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环境,过低碳生活已成为现代人的共识。目前,很多学校都开展了低碳教育,结合我校低碳教育的开展情况,我认为低碳教育要做到“七要”。
一、要准确界定教育内容
我认为低碳教育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
(1)低碳生活。低碳生活理念就是指人们在生活中自觉养成的节能减排的思想观念。我认为,这种理念是建立在科学发展观的基础之上的,并不是一味地追求低碳,不求发展,不讲科学,不要健康,而是倡导“适度吃、住、行、用”,注重持续发展,追求科学高效。具体表现为培养学生勤俭节约、绿色环保的生活习惯。
(2)低碳学习。对低碳生活理念进行深层次思考,从教师教和学生学的角度来理解,一是优化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将教师的引导与学生的自主探索交流有机结合,深化学生自主学习成果;借助多媒体及时提供更多教学信息、演示图形形成、随机展示学生作品等,有效提高课堂效率。二是优化学习过程,提高自主学习效果。各学科精心设计与课堂教学案一体化的预习作业,引导学生参与知识建构的全过程,通过合作探究、尝试应用生成新问题,培养学生积极思维、惜时高效的学习习惯。三是规范学生书写,培养严谨从容的书写习惯,因材施教,分层设计作业,选做作业,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确保每份作业的有效性,杜绝低耗无效,具体表现为培养学生惜时高效、严谨从容的学习习惯。
二、要抓好课程整合
2011年版的义务教育阶段相关学科的课程标准中,对培养学生的低碳理念都有相应要求,如物理、化学、生物、历史、地理、思品等学科在三维目标中明确提出:引导学生体会生态环境与人类生存的关系,增强爱护环境、珍惜资源、勤俭节约的意识;指导学生掌握爱护环境的基本方法,形成爱护环境的能力等要求。所以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应考虑将低碳教育与各学科知识有机结合,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充分利用学科中涉及环保、低碳的相关内容,精心设计教学案,在教学实践中对学生进行低碳环保意识的显性渗透,让环保低碳理念深入人心;同时发挥各学科本身的隐性教育功能,在教学中体现惜时高效的设计理念,培养学生严谨从容的学习习惯。鼓励学生对低碳理念进行深层次思考,使他们认识到低碳生活理念下养成节能环保习惯的现实意义。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关注自己的生活细节,以理论指导实践,逐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三、要加强制度管理
学校管理制度建设,对于规范学校管理、建设和谐校园、提升学校办学水平意义重大,初中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需要经历一个由他律到自律的发展过程,所以完善制度对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如在“校园环境卫生管理制度”中强调“勤俭节约”,从根本上约束学生的行为,逐步杜绝乱抛乱扔的不良习惯;在“社会实践活动条例”中强调“绿色环保”,从思想深处引领学生亲近大自然、热爱大自然;在“学生自习条例”中强调“惜时高效”,提高自习的效率;在“学生作业规定”中强调“严谨从容”,培养学生思维的缜密性。师生共同制定低碳理念下习惯养成的相关校训、班纪班规,以“低碳生活”“低碳学习”的相关要求规范学生的言行;充分发挥制度管理在他律中的激励作用。规范学生言行,促进初中生良好习惯的养成。
四、要重视榜样示范
学生每天与教师生活在一起,时时、处处受到教师潜移默化的影响。所以要强化教师行为的引领价值,帮助学生养成勤俭节约、绿色环保的生活习惯和惜时高效、严谨从容的学习习惯,引领全yDLfpIeoeVYM4dA7BMnRZo4nXrrnJE8+Y2uQFRUwgfg=校教职员工担负起低碳生活倡导者和践行者的职责,将低碳教育贯穿于学校的日常管理、教育教学工作的全过程,努力打造人人讲低碳、处处见低碳、事事都低碳的校园氛围。如十八大提出要“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我校根据此精神,提出了“光盘行动”,要求尽可能吃光饭菜,不浪费。学校要求教师做好表率作用,先检查教师倒剩饭剩菜的情况,并进行通报,这样给学生树立了良好的榜样,活动取得了很大的成功。
五、要落实具体行动
一种观念的形成,最重要的首先要在“心”的层面上形成影响。要达到这一点,根本的途径是实践。我校结合学校实际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综合实践活动,如“低碳——从我做起”主题班会、低碳创意作品设计展览、开辟校园“跳蚤市场”、低碳类书画摄影作品比赛、优秀作业展览、走进社区——我为低碳出份力、走进溱湖——争当低碳践行者、“校园绿色卫士”评比活动、“家校好习惯”之星评比活动等,在活动中引导学生将低碳生活理念融入自己的日常行为之中,自觉地改掉以往一些不良的行为习惯,切实实现由他律到自律的转变,从而逐步达到思想的升华和道德的内化。
六、要完善评价机制
构建低碳理念下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评价机制,突出评价的激励与调控的功能,激发学生内在发展动力,促进其不断进步,实现自身价值。如对“星类学生评比条例”进行修订完善,在“文明之星”中强调“勤俭节约”“绿色环保”,在“学习之星”中强调“惜时高效”“严谨从容”,有效地促进了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
七、要常抓不懈
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具有反复性、持续性,需要一个反复的长久的过程。如我校曾经对学生进行过几次问卷调查。统计发现,学生不同时段的情况不一样,有些已经形成的好习惯过一段时间又会反复,所以我们必须根据初中生年龄特征,研究初中生的心理发展状态,不断地加强教育引导,增强他们主动融入“低碳”的意识,努力改掉自身存在的不良行为习惯,在低碳生活理念的引领下,自觉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总之,低碳教育是一个长期的系统的工程,我们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帮助学生形成健康向上的低碳理念,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