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类社会历史的发展长河中,许许多多的科技重大发明的出现都得力于人类形象思维的创新性。无论是我国古代发明还是欧洲工业革命的兴起都离不开创造性思维的推动。然而,这种创新能力不是凭空产生的,是从小就开始培养的。我个人也认为:在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美术课堂教学对促进学生创造力的发展有着不可磨灭的推动作用。那么如何培养初中生的美术兴趣,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呢?我结合自己日常课堂的教学实践经验,总结如下几点看法。
一、要注重学生美术学习兴趣的培养
因为兴趣是学习一切知识的根本动力,中学生正处在身心发展转变时期,他们对一切事物都充满了好奇心和兴趣。从兴趣入手,调动学生的学习动机,充分利用美术学科的教学优势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讲授室内环境艺术的课程时,就要先营造必要的艺术氛围。并且要充分利用各种教学辅助设备,实物缩小模型,还可以运用音乐、幻灯、投影仪和多媒体设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硬件准备齐全后,教师就要针对每一节课,进行充分的备课准备,在教学内容上尽量追求变化性与生动性,在教学方法上应采用多种方法相结合的手段,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然而,美术课堂教学中学生仅仅对所学内容感兴趣还是远远不够的,与此同时还要鼓励和引导学生积极大胆地尝试新鲜、与众不同的表现方式,不拘一格地培养他们的参与不同类型的美术创新活动,在活动中使学生的成就感得到体现,这样就会树立学习美术学科的自信心。
二、分层次设定教学目标
对于有一定难度的教学目标,我们可以采取分解重难点,变换一下内容和形式。如在讲授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中学美术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春天的畅想》时,这节课的教学目标的设定就充分考虑到了不同层次学生的能力,设置了三个梯度的目标。这样学生对完成学习内容有了足够的信心,也给了学生更多创作的自由空间,有利于创造力的激发。
三、将音乐引入课堂
在教学中有意识,有目的地把音乐和美育结合起来。例如国画课堂上,我们放一些民族古典乐以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素描色彩课上播放西方怀旧金曲,优美的旋律可以激发学生无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四、鼓励学生“异想天开”
不过“异想天开”的前提是要在一定的主题内容中发挥无限的想象力与创造力,让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自由驰骋。
五、建议学生创作绘画日记
绘画作为一种形象表达语言往往能传达出作画者内心的感悟,喜悦、愤怒、忧伤等不同情绪。在平时的日常生活中也可以建议学生通过插画的形式结合语言表达自己内心的情感。这里值得注意的就是,开始的时候学生可能不能完全地将情感付诸于笔端,那么我们就可以告诉学生从最基本的绘画元素点、线、面开始,最后逐步转化为利用色彩绘画表达情绪,并且慢慢地发展为通过各种不同的艺术形式进行创作,经过一个阶段画日记习惯的养成,学生就能更加得心应手地运用各种表现手段来表达切身的感受。进而,达到创作的目的。
六、加强指导,培养创造力
创造力的培养说起来简单,实则绝非易事。创造力并非毫无约束的自由发展,创造力的形成也不是一蹴而就的,这都需要在教师的科学正确的指导下以及学生的不断努力过程中逐渐形成。就指导而言,我们可以在适当的条件下,让学生欣赏一些富有创造力的设计产品,了解一些创意产品的设计灵感用以提高学生的眼界。并在绘画的实际操作上强化指导,也可以结合学生学习生活实际用实物实景以指导。通过教师有效的指导,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形象记忆力,为创造力的发挥提供思维源泉。
从美术课改以来,美术课的教学已经从传统的只注重美术知识的传授逐步转变为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创新精神和综合实践能力的培养。那么,在美术教学中创造力的培养就显得尤为重要。美术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可以从注重学生兴趣的培养、将音乐引入课堂、鼓励学生“异想天开”、提倡绘画日记、加强指导培养创造力等几方面入手,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在21世纪基础美术教育特别重视对学生创造力培养的今天,美术教师应该倾注更多的时间和经历不断地去学习,反思与探索。我想经过我们教师长期的引导和训练,学生的创造力一定会有所提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