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动态生成是新课程改革倡导的重要教学理念,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应立足这一理念,激发课堂活力。这就要求教师不拘泥于教学设计,要善于引导,通过创设民主和谐的教学气氛,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促进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不断生成和发展,有效达成教学目标,更好地培养创新型人才。
关键词:动态生成 ;课程资源;优秀人才
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是个多元共生、充满互动变化的空间,其极大的变数和不确定性决定了生成的丰富和鲜活。信息技术教师如何创设课堂教学中的动态生成,我认为可以从以下三方面来考虑。
一、要有充分的弹性预设
有效的课堂教学是一个有目的、有计划的活动,教师在上课之前须对自己的教学过程有一个合理清晰的安排,课前的教学设计是必要的。教师要加强课前教学设计的研究力度,在教学设计中应充分考虑到课堂上出现的各种情况,在充分预设的基础上给学生留有开放的空间,让预设更有弹性,为学生留下一定的发展空间,然后针对教学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适时对教学方法做出相应调整。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为了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整个教学的过程也是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过程,要求教师在教学预设中做到:既要预设解决问题的各种方法,又要预设学生学习的探索过程;既要预设正确的解决问题方法,又要预设可能出现的错误操作并分析错误操作带来的影响;既要预设教师的解决问题方法,又要预设学生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如在进行《表格信息加工》教学内容预设时,我让学生联系WORD中表格数据处理的功能,分析使用WORD中表格进行数据处理的优缺点,引导学生分析在表格信息加工中表格数据处理该具备哪些功能。经过学生激烈交流讨论,提出借助表格对数据的系列功能,接下来根据教材课程标准的要求,选择几个功能分模块让学生分组探究学习,将研究成果汇报给全体同学。这样的预设为学生提供了探索的空间,在探究过程中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促进了学习方式的转变,而将研究成果汇报给全体同学,充分培养了学生的表达能力,从而丰富了课程资源。
二、建立和谐、平等的交流环境
正如老一辈教育家陶行知所说:“只有民主才能解放最大多数人的创造力,而且使最大多数人的创造力发挥到最高峰。”动态生成的出现需要和谐平等民主的教学氛围。在动态生成的课堂中,师生关系是平等的。在上课过程中,教师要用开放包容的心面对学生另类的声音,以一个参与者身份与学生平等对话,尊重学生的理性思考,对学生的疑问给予积极的应答。学生的头脑里充满着问题,要尽量引导学生多发言,可以征求一些不喜欢发言的学生的看法。在学生发言过程中,教师要认真倾听,分析发言中的实质,并讨论引向深入。教师需要随时捕捉学生发言中的闪光点,即使给予表扬和鼓励,而学生在讨论过程中所经历的思考过程与取得的结论同样重要。在学生的讨论中,教师可以适当地提出问题加以深入引导。如你为什么这样说;有什么数据作为支撑吗;你能为你所讲的观点举个恰当的例子吗。
三、展示真实的课堂
信息技术动态生成的课堂是真实的课堂,要大胆地暴露教师预设之外的情况。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犯一些错误是不可避免的。著名教育家布鲁纳曾说过:“学生的错误都是有价值的。”无论学生提出什么样的问题,教师都应该持鼓励、包容的态度。学生在教学中遇到的问题正是学生独立思考的体现,也是学生自己创造性思维的结果,课堂教学中学生的犯错之处同时也是一种宝贵的教学资源。
在《CSS样式表》一课中,内联样式表是把定义语句放在定义标签中,并放在HTML代码正确位置。学生在演示操作的时候,预览网页的时候页面上出现了不和谐的元素。同学们看到后觉得很奇怪,这时我抓住契机调整教学设计,利用学生好奇心激发他们的求知欲, 让同学们思考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又如何解决这个问题。经过一番探究学习、讨论交流之后,学生更能理解内联样式表定义标签代码的意义及内联样式表的使用方法。
及时捕捉上课过程中生成的有探究价值的新问题,重新调整教学结构,使课堂不断产生新的思维碰撞,从而有所拓展创新,促使教学相长。
要实现信息技术教学中的课程资源动态生成既是观念问题,又是方法策略问题,这就要求教师将着眼点放在挖掘学生的潜能、拓宽学生的知识、培养学生的情感价值观之上。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创新型的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元华.关注教学动态生成,激发课堂生命活力[J].中国教育学
刊,2005(10).
[2]方敏芬,陈怡.让课堂“生成”充满诗意[J].素质教育,2004(12).
[3]秦佩娟.捕捉动态生成资源焕发科学课堂活力[J].教学仪器与
实验,200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