府院动向

2013-12-29 00:00:00
财经 2013年19期

国务院:取消和下放行政审批等事项

6月19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再取消和下放32项行政审批,包括取消能源企业发展建设规划审批、铁路客货直通运输审批、出版单位变更登记等,下放电力业务许可、港澳台在内地设立独资医院审批等。

【评点】在“简政放权”的过程中,要避免出现三个倾向:一是需要警惕“权力的变相收回”;二是需要防止将政府的部分审批权转由一些事业单位和行业协会承接;三是需要防止“二政府”的出现。政府要把政府的权力放给市场,市场能管的政府不要管;要管住那些应该管的、必须管的,还要依法管。只有把该放的放了,才能腾出手,把该管的管好。

央行:适时适度进行预调微调

在6月23日公布的货币政策委员会二季度例会新闻稿中,央行提出“适时适度进行预调微调”。央行表示,密切关注国际国内经济金融最新动向和国际资本流动的变化,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并着力增强政策的前瞻性、针对性和灵活性,适时适度进行预调微调。

【评点】目前,国内经济和金融市场处在一个比较微妙的环境,一方面经济的内生增长动力不足,实体经济信贷需求不足;另一方面金融机构对房地产和平台的信贷投放过猛,对流动性预期过度乐观,表外融资旺盛,货币空转现象严重。这甚至引发“6·20”资金“地震”,但央行仍坚持“不宽松、不放水”的立场。此次提到的预调微调是在现有的稳健货币政策基础之上产生的,大的政策方向并没有改变。

住建部:密集调研城镇化

据悉,6月中下旬,住建部多个调研组奔赴东、中、西部围绕城镇化专题进行调研。6月19日,城乡规划司副巡视员李晓龙、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李晓江一行在山东潍坊调研城镇化工作。6月20日,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副院长王凯带领住建部调研组,在甘肃天水就如何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这一课题进行专题调研。

【评点】中国的城镇化不是简单地建设城市和城镇,是和改革密切配合,打破旧体制,实现工业化、城镇化,以及向市场经济转变过程中的城镇化,是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的城镇化。

《财经》答疑

中国会出现信贷紧缩吗?

问:过去两周,银行间市场短期利率飙升至接近历史高点,最近才略微回落。请问中国会出现信贷紧缩吗?

答:发生信贷紧缩的风险在过去两周里确实上升了。尽管总体流动性仍然充裕,央行也还有很多工具可于必要时使用,但在调整流动性供给、整顿银行间交易活动的过程中仍可能有意外发生。

央行控制信贷增长并警示商业银行合理判断流动性和交易对手风险的做法是正确的。监管层理应打击银行大肆通过监管套利来增加杠杆并隐藏贷款、不良资产和风险的做法。这些措施将迫使银行要么增加风险权重,要么更可能的是,促使银行将部分表外信贷移入表内,从而导致一些其他贷款被挤出。假如控制得当,这些措施有望促使信贷扩张逐渐放缓,并降低金融风险。

未来几个月,央行和其他监管部门必须非常谨慎地控制整个过程,以将资金链意外断裂的风险降到最低,并尽量避免触发不必要的信贷紧缩。

数据气象

汇丰PMI

地区——中国

时间——2013年6月

趋势——波动

6月20日,汇丰银行公布的6月PMI预览指数为48.3,再度低于市场预期,并创下九个月来新低,连续两个月处于50扩张收缩分界线以下。

从PMI细分项目来看,包括产出、新订单、新出口订单、就业、采购数量等项目齐齐出现萎缩。其中,新订单指数回落到47.1,创下十个月来的最低纪录,是拖累整体PMI指数回落最主要的因素。

此外,新出口订单降至44,是2009年3月金融海啸以来的最低值。产出指数回落至48.8,为八个月来的低点,该指数5月仍在50分水岭之上。就业指数同样下滑到十个月的低点,并连续三个月处于50以下。

汇丰中国首席经济学家兼经济研究亚太区联席主管屈宏斌表示,制造业仍然面临着外需恶化、内需疲弱以及去库存压力增大等挑战。在稳增长的政策选择上,政策层面更侧重通过加快改革促平衡,而不是简单加大刺激力度。改革加速推进无疑利好长期增长前景,但对经济的短期提振效果有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