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学习的指路明灯

2013-12-29 00:00:00刘振银王恒瑞
成才之路 2013年14期

素质教育形势下的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模式。为了适应这一形势,我校政治组率先进行高效课堂模式的探索与研究,并积极认真学习兄弟学校的成功经验,在不断地学习和探索中,我们创设了一种具有我们学校特色的以导学案导学为主的高效课堂模式。以下是我校在导学案使用过程中的一些体会,在此与各位领导、专家同仁们共同探讨交流。

一、 导学案的编制原则

(1)实用性原则。导学案的编制要突出“实用”二字,我们认为这是最重要的,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实用的才是高效的。编写的导学案要从自身学生的认知水平、现有学习能力和老师自身教学的需求出发,合乎学生使用和老师自己使用,操作起来才会显得简单而有效。

(2)三贴近原则。导学案的设计要贴近学生、贴近实际、贴近生活。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在编制导学案时能把握住这条原则,就能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杜威曾说过:学习即生活。只有让学生认识到学习是自己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时,让他认识到学习的价值所在时,他才会努力去学,他才会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3)启发性原则。编写导学案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因此,学案的编写,要有利于学生进行探索学习,问题的设置应富有启发性,能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领悟知识的奥妙,培养思维的敏捷性和顿悟性。

(4)灵活性原则。由于存在学生的认知差异,教学内容差异和学科特点差异,形式上应丰富多彩,灵活多样,问题的设置尽可能考虑到学生的认识水平和理解能力,由浅入深,小台阶、低梯度,让大多数学生经过自主合作交流解决大部分问题,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从而调动学生进一步探索的积极性。

(5)相互补充原则。由于学生手头都有市编新学案,所以在进行导学案的设计时要兼顾市编新学案的有关内容,和市编新学案搭配使用,而不是撇开市编学案进行导学案的设计。对于市编学案中好的材料、好的习题我们可以直接使用,这样在设计导学案时既省时又省力,从而使导学案更好地为我所用。

二、 导学案的编制结构

我们认为一个完整的导学案应该具备以下几个部分:

(1)三维学习目标。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目标要简洁、清晰、准确、具体。没有目标就难以高效,学习就会无的放矢。

(2)重点难点。根据课程标准确定重点,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知识背景,预测可能出现的难点。不知道重难点,学生学习起来就会不分主次,眉毛胡子一把抓,就会事倍功半。

(3)学法指导。包括课堂上学生重点要看的教材中的关键词、学习方法、记忆方法、理解角度等活动方式的指导及疑难问题的索引、提示等。学法不当就不会高效。

(4)学习过程。包括温故知新、自主学习及合作探究的问题、疑难问题点拨、课堂达标练习、小结或知识整合等。

三、 导学案的操作流程

(1)导学案设计。对于导学案的设计时间,一般提前一周完成,或者说下周的导学案最晚应当在进行新课的前两天完成,这样教师才有充足的时间教研,学生才有充足的时间预习。导学案的设计分工最好是采取大教研组集体分工的方式,因为导学案的精心设计要耗费教师的大量时间,单独由一个人很难对每个章节都进行高质量的设计。设计好的导学案还要交由教研组集体研究修改,最后由教研组长把关定稿,统一印制。

(2)前置预习。由于高一的课时少(每周每班两节课),所以可以在进行新课的前两天印发给学生,每周发两次,让学生根据导学案的内容提前温习所学过的知识并进行新课的预习工作。

(3)抽批反馈。上课之前把做的导学案以小组为单位收上来,认真批阅,发现学生在预习中存在的集中性的问题,然后再发到学生手中,让他们根据老师的批阅发现自己知识上的不足,这样课堂教学中就很有针对性,效率就高;如果不收上来批阅,学生预习的效果就差一些,而且课堂教学中还不能很好地抓住突出性问题,效率就低。当然除了教师抽批外,还可以采取小组长抽批与课代表抽批相结合的方法。

(4)温故知新。课代表利用课前5分钟把本节课要检查的知识写在黑板上以示强调,让学生做到迅速而有针对性地复习。检查的内容可以是课本中重要的理论知识、易混易错点、处理过的习题答案、做题的方法技巧等。老师检查学生的方式可以灵活多样,如小组课前站立互查、教师抽查,也可以采取教师整体检查的方式,还可以采取默写的方式,亦或是几种方式的综合运用。

(5)导入新课。最常用的是情景导入,即教师要根据教材的特点和学生实际,通过列举实例、小故事,对已有知识的复习深化等手段,创设问题情境,导入课题。另外还可以采取问题导入,前后知识的联系导入等。

(6)新课学习。①成果展示。让课代表指导小组长安排小组代表利用课前几分钟进行,在展示成果的时候要求相应同学要有序展示,书写规范,养成良好的答题习惯。②小组点评。此环节主要是如何交流,如何在交流中碰撞出更加有意义的火花。主要步骤如下:随意抽取小组点评黑板上各小组的展示成果。各小组用两到三分钟的时间讨论分到的点评任务,形成组内一致观点。小组代表到黑板用彩色粉笔点评,并将得分要点画出,不足之处给予补充,最后赋予合理的分值并说明点评的理由。其他小组对此问题给予相应的补充。形成统一合理的观点后,老师强调总结三方面内容:一是审题的针对性;二是答题的规范性;三是学科术语的准确性。教师点拨后,留出2~3分钟的时间让学生整理、补充、完善答案要点,并对所整理知识进行记忆背诵,然后教师提问,强化记忆效果。③疑难点拨。对本课的不适宜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疑难问题进行提示,帮助学生自学和理解。④课堂达标。教师要根据所学习的知识有针对性地设计一些巩固练习题,以强化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记忆和理解,在设计题目的时候尤其要注意设计一些易混易错的知识,通过巩固练习从而达到查漏补缺的目的。⑤归纳提升。在一节课结束前三五分钟,可以让学生对所学的知识进行归纳总结,建立知识结构体系,并进行学习方法,答题技巧等的整理工作。

四、 导学案使用过程中需要进一步解决的问题

(1)高一学生课程多,作业多,任务重,而政治课的课时又少,让学生在课下时间预习完导学案的内容有一定的难度,有时出现学生不主动预习,应付的现象,甚至出现抄袭导学案答案的情况,如何把课下与课上有机地衔接起来还需要进一步解决。

(2)小组交流的质量不高,小组长的组织领导能力欠强,交流方式欠合理,需自主学习时独立性不强,需合作学习时合作性不强。存在表面较热闹,实际很低效的假学习、假交流的现象。如何真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还有待于进一步深入探讨。

(3)在小组点评环节,一方面,有些学生受长期习惯的影响,语言表达能力较差,很多时候点评词不达意,影响课堂质量和进程。另一方面,有些学生非常喜欢展示,经常会出现就那几个学生点评的“展示霸权”现象,如何在培养学生参与意识、竞争意识方面还需要进一步的探究。

(4)在时间控制方面,有时因为学生展示点评环节的不可控因素,可能会导致有些问题处理不完。这就需要把导学案的精心设计与班情、学情有机地统一起来,使之相得益彰,关于他们的有机统一也需要我们深入地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