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教学的问题简述与策略探寻

2013-12-29 00:00:00范小旭
成才之路 2013年14期

阅读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学的重要阵地。但在当下,阅读教学存在着很多的误区,阻碍了学生阅读能力和语文素养的形成。因而,认清自身存在的问题,找准解决问题的路径,才能让阅读教学在健康的道路上发展前行。

一、整体入手,紧扣重点,还文本整体之美

【问题简述】:很多教师缺失统一规划规整文本的艺术与能力,将一篇完整的文本进行逐段逐段,甚至是逐字逐句地讲解分析,学生只能从教师烦琐分析中匆忙地寻求答案,缺少富有内涵与质量的思考,从而失去了语文素养形成的最佳机遇。

【策略探寻】:

(1)既见树木,更见森林。文本就像一片森林,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是不能真正把握文本的真切内涵的。阅读教学要从整体上把握文本,让学生在洞察文本的整体内涵的基础上,每个细节彰显的独特意蕴才能散发出其应有的价值。所以,整个教学过程教师应该引领学生从整体入手,深入细节,而后还要回归整体,让学生对文本经历一个整体感知、触摸细节、整体关照的循回过程。

(2)删繁就简,三秋树茂。随着年级的升高,文本的篇幅越来越长,教师不可能胡子眉毛一把抓,什么都讲,什么都教。否则,面面俱到其实什么都不能深入,最终落得个得不偿失的窘境。教师要具备统领的理念,扣住文本的中心话语或者文眼,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起到删繁就简,紧扣重点的作用。

如在教学《永远的白衣天使》时,笔者就将文本中“高风险、高强度、高效率”一句作为教学的抓手,让学生在整篇课文中探寻体现这“三高”的语句,从而引领学生体悟感知。再长的文本在中心句的统领下教无旁骛,就能提升课堂教学的效率。

(3)版块推进,提供空间。当下,很多教学流程如同物理学的串联电路,沿着一条线延伸下去,看似条理清晰,实则经不起半点意外,学生也无半点自主空间,整个课堂始终处于教师的掌控之中,毫无生命活力。而板块教学则提供给了学生充足的自主思考的空间,课堂呈现出较高的弹性。

如在教学《番茄太阳》一文时,教师则将两条主线呈现在学生面前:明明是个怎样的孩子?我的内心为什么会经历这样的情感变化?让学生自主探究,学生多元解读文本的空间非常充裕,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深度模仿,写法总结,还文本运用之美

【问题简述】:语言文字是人类交际的工具,语文学科的工具性是语文的本质属性。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对语言文字的教学常常止步于感知与品味,严重缺乏运用意识。学以致用,语言习得的最终价值在于如何合理正确的运用,缺少了运用的语文教学必定是低效,甚至是无效的。

【策略探寻】:

(1)在言语形式的模仿中学会运用。选入教材的都是文质兼备的经典范文,其立意深远,语言整饬优美,是值得学生模仿的典型范例。而对于学生而言,最初语言的习得与形成,则是通过模仿路径得到的。所以,模仿是学生习得语言的第一步。但要指出的是,模仿并不是简单的事情,教学中教师要主动引导学生剥离文本语言的价值信息,深入到语言内部的结构与规律中去主动探寻文本的语言形式。只有掌握了文本的基本言语形式,才能为学生的语言模仿奠定基础。

《泉城》第一自然段中用四句“有的,有的”的句式展现了济南泉城之多,而且形态各异的特点。四句中,前两句指向于形态,后两句指向于声音;每句中,前半句是实写,后半句是虚写。在掌TWRwDFNWpyj19w1l3wjKvzVfNneOJmwHzJrO6Kd4dD4=握了这一句式的内容与形式后,教师立即着手让学生进行模仿训练,通过有效历练,让学生切实体悟到这一句式的运用规律,提升其语言表达的能力。

(2)在文本写法的总结中学会运用。阅读是写作的根源,写作是阅读的凸显,阅读与习作之间本就无所割裂,但是很多教师却误以为阅读是阅读,写作是写作,人为地将阅读与习作断裂开来,造成了阅读无法给写作输送必要的营养,写作也无法从阅读中获取方法的支撑。近来,管建刚等一大批有识之士提出了“指向写作的阅读教学”“表达式阅读教学本位”等命题,直面阅读教学中只关注文本内容、不指向文本形式的“阅读独立”悖论,试图引起语文教学的大变革。

因而,阅读教学不能仅仅局限在文本写了些什么,更要站在写作的视角审视文本究竟是怎样写的,从文本创作的创作技法、构思路径、语言运用等多重角度出发,总结文本的写法,并适当引导学生在习得方法后,趁热打铁进行尝试创作,在语言实践中深化认知,提高效益。

例如在教学《九寨沟》后,教者总结文本中描写九寨沟动物一段,让学生了解到作者选择了几种典型动物,抓住其动作神态并富于一定想象的方法进行的描写。继而通过视频资料,展现九寨沟还可能有哪些动物,并在观察后运用文本的创作方法,及时对文本进行内容的补充,形成学以致用的目的。

这一段的教学,教师不仅关注了文本所传递的信息,还深入研讨中掌握了文本的创作方法,并及时加以运用,使得阅读教学与习作教学紧密联系,起到了一举两得的教学功效。

教师只有在教学中发现问题,并主动反思,才能触摸到问题的本质,从而最终找到解决问题的策略,真正帮助学生提升语文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