己拿这些钱设计新衣服。我们在得到这一“宝贝”的同时,他们已经去发展新的技术,更从容地引领下一轮技术革命。

认清差距是根本

“目前看来,我国轮胎行业很发达,市场也很繁荣”。这位老专家这样提到,实际上我国轮胎行业的总体水平,与国际先进水平仍存在一定差距。那么,差距在哪里?

原材料的重视程度存在严重不足。轮胎的原材料主要由两部分组成,一个是橡胶,这是轮胎生产最核心的材料;另外一个是骨架的材料(尼龙、涤纶帘线或钢丝等)。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化学添加物,包括强化剂硫化剂硫化加速剂硫化减速剂、粘性剂、抗衰老(老化)剂等。原材料的质量对于轮胎成品的质量有重要影响,由于国产轮胎的原材料,无论是橡胶还是钢丝,在质量上与世界顶尖品牌都有差距,直接影响到了轮胎质量上的差距。

对工艺的重视度远远不够。现在的轮胎行业,包括汽车及其他零部件行业在内,普遍重设讥轻工艺。轮胎设计分计算机派和实验派。目前,轮胎设计普遍采用仿真计算机技术,当然这方面工作很重要,他也不反对采用计算机分析,但应该考虑到实际生产,与实验密切结合。我国轮胎业提出,以效应为中心,以市场为中心,以产品为中心,当然这些没有错。他认为,从轮胎产品制造角度上,应提出以工艺为中心,但是目前没有这样的概念。好的产品,必须以工艺为中心。如果没有精湛的工艺,仅是贷款,盖厂房,购买国外设计方案,便开始大量生产。他认为,此轮胎非彼轮胎。

原材料不够、工艺的重视之外,我国轮胎行业最缺失的是轮胎性能的研发能力、自主创新的能力。我国轮胎企业比较重视扩大规模,当然,经过二十年的积累,大家的口袋开始满了。我们知道,资本扩张是轮胎企业容易做到的,但之后的内在素质提升,就必须下一番苦工夫。比如,一位暴发户,有的是钱,内在气质和文化终不能和有底蕴的富商相提并论。他希望,我国轮胎企业在资本扩张的同时,必须加强轮胎性能的研发,提升产品技术的含量。他呼吁,我国轮胎行业应以轮胎的性能和技术研发为核心。大部分企业在这方面没有给予足够重视,我国汽车行业整体都存在这方面的问题。我们知道,内涵和素质对于轮胎,反应在技术和性能上,真正的自主创新体现在轮胎高性能和轻量化上。

轮胎是汽车的鞋,汽车的安全取决于轮胎与路面的摩擦性能。现在我国汽车轮胎行业的科研人员对汽车了解很少,甚至不太了解。他认为,这是很可悲的。因此,差距体现在研发能力上,但根源是观念的转变。

自主创新是关键

从轮眙大国变成轮胎强国,首先要重视技术研发。这位老专家说:“一句话,必须走自主创新之路。”什么是自主创新之路?如何强调自主创新?

轮胎行业有自己的标准和法规。标准有国际标准,国家标准;法规,有欧盟法规,美国法规和日本法规。企业有自己的标准,比如,轮胎商家想给宝马厂配套,就必须达到宝马公司的内部轮胎配套标准。那么,我国的轮胎企业如何正确认识这些标准呢?他认为,这方面是模糊的。

媒体上经常出现某企业达到某地区、某国家的轮胎标准的报道。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报道呢,因为我国很多企业连最低的标准都达不到。在这里他必须解释一下。我们企业经商一定要讲究诚信,标准是约束我们行业的下线,是最低的标准。或者说,具体的门槛并不是最高标准《周易》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跨过门槛后,企业应自强不息,自我约束,应该制定高于国家标准的企业内部标准。

美国等各国都有自己的轮胎法规,也是进入该国市场的技术壁垒。当初,大家理解不了,翻译成法规。我们一看,以为法规是法律的规定。这其实是两回事,国外的法规,是他们的市场技术壁垒,意思是越过这一壁垒,外国的轮胎就可以进入该国。比如欧盟有很多技术法规,实际上这些都是贸易壁垒,在这方面大家应该加强认识。他希望媒体能够正确宣传和报道关于轮胎行业的标准和法规,这些标准和法规,是我们进入的最低门槛和技术壁垒,是起跑线,跨过起跑线后,企业应该加强自我约束,制定高于国标的企业内部标准,我国的轮胎企业才能逐步强大。

观念改变是根源

技术是表象,观念是动力。他认为,发扬和壮大民族的自主品牌,绝不能崇洋媚外。由于历史原因,崇洋媚外这种劣根性已经深入到国民的心坎里了。他说:“比如,我经常碰到这种情况,到轮胎厂去调查,轮胎厂对我趾高气扬。但同样,如果外国专家去了却阿谀奉承。但外国专家看见我,又十分尊重我。这种三角关系,我经常碰到。当然作为中国人,我的心态很平衡,因为我了解其中的内在原因。”

习近平总书记说过:打铁还需自身硬。这位老专家经常和轮胎企业介绍这句话,意思是我国的轮胎企业自身的技术必须过硬以及自身素质要高。如何烧铁,温度多少,环境怎样;如何打铁。其实打就是工艺;自身硬,就是自主创新,自主开发,这是自己的本身;其实,铁是企业本身,轮胎就是产品。因此,好的轮胎产品,材料和技术都必须过硬。他说:“曾经用6年,去研究轮胎的滚动阻力,并获得国际上普遍认可。外国专家纷纷找到我,在国内却无人问津。”他常思考,为什么同样技术和性能的产品,国内企业出价200万元,你不买;老外出价800万元,你却抢着购买。归根结底,国民的劣根性在作祟,200多年历史形成的崇洋媚外意识。他始终强调,自主创新。自己研发的轮胎,自己清楚,这样才不会被别人牵着鼻子走,这样才有机会走在别人的前面。

最后,这位老专家告诉记者,就轮胎本身而言,与米其林、普林司通等国际知名轮胎企业的技术人员有过广泛的交流。我们必须承认,他们有着丰富的经验和悠久的制造历史。可就与我面对面交流的专家本身来言,其实他们没有中国专家的知识面宽。那么为什么他们成为轮胎业的国际知名企业,引领轮胎行业的发展。因为他们有精湛工艺,这是我国远远达不到的。在他们看来,工艺就是命令。我们轮胎产品,存在一等品、二等品之分。他们认为,合格就是合格产品,不合格就是不合格产品,没有一等、二等产品之分。这位老专家认为,我国轮胎行业的强大,除了技术因素外,更应该重视理念和观念的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