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验——让阅读教学焕发人性的光芒

2013-12-29 00:00:00苏银霞
成才之路 2013年14期

“中国导弹之父”钱学森晚年最大的心结便是中国的教育事业。他不止一次地在不同场合提出问题: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人才?作为一名教师,我陷入了深深地思考,或许因素有很多,但在小学阶段,我想最主要的是要培养孩子的个性,让他们敢想敢说,有自己独特的见解,而不是人云亦云。在语文教学中应该努力做到创设平等交流的空间,让学生有自己独特的体验感悟,敢于发表自己内心的看法。《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指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世界的影响是广泛而深刻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感受和理解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应该重视语文课程对学生思想感情所起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课程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要尊重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我们应该积极创造各种条件,让学生在体验中提高语文素养,并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成长为有独立思想的创新人才。

一、尊重多元,鼓励个性体验

《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阅读教学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地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但不应以教师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不应以模式化的解读来代替学生的体验和思考。学生阅读一篇新课文,往往会用自己先前已有的知识、经验和个性化的情感,推断和感受课文。因此,在教学时可以先放手让学生尝试学习,教师可提一些有助于学生自己去体验的问题。例如,在教学《生死攸关的烛光》时,可先让学生说说读了这篇课文,读懂了什么;是怎样读懂的;认为课文哪一部分最让人感动,为什么。这样就给学生充分自主学习的时间、空间,引导他们进入个性化体验的过程。

我们知道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内心世界、精神世界和内在感受,有着不同于他人的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方式,也就是说,学生对同一文本,可能有多种的解读,千差万别,有时甚至是截然相反的,这就要求教师不能站在自己的角度,任意地评价学生,而应该尊重他们的独特体验。例如,教学《落花生》时,课文拿花生与桃子石榴作比较突出花生的默默奉献时,当大多数学生在津津有味地体会花生那崇高的品格时,突然,一个学生站起来说:“当桃子石榴也不错,善于表现自己没什么不好。”一石激起千层浪,有的学生像是憋了一股劲,激动地说:“都像花生那样,各种比赛就没有人参加了,电视剧也没人演了,广告没人拍了,我们就什么也没得看了。”“你老是藏着,就没有人知道你的优点了,长大后你找不到工作了,因为别人不知道你会干什么。”……我及时地肯定了这些学生,他们敢于说出自己与众不同的体验。以后碰到自己的看法不同于其他人时,他们都能自如地表达出来。

二、创设情景,唤起角色体验

文章不是无情物,作者在创作时,不管选取什么题材,也不管运用什么表达方式,他们所抒发的都是内心的情感,表达的都是内心的体验。但学生要进入文本,走进作者或人物的内心世界并不容易,因此,教师要善于创设各种情景,让学生转变角色,设身处地地去体验、感受。如在教学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装满昆虫的口袋》一文时,为了让学生体会法布尔对昆虫的迷恋,我创设了几个这样的情境,三天前,你就听到纺织娘的叫声,那时你就——;昨天爸爸妈妈都下地干活了,你又——;今天,你—— 终于抓到它了。通过这样换位思考,学生能容易理解法布尔对昆虫的迷恋,同时他们也和法布尔一样喜欢上了小昆虫。

文学作品展现的并不都是当代人的生活,历史题材也是文学表现的一个重要的方面。遥远的时空距离为学生的直接体验设下了更多的障碍,这时创设情景就显得尤为重要。如在教学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李时珍》一文时,我制作了课件,利用多媒体,展示李时珍跋山涉水寻找草药的艰辛,展示了这样的情境,夏日炎炎,树林里闷热异常,此时,你就是李时珍,携带的干粮已经吃完了,饥肠辘辘,口渴能忍,你会怎么做?通过这样的情境体验,学生更能体会攀登科学之路的艰辛,从而理解了李时珍的伟大。

三、利用课外,积累生活体验

小学生生活范围窄,阅历浅,再加上他们年龄小,对生活的观察能力不强,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他们可能熟视无睹,这样要让他们更深入地体验往往很难。这就要求教师要引导他们从生活到课本,又从课本到生活去体验。如在教学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桥之思》一文时,可以先让学生去观察生活的周围有哪些桥,学生在学习课文时,很自然地就能与他们观察到的联系起来,一下子就能体会到桥的多样以及作用。在教学完《幸福在哪里》后,我在班级里开展“寻找幸福”活动,让学生在校园,在家庭,在社区寻找幸福。他们找到了幸福,工地工人用自己的劳动盖起了高楼感到幸福,老师看到同学们进步了很幸福,妈妈生下了健康的宝宝很幸福,我们在教室里学习很幸福。不仅深化了劳动创造了幸福的文章内涵,而且扩大了幸福的外延,对学生进行初步的价值观教育。

总之,语文阅读教学应该把学生看成一个充满灵性的群体,让他们在品读文本中去体验,去感受,去获取。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焕发人性的光芒。作为一名小学教师,我无力回答钱老的问题,但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应该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让他们勇于提出问题,大胆质疑,这是我们小学老师应该不断为之努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