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理解一般分为文学类文本阅读、实用类文本阅读和论述类文本阅读。小学阶段的阅读理解题大多是文学类文本阅读。这类阅读大多属于情感类文章,学生容易与文本形成对话。学生有话可说,做起题来也会得心应手。
文学类文本阅读关键把握作者的“情”,所谓“文以载道”,就是这个意思。如何把握这个“情”,现在提出以下解题策略。
一、看开头和结尾
(1)看开头。文章的开头是各种各样的。有的文章一开头就直截了当地点明了中心。《桂林山水》一文开头:“人们都说,桂林山水甲天下。”这样的开头,落笔就点明了中心,作者的“情”当然也就不难捕捉到。
(2)看结尾。文章结尾虽然各异,但一般总结性的结尾作者的写作意图都比较明显,轻易捕捉。如《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文,卒显章意:“的确,伯父就是这样一个人,他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
二、析文章标题
(1)直接型。题目是文章的眼睛。有许多文章,看题目就知道他的中心意思。如《为人民服务》《中国人民站起来了》等课文。有的形象地概括了文章的思想意义,暗示了文章的主题。如《种子的力》一文,就是借助种子的力来赞颂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和力量。
(2)联想型。联想型标题背后隐藏着更深的含义,需要我们进行合理想象,才能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竹》初看此标题,只知道本文写的是竹子,其背后隐藏的深层含义对于小学生来说就比较难了。我们对于这样的文章标题就要反复读并且在读的过程中大胆想象,看看是否有哪些事物与文章的标题可以联系在一起,找出其共性所在。“岁寒三友”:松、竹、梅。松:四季常青;梅:傲然而立;竹:宁折不屈。想到这,我们就可以根据文章内容轻松地挖掘出作者的“情”了。
三、找中心句
所谓中心句,就是概括了段落的主要内容,反映作者情感的句子。中心句一般放在段落的开头或结尾,需要我们用慧眼把它找出来。《北大荒的秋天》这篇文章中心句比较多。第二段“天空一碧如洗”,从这儿就可知道本段讲了什么内容,并且知道天空的特点是“一碧如洗”。从这个“一碧如洗”,就可得知作者对北大荒秋天的天空喜爱之情。第三段“小河清澈见底”,第四段“原野热闹非凡”,从这三个中心句中,我们就可以断定作者对北大荒的秋天充满了喜爱之情。
《千年古镇——周庄 》这篇文章中的中心句也比较多。第二段“周庄之奇奇在水。”第三段“周庄之奇奇在桥。”第四段“周庄之奇还奇在周庄人家。”这些中心句你只要找到了,要你回答本篇文章讲了什么内容,抒发了什么样的情感,这些问题都不在话下了。
四、挖细节描写
细节是对重大情节而言。文学作品往往是通过个别反映一般,于细微处见真情。具体说,细节描写是通过对一些具体而又有典型意义的细小动作、细微的生活情节进行描写,写出一个人的特点,表现出一个人特有的精神面貌,把人物性格刻画得非常深刻来突出中心思想。细节是文章的精华所在,所以,我们在做阅读理解的时候一定要注意文章的细节。
(1)细节与故事情节。在《故乡》这个故事中,闰土的着装以及表情的变化,与故事情节紧紧联系在一起。文章具体而且细致地描绘了闰土的着装以及表情,少年闰土与中年闰土有着截然不同的语气,这反映了被压迫农民的辛酸与不幸。《小英雄雨来》的第一段里有“忽然,远远的水面上露出个小脑袋来,雨来像小鸭子一样抖着头上的水,用手抹一下眼睛和鼻子,嘴里吹着气,望着妈妈笑”的细节描写,表面看,这些细小动作的描写在文章中好像没有多大的作用,其实不然,这个细节不仅为雨来能逃跑,趁鬼子不防备一头扎到河里做了铺垫,而且通过“露、抖、抹、吹、望”等动词,进一步从行动上准确地反映了雨来机智勇敢的性格。
(2)细节与人物性格。好的细节应该真实、典型,在刻画人物时起到以一当十的作用。《雪地里的红棉袄》,只要你挖出来“那天,风大,雪大。嫂子穿着红棉袄,在雪地里像一团火焰。”“我觉得是一团火焰在雪地里跳跃。”“我觉得雪地里有一团火焰永不熄灭。”这些细节,然后对其反复读、细细品、慢慢嚼,把这些细节描写与理解课文的思路结构有机地结合起来,你就可以感受到嫂子那淳朴、无私的情感。
《诚实与信任》一文中“我”把纸条留在小红车的雨刷上,看似微不足道的一点,却足以证明“我”的细心与为别人着想的优秀品质。
(3)细节与文章结构。《妈妈喜欢吃鱼头》文中“妈妈喜欢吃鱼头”这个细节是文章的“文眼”。这句话在文章中出现了三次,这个细节有力地刻画了含辛茹苦、对后辈呵护有加的母亲形象。如果你注意到了这个细节,你就明白了,“我明白了,人做了母亲之后,都喜欢吃鱼头了。”这句话的深刻含义了。
《金岳霖先生》这篇文章紧紧围绕“有趣”这个文眼进行描写。一方面细致地描写了金先生令人忍俊不禁的外貌,另一方面又细致地描写了金先生不同寻常的提问方式与讲课方式。这些细节贯穿文章之中,无不体现出金先生的“有趣”。
在课文中,有许多出色的描写和出人意料的精彩之笔。别看是一个简单的情节,一个普通的句子,往往是作者的匠心所在。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我们不应阻止学生的独特体验。而在阅读上帮助学生,给予学生一定的方法是十分必要的。在进行阅读理解时,我们如果注意到了文章标题、文章的开头和结尾、中心句以及贯穿在文中的细节描写,我想,做起阅读理解来就不会那么困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