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随着我国社会市场经济的逐渐完善与产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社会对具有高素质的劳动者的需求量不断增加,这在一定程度上要求中职学生应该具备一定的人文素养。语文阅读教学在中职语文中所占的分量是巨大的,而通过语文课程资源的有效开发,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也能将课堂与生活联系起来,培养社会需要的各方面人才。
关键词:中职语文;课程资源;人才
发展职业教育是时代的要求,作为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力量,职业教育在当前我国社会经济迅速发展的今天,对将依靠科学技术来提高劳动者的素质依然发挥着重大的作用。在职业教育中,如果没有课程资源的广泛支持,再美好的课程设想也很难变成现实,相比较于中职语文教学,由于现有教育体制的影响,大多数学生只重视语文考试,很少注重语文阅读,更谈不上体会语文阅读中的美感。这使得学生割断了与社会生活的联系,囿于狭小的“课本”空间,而要改变这种现状,最好的办法就是阅读,把语文教育从狭小的课堂引向社会生活的广阔天地,因此搞好语文阅读资源开发与利用迫在眉睫。
一、中职语文教学中进行阅读课程资源开发的立足点
中职语文教学是通过一系列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原有基础上进一步的扩展,由此提高学生领悟与把握语文阅读的能力,实现他们人文素养的全面提升。首先,中职语文的教学要“工具性”和“人文性”并重。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不仅仅要立足于让学生熟练地掌握与运用文字的交际工具,还要培养学生的创新与实践意识;其次“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作为立足点,很多学生的写作能力比较差,语言表达能力有待于进一步的提升;最后要树立“终身教育”意识,以学生发展为本。也就是讲在保证基础语文能力的基础上,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注意开发与生活实际、与社会、与专业联系紧密的阅读资源,让学生适应将来职业的需求。
二、中职语文阅读课程资源开发的原则
(1)主体性的原则。教师在教学的时候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引导者、开发者和利用者。语文教师的知识、教学技能、经验、活动方式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都是语文课程的素材性资源,而教师自身创造性智慧的释放和创造性价值的实现,是课程教学不断向前发展的不竭动力,所以教师的介入程度及介入方式决定了语文课程的效果,为此在阅读课程中教师就务必让学生用自己的经验和情感去塑造作品,体会课文,感悟文章的人性所在。
(2)整合优化的原则。目前的中职教材中,有很多内容丰富且有教育价值的阅读资源未被引进,或者是师生不知道从哪里找到自己所需要的阅读资源,为此师生需要进行有效的合作,一是进行资源要素的整合,二是资源系统的整合。中职的学生大概都是在十六七岁,但是不可否认地讲,他们的心理年龄往往低于这个年龄,所以教师在选择阅读资源时要考虑学生所学习的专业课,将阅读资源与学生的专业课联系起来,把筛选甄别出来的课程资源整合成一个有机的资源系统。就阅读而言,学生需要学习的不仅是知识与能力的问题,过程与方法的问题,更重要的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问题,让中职学生在阅读中能够充分地发挥作用。在筛选的时候教师要考虑到贴近中职教学重点和教学目标的阅读资源优先,激发中职学生兴趣、符合学生实际水平的资源优先,因此我们筛选出的资源就必须具有高附加值。
三、对中职语文阅读课程资源开发的经验
对于中职生而言,一方面在语文阅读课上必须形成一定的听、说、读、写基本能力以及语文学习的习惯,另一方面延续和深化的尺度必须达到社会或企业对就业者在语文素养方面的基本需求,而中职语文教学中进行阅读课程资源开发却能对其进行有效弥补。
(1)正确处理好语文阅读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的关系。中职语文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必须做到两者的统一,开发资源是利用资源的前提,利用资源是开发资源的必然准备,教师特别需要注重的是阅读后的活动要及时做出合适的安排,使学生充分获得阅读的乐趣。例如在阅读鲁迅先生的作品的时候,我让学生通过网络等方式来找他们所需要的各种资源,并且结合实际情况进行比较性的分析。在此过程中我认为教师一定要结合中职特色,兼顾学生的专业,对学生做出不同层次的要求,例如对旅游专业的学生,可以要求他们了解毛泽东写作时的时代背景,政治经济环境,而对于其他的专业,教师可以鼓励他们开口朗读,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并且将阅读与听说、写作结合起来。
(2)结合职业特色对学生进行阅读方法的指导。一般是在阅读课进行之前,教师都是事先布置好阅读主题等相关内容,然后教师提出阅读要求等,由于中职的学生比较活泼,我在面对这种情况采取的是语文实践活动,如诗歌朗诵、演讲等。同时教师也要根据学生专业的不同,为学生准备不同的文章,例如机电专业应多选择简洁、明确的、科学性强的说明文阅读,旅游专业应选择在历史、地理方面的文章广泛涉猎,幼师专业可以是选择诗歌、散文、童话以及戏剧方面的阅读资源等。在课上,由于我为学生提供一个展示自我阅读才能的舞台,这样学生的阅读成果得到了肯定与展示,必然会引发了进行课外阅读的积极性,可以有效地促进阅读能力的提高。
(3)学以致用,重视培养学生写的能力。鲁迅先生说:“文章应该怎样做,我说不出来,因为自己的作文,是多看和练习,此外并无心得和方法。”语文阅读与写作从来就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所以我认为,在阅读课程资源开发的过程中,要将阅读变得多姿多彩,写作是重要的一环。例如我曾经给学生挑选一篇关于汶川地震《是谁创造了生命的奇迹?》的文章,将有用的信息提炼出,待学生看完后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感受。当学生通过讨论知道汶川地震的感人事例,情绪格外激动,学生们纷纷发言,这在无形中锻炼了他们的思维分析能力,我紧接着让学生以“生命与意志”为话题来写一篇有关地震、人的生命以及人的意志方面的作文,并且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来写自己的感受,要写出真情实感。学生通过先前上课的各个环节,学到了很多,心里有很多话要说,结果每个人写的文章都比以前要好得多。
参考文献:
[1]曹明海.语文陶冶性教学论[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11.
[2]潘强.中职生社会适应与发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