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教学中如何构建互动的课堂师生关系

2013-12-29 00:00:00巴巧英
成才之路 2013年14期

研究性学习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为学生创设一种类似于科学研究的情境和途径,让学生以类似于科学研究的方式去主动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获得发展。笔者在地理教学中通过构建师生互动的教学关系,把研究性学习的理念引进了课堂。所谓师生互动是指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互相交流、探讨、沟通和共同发展。在这种教学关系下学生乐于探究、主动参与、动脑动手、共同评价,使教学过程既成为学生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又成为学生发展认知能力、实现自身可持续发展的过程。

一、师生共创互动合作的学习环境

(1)尊重和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学生不仅是教育的对象,也是教育的主体。”主体性教育指教师引导学生依据认识规律进行学习、认识与实践,以获得发展的对象性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能动性、方向性、自主性和创造性。

学生往往拥有一个相对稳定的学习环境,这个环境的整体氛围对学生学习主动性影响很大,在教学过程中尊重学生的主体性,营造一种民主、和谐的氛围来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张扬学生的个性,包容学生的不足。在这种氛围中教师不是挥动“指挥棒”牵着学生的鼻子走,而是与学生平等、真诚地交流,形成相互信任、共同进步的“学习共同体”。教师主要帮助学生创设有利的学习情境,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做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在这样的前提下学生才乐意想、乐意说、乐意辩。只有充分尊重学生的课堂主体性,学生才会“动”起来,才能实现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互动,课堂也就充满了生机和活力。

(2)引导学生参与,实现真正互动。师生互动是师生主体间相互对话、相互沟通和相互理解的过程。真正的互动是互动双方的相互承认和交往机会上的均等、平等。为此,在设计和引导互动的时候,应尽量避免形式上的互动、矫揉造作的互动、虚假的互动。在互动上给学生足够的时间、空间,选择灵活多样的互动方式,在内容上不求标新立异,但追求实效和一定的深度。以竞赛、合作、思辨等不同方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活跃课堂互动的气氛,优化课堂学习的氛围,较好地完成课堂教学目标。

二、生生互动

(1)坚持合作学习。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在构建师生互动的地理教学关系中,合作学习是一条重要的途径。

合作学习既合作、又竞争,它把个人之间的竞争转变成小组之间的竞争,形成“组内合作,组间竞争”的新格局,有利于实现学生之间的互动。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成员相互合作、相互鼓励、相互启发、相互质疑,每个人都可抛开顾虑,大胆发表个人意见。在交流与倾听的过程中获得成功感,从而积累自信,培养胆识,增进兴趣,积淀知识,尤其是一些基础不理想的学生,当他们感受到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的鼓励、宽容和友爱时,他们便表现得非常积极,进步也就显而易见了。

(2)用“共同学习法”达成学习目标。把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每个小组承担共同的学习任务,然后将大任务切成若干块,小组中的每个学生担当其中一块的“专家”,并与其他小组中担当相同任务的学生组成“专家组”共同学习,最后完成向本小组传授相应知识的任务。

(3)开展群体的研究性学习。有限的课堂时间里感知的地理知识也是十分有限的。在地理课程中有许多侧重生活的地理常识,有利于增强生活能力,满足生存需要。如何用课堂所学知识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就要引导学生从课堂走出去,就某一课题展开研究性学习。让学生走进自然、融入社会,在自然与社会的场景中观察花草树木土石等地理事物,感知经济、社会现象,感受地理事物的美感以及人与自然协调统一的重要,亲身体验知识的真谛,并在活动中更好地实现生生互动。

三、师生互动

(1)整理“三题集”。学生手头有三个本子:“资料集”“问题集”“错题集”简称“三题集”,这是反映学生地理学习过程的重要资料。“资料即水平”,学生通过上网、查阅图书资料等多种途径获取各种地理信息,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大家对已掌握的资料进行分析、比较、整理,形成较为科学的理论成果,并将其收藏在个人“资料集”内。对于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对教师、对课本的质疑,或自己难以理解的知识点,则及时写进“问题集”,并及时请教教师和其他同学。当问题集中时就拿出来在课堂上组织学生讨论。在学生的建议下,还准备了“错题集”,将平时作业、考试中自己做错的题、普遍易错的题和不会做的题记人“错题集”,给自己一个前车之鉴,提醒以后仔细审题。“三题集”中记录了很多资料、问题,还记下了很多有价值的简单地图。“三题集”的整理,有助于学生对学习进行反思和总结,能让师生互动落到实处。

(2)师生共同评价。地理新课程标准提出:评价要注重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的结合。重视过程性评价,实现评价目标多元化,评价手段多样化。而长期以来,我们采用的是忽视学生评价的单向评价方式,这不仅不利于教师全面了解学生,及时调整教育方法,提高教育效果,而且还让学生失去了一个认识自我和互相学习的机会。

为了实现互动,在评价方面笔者坚持让学生共同评价、平等参与。在学习方法、学习态度方面实行自评、互评、师评相结合,达到师生共同发展的效果。通过自评让学生较客观地认识自己的优点,树立自信,查找不足,努力改进。小组学生集体评议,可以弥补自评时的不足,有效提高学生的自我认识水平,同时也是一个相互学习的机会,学生可以学会客观地评价别人,欣赏别人的优点,学人之长补己之短。而师评则可以作为自评、互评的有效补充,更明确地指出学生应发扬的优点和需努力改进的不足之处。这样三结合的评价方式更客观、更全面,学生乐于参与、乐于接受。

四、师生互动与生生互动相结合

师生互动与生生互动要注意结合,在生生互动时,教师也不能独自站在讲台上做旁观者,而是应该及时走下讲台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互动,或耐心倾听学生的交流,甚至直接参与某小组的讨论活动。关注不同小组的互动交流,对先结束的小组,引导他们扩充思维训练;对活动偏离学习主题的小组,及时纠正他们活动的方向,防止浪费时间。

在生生互动、师生互动中,课堂学习的指向性会越来越清晰,有利于教学目标的达成,促使互动的课堂师生关系有实效,日臻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