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撞上”绿色壁垒

2013-12-29 00:00:00
汽车纵横 2013年3期

折磨了中国轮胎业三年的美国轮胎特保贸易壁垒刚刚终止,我国轮胎企业迎来又一大考——欧盟标签法规。相对于美国“赤裸裸”的贸易保护,欧盟采取更为隐蔽的贸易大战——绿色壁垒。

我国轮胎企业出口从来不缺少贸易壁垒——各种关税壁垒、技术壁垒层出不穷。去年11月,我国轮胎企业又“撞上”欧盟绿色壁垒。

这一持续时间长、影响深远的绿色壁垒,我国轮胎业到底如何应对,是挑战还是契机,我们拭目以待。

欧盟的“绿色牌”

欧盟是继美国后中国轮胎企业第二大出口市场。遗憾的是,美国的轮胎特保措施刚刚到期,欧盟的绿色标签法规接踵而至。相对于美国赤裸裸的关税贸易保护,欧盟试图走一条通过提高技术标准限制低价产品的道路。

2009年7月13日,欧盟实施“661/2009/EC指令”。按照该法规,自2012年11月1日起,欧盟所有成员国统一轮胎标签。未来在欧盟销售的轿车胎轻卡胎卡车胎及公共汽车轮胎,必须在标签上注明代表环保和安全性能的三项数值:滚动阻力、滚动噪声和湿抓地力的等级。其中,燃油经济性(即轮胎滚动阻力要求)从高到低共分为七级,即A至G;潮湿路面抓地力等级,从高至低分为A到F共6个等级;道路噪声等级,则按照规定测试噪声值分为3个等级:N≤LV-3,LV-3LV,并用黑色标签表示。据了解,欧盟轮胎标签法对轮胎的最低指标有明确规定,达不到F级的轮胎将不允许在欧盟销售。德国的规定更为严格,如果发现轮胎生产企业有虚假数据标签行为,将被处以5万欧元的罚款。

该法规要求2012年7月1日生产的轿车胎、轻卡胎、卡车胎及公共汽车轮胎必须加贴标签,标示轮胎的滚动阻力、滚动噪声和湿抓地力的等级。还规定于2012年、2015年和2018年分三个阶段实施,要求轮胎制造商对燃油效率、湿地性能和滚动噪声等方面进行更严格的控制。

2006年,欧盟委员会公布了《能源效率行动计划》,要在2020年前把欧盟的能源使用量减少20%。轮胎标签法作为欧盟能效计划的一部分,旨在提高能源效率,进而促进轮胎厂商的竞争,达到提高轮胎整体性能的目的。

“欧盟此举,表面上推行轮胎节能环保,实际意在阻止海外轮胎企业出口至欧盟。”上海韩泰轮胎销售有限公司营销战略总经理金伦镕这样认为,欧盟轮胎企业了解并达到相关标准,大多数海外轮胎企业却无法达标。

我国轮胎企ba7d3972afc5af86ea3cdc33bd6f3016业的产品都以中低端的备胎与修理厂配胎为主,以性价比占领市场,质量水平一般。目前,我国轿车胎滚动阻力多为E、F级,大部分可达到欧盟第一阶段的最低要求,但有相当比例的产品尚不能达到欧盟第二阶段最低要求的D级。

对于达到欧盟第一阶段标准的中国轮胎企业而言,压力也很明显。业内盛传,欧盟消费者可能选择级别更高的轮胎,比如那些打着AA标签的轮胎。

欧盟推出的绿色轮胎“革命”,虽然可能将全球绿色轮胎市场份额增长15%,但极可能让中国轮胎出口增长再次变“绿”。

2011年,我国出口至欧盟的轮胎量占轮胎总出口量的比例为18.43%,近三年出口数量呈逐年攀升状态,每年出口增速约30%。有数据显示,特保案实施三年以来,中国轮胎占美国进口比例由30%下降至10%,特保案终止我国半钢胎企业出口市场将扩容至26%,若实行欧盟标签法,则我国总体轮胎出口量仍然无法大规模扩张。

中国的“从容”

实行轮胎标签制度,核心是推广绿色轮胎,同时是世界轮胎工业发展的潮流和方向,业内普遍预期将有越来越多国家推行轮胎标签法,以适应节能减排需求。

值得注意的是,2009年欧盟推出“661/2009/EC指令”就具体提出,2012年7月生产的轮胎必须加贴标签。由于欧盟轮胎标签法规酝酿已久,国内轮胎出口企业应该早就明确获悉这一信息并准备应对措施。

轮胎行业分析师苏鹏透露,欧盟轮胎标签法规推出后,改进轮胎性能、送检认证等工作,很多企业已经在做,行动比较早。目前,从三角、玲珑等主要出口欧盟的轮胎企业销售看,其轮胎基本已贴上标签。

记者在采访中国橡胶协会会长邓雅俐时得到证实。她说:“双钱、三角、风神、玲珑、山东赛轮等国内知名轮胎企业,早已主动参照欧盟标准,调整自身的企业标准、产品配方和结构。”她还提到,这些企业的轮胎已被美国环保署承认为绿色轮胎。

欧盟轮胎标签法规对中国轮胎企业的影响到底有多大?

邓雅俐表示,欧盟轮胎标签法规的实施,对我国二三线以及没有及时准备的出口轮胎企业可能产生一定的影响。另外,对于第二、第三阶段的标准,各企业的压力很大。因为目前我国大部分轮胎企业达不到第二阶段的标准。

尽管短期内欧盟轮胎标签法规将影响部分中国轮胎出口,但从长期看,必须迎难而上。山东玲珑轮胎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王锋称,欧盟这么大的市场,不可能轻言放弃。

据介绍,标签法规刚出台时,三角轮胎的订单受到一定影响。一个月后,该企业及时对技术进行调整,改变轮胎配方。此后,订单量逐步回升。目前,三角轮胎的滚动阻力测试有B、C、E级,个别为F级。三角轮胎股份有限公司欧洲市场业务经理徐文东表示:“现在出口的三角轮胎几乎全部符合欧盟规定,对欧盟出口的轿车轮胎全都贴上了标签。”

北京首创轮胎有限责任公司营销管理部副部长熊运军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我们轮胎以出口欧美为主,目前看来,美国出口量正在回升。欧盟轮胎标签法规对我们的影响不是很大,我们的产品达到出口标准。为了达到标准,我们采购更加优质的原料,成本大幅度上升,库存相对变大。”

邓雅俐表示,协会积极应对此次法规,为此做了很多工作,如组织专家和企业前往欧盟学习该法规及相关标准,参加培训班等。协会组织专题会议,专门研究轮胎标签法规,并推广我国自主企业的绿色轮胎产业化。

为尽快适应欧盟轮胎标签法规,我国轮胎行业应在三方面进行努力。第一,提升产品质量,提高产品等级和水平,保持轮胎产业健康稳定发展。实行轮胎标签制度不只是给轮胎贴上类似冰箱能效标识的标签更重要的是通过对燃油消耗、湿滑路面抓力等指标分级促进轮胎性能提高,进而实现节能环保。轮胎企业目前最迫切的是达到欧盟的第一阶段要求,并尽快达到第二阶段要求。为此,轮胎企业应将欧盟标签法规性能指标纳入企业内控标准,优化产品设计,加强原材料质量控制,强化生产流程管理,严格终端产品检验。

第二,加快轮胎试验场的建设。欧盟轮胎标签法规要求的滚动阻力、湿滑路面抓地力和噪声3个指标中,湿滑路面抓地力和噪声两个指标必须通过轮胎试验场得到检测数据。我国内资企业目前没有建成轮胎试验场,仅有几家企业自建的轮胎试验场。国内企业生产高端轮胎时,不得不将轮胎试验拿到国外做,大轮胎企业每年在该项上的花费高达上千万元。解决这一问题最好的办法是,采取协会组织、企业参加、政府支持的模式建设轮胎试验场。

第三,推进原材料和工艺技术的绿色化。由于我国天然橡胶自给率不足20%我国必须大力推广新型橡胶的开发应用如杜仲橡胶异戌橡胶及集成橡胶等。在轮胎生产中,要推广低温一次法连续混炼工艺、螺杆连续混炼工艺及湿法混炼工艺技术,大力发展数字化、信息化、自动化装备技术,为我国轮胎工业绿色化生产提供保证。

另外,随着国际贸易保护政策相继出台,越来越多的中国轮胎企业开始在东南亚等地建设轮胎工厂,以绕开贸易壁垒。

“绿色大考”背后

由于担忧二氧化碳排放增k加剧全球变暖,世界各国纷约采取行动以降低汽车能耗。欧盟二氧化碳排放中,轿车占12%左右。轮胎滚动阻力大小对汽车能耗水平和二氧化碳排放具有重要影响。

与传统轮胎不同,绿色轮胎能够有效降低滚动阻力,从而使轿车的能耗下降5—7%,卡车则能降低9%。因此,欧盟推出了欧洲轮胎标签法,制定了一套有关滚动阻力、湿滑路面抓力和噪声的技术标准,进而推动绿色轮胎的推广。

亚洲国家据此纷纷考虑推出新政。日本、韩国和中国等主要轮胎生产国因此对亚洲主要市场保持高度关注。

在去年的采访中,杭州中策橡胶有限公司董事长沈金荣道出了欧盟实施绿色标签法的背后原因。他认为,欧盟市场是本轮金融危机的重灾区,以希腊、西班牙为代表的南欧国家情况尤为严重。根据欧洲轮胎制造商协会的数据,2012年上半年欧洲轮胎整体销售出现两位数下跌,目前市场仍处于去库存化阶段,短期内销售睛况好转难度较大。2012年欧盟市场的一个重大变化是标签法实施,该法规被认为是欧盟在REACH法规之外的又一非关税壁垒,期望通过提高对产品的质量要求,打压廉价产品进入欧盟。

我国轮胎出口定位是中底端市场,以明显的价格优势竞争。但是产品质量低,环保要求低技术含量低周际话语权缺失,标准落后,正中欧盟轮胎标签法规。欧盟企图通过轮胎的标签法,提高欧盟区轮胎产品的质量,减少汽车能耗水平和降低二氧化碳排放。

中国轮胎行业已成为国际贸易中遭受反倾销频率高、次数多的行业之一,关税壁垒、绿色壁垒以及知识产权壁垒层出不穷。

我国轮胎出口频遭各国反倾销贸易壁垒的原因错综复杂,其中低价竞销是首要因素。我国出口的斜交轮胎在国际市场具有明显的价格竞争优势。由于我国斜交轮胎产能超速增长,过剩问题严重,过剩比例高达30~40%,产需矛盾被就此带到国际市场,导致轮胎出口价格下滑。目前,我国的出口轮胎价格远低于各国轮胎平均出口价格,其中乘用胎价格低26%、轻卡胎低21%、重卡胎低38%,成为国外反倾销的重要证据。此外,出口轮胎存有安全质量、出口轮胎和市场结构不尽合理以及出口产品技术含量低等问题,也是引发国外反倾销壁垒的重要原因。

应对欧盟轮胎标签法规等各种轮胎贸易壁垒,很明显过去依靠价格竞争的做法已经走到了尽头。通过企业自身技术进步,不断提高产品品质,适应欧盟等进口市场的质量要求,成为中国轮胎企业惟一的出路。

对轮胎企业来说,技术决定产品的品质,在提高技术的同时,标准的落后成为行业之痛。

中国橡胶工业协会轮胎分会秘书蔡为民说:“企业标准为适应市场一直在变,但是国家标准想变动却很难。这主要有两方面原因:一方面,在观念意识上,国内没有很好地跟上国际市场;另一方面,相关部门会考虑成本问题,组织起草新标准及修改等都需要经费。”

国内轮胎业有个说法:“企业标准高于行业标准,行业标准高于国家标准,国家标准低于世界标准。”这让大家很无奈,却是事实。现在各部门、行业协会及企业都在努力,慢慢改善这一现状。

“迎上”新契机

“欧盟标签法的实施,对于轮胎产量占全球1/3的我国来说是壁垒,也是契机。”邓雅俐如此表示。

尽管实施轮胎标签法规将对我国轮胎行业产生不利影响,但也是我国轮胎工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机遇,倒逼我国尽快调整轮胎行业的产业结构,实施低碳经济战略,推动绿色轮胎产业化发展。

杭州中策橡胶有限公司董事长沈金荣在采访中表示,欧盟要求今年7月1日后进入欧盟市场销售的轮胎均要加贴标签,实施这几个月中,大多数中国轮胎企业均可以提供符合欧盟标签法要求的产品,产品档次不输于欧美日等国际轮胎企业二三线品牌的水平。得益于标签法的要求,轮胎质量在一定程度上有了直观的对比。通过标签法标注的轮胎内在品质,反而可以给中国轮胎企业一个证明自己实力和质量的机会,用事实证实中国轮胎质量可靠,低质低价不再是中国轮胎的代名词。

随着轮胎企业慢慢意识到价格战的长远杀伤力,不少企业开始提高自身的技术水平和产品质量,走上打造品牌竞争力之路。

业内普遍认识到,目前中国轮胎产业过度依赖资金、能源的投入以及靠密集的劳动力进行规模扩张,生产力模式粗放滞后,产品技术含量和附加值较低,行业内中低端产能扩充过陕。通过欧洲轮胎标签法的“试炼”,可以看到这依然是中国轮胎业的“顽症”。对此,包括三角在内的众多企业认为,其根源在于行业门槛低、业内无序发展严重。

为了指导轮胎行业健康发展,早在2010年工信部就公布了《轮胎产业政策》,试图推动整个轮胎产业的产品结构调整,达到产业升级的目的,落实情况却不乐观。

据三角集团相关人士透露,政府相关部门正在酝酿新的轮胎行业政策,不仅在行业门槛设定、产品标准树立上具有空前的高度,而且在执行性上将大有改观。

邓雅俐表示,工信部已委托协会进行《绿色轮胎产业研究》。同时,《绿色轮胎自律标准》将在今年年底前完成,最终将推动我国形成轮胎“标签法”与国际接轨。这些政策、标准的相继出台将极大地促进我国绿色轮胎产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