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教学方法提高历史复习的有效性

2013-12-29 00:00:00姚卫莲
成才之路 2013年14期

从2008年开始历史学科列入苏州中考后,笔者一直从事初三历史教学,对初三历史复习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初三历史复习内容多,时间紧,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取得最大的复习效率,需要我们创新教学方法,努力探索实践初三历史复习的最有效途径。

一、提高学习兴趣,激发学习动机

孔子早在2 000多年前就提出:“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复习课上,教师要想方设法把旧知识上出新意,吸引学生眼球,调动学生积极性,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1)运用多媒体课件,提高复习课效率。《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版)实施建议中指出:“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为历史学习提供了更为便捷和更加丰富的信息来源。有条件的地方和学校,应充分利用各种与历史学习有关的计算机教学辅助软件、多媒体历史课件等以获取丰富的历史学习资源。”历史学科特点决定了多媒体教学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它可将文字、图片、声音、视频等有效结合,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让学生听、看、说、想,充分解放学生的眼、耳、口、手,创设历史情境,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各种活动,提高复习课的效率。

例如在复习《三次科技革命》时,可展示有关三次科技革命的图片进行串讲,也可以组织看图说话,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了历史知识。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和影响是学生理解的难点,教师可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文献材料,既可以加深理解,培养论从史出的能力,又节省了时间,增加了课堂容量,大大提高了复习课的效率。

当然,我们也要合理运用多媒体资源,它仅仅是上课的形式和手段,形式永远都是为内容服务的,它替代不了教师地位。在教学中,我们应根据实际条件、教学内容采用适当的多媒体资源,为教学锦上添花,而不能喧宾夺主。

(2)联系实际生活,激活历史课堂。为现实服务是历史学科的功能之一,初三历史复习课融入时事热点,与学生实际生活相关的内容,历史课堂就能活起来。如2013年3月22日国家主席习近平首次外访选择俄国,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以此为切入点,进行中俄关系专题复习。2012年9月11日日本政府签署钓鱼岛“购买”合同,中日关系再次恶化,以此为切入点,进行中日关系专题复习。联系现实,关注时事热点,就可激发学习兴趣,学生就会更加愿意接受历史复习课,就可实现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

(3)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精心设计教学过程。“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课堂是教学活动的主阵地,在课堂教学中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是提高课堂效率的必要条件。在课堂上,切忌“有教无学”和“有学无教”,这两种做法都会使学生疲倦,效率低下。传统的复习课往往是“教师讲解考点——学生当堂训练”,似乎避免了上述两种做法,但学生仍感到了无兴趣。每一种教学方法都有助于实现一定的教学目标,都有其独特的功能和长处,但也都存在内在的局限性。我们应根据学生的特点和教学内容来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和学生活动。

二、减负增效,指导历史复习方法

21世纪人与人之间的“较量”,关键在于学习能力的“较量”。教师需要深刻认识“教给方法比教给知识更重要”。学生学会了复习历史的方法,就能轻松掌握历史知识,学习负担自然就会减轻。

(1)指导学生制订科学的复习计划。苏州中考内容多,共6本书,包括世界近现代史、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因此合理安排时间,制订详细的复习计划必不可少。尤其是中考前100天,要根据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制订不同的月计划、周计划、日计划。

(2)指导学生自主复习,归纳、整理所学知识。在教学中,经常会碰到:新授课学生掌握的知识很牢固,但要把所有的知识联系起来,学生就会一头雾水,前后混淆。原因就在于学生课后不会归纳、整理知识,把每课的知识点孤立起来。因此在复习课的教学中,要教给学生整理知识、梳理知识的方法。

实践证明,学案导学是有效的复习方法之一,它可指导学生课前自主复习,梳理知识。如进行资产阶级革命专题复习时,可按照时间顺序归纳整理17世、18世纪的英、美、法资产阶级革命,19世纪60年代的美国南北战争,20世纪初的中国辛亥革命,在学案上适当留空,引导学生思考。课前的预习工作对提高课堂效率是大有裨益的。

课后的复习工作更不能少。要求学生及时复习,时常回忆,归纳重点,消除疑点。复习完一个单元、一本书或一个专题的内容后,应善于把所学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列出知识网络,形成知识体系,从整体上把握知识。经常整理笔记,做好当天学习小结。按周、月、学期总结知识,不断充实和完善知识体系。

(3)指导记忆方法。苏州中考历史学科虽然只有50分,但所考内容浩如烟海,纷繁复杂,让很多学生不自觉地产生畏难情绪。虽然现在的中考注重能力的考查,但如果没有扎实的基础知识,能力也就无从谈起。因此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让学生记住尽可能多的历史知识并准确灵活地运用知识成为历史教师必须思考的问题,指导记忆方法,提高记忆能力也就成为初三历史复习课的重要环节。记忆方法有关键词记忆法,如《南京条约》的内容可记 “割、赔、开、关”四字;谐音记忆法,如《辛丑条约》的内容可记“前(钱)进(禁)宾(兵)馆”。采用这种方式记忆,学生感觉记忆很轻松又很有趣,知识要点不容易遗漏,记忆深刻且持续时间长;表格记忆法:如17~18世纪英美法资产阶级革命,两次世界大战,三次科技革命均可列表归纳,一目了然,方便记忆;比较记忆法:如比较中国戊戌变法和日本明治维新等。记忆方法还有很多,如理解记忆法,公式记忆法,图示记忆法等,久而久之,学生自己也会创造一些记忆方法。

(4)指导解题方法,避免题海战术。在复习过程中,教师应教给学生各种题型的解题技巧和思维拓展的方式,教会学生举一反三。另外应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精选适合本校学生的试题,切忌试题的怪、难、偏、多,切实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每次练习或考试后都要及时总结。

综上所述,初三历史复习课给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教师全身心投入,追求课堂的有趣和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