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中国勤俭节约被看为是一种美德,但是,随着生活的变好,人们的节约意识变得越来越淡,孩子们从出生起就被家长捧为掌上明珠,孩子们更是衣食无忧,从小就不愁吃不愁穿,在孩子上身上体现节约就更难了。但是,节约是一种文明行为,在每个人身上都应该体现出强烈的节约意识。节约意识要从娃娃抓起,让他们学会消费,根据自己的情况有计划地消费,反对有意识地浪费。在幼儿心里形成 “富日子穷过”的意识,这种合理消费的意识对孩子以后的生活会产生积极的影响,对孩子今后的成长十分有利。
一、对自己的物品学会保管
现在的孩子都大手大脚,自己的东西不知道珍惜,往往到处放,没有规律,家长成了孩子们的清洁工,凡事不用孩子动手,其实,这是错误的,我们要让孩子养成自己的物品自己保管的好习惯,当他们玩玩具时,我们要及时提醒他们玩完后再放在原来的位置,而且不要破坏玩具,当玩具坏了时不要丢弃,家长要与孩子们一起修理,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和勤俭节约的优良品质,这对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非常有利。
二、教会孩子学会有计划的消费
最初,我们要教育孩子家长的钱是有限的,不能随便花,当然给孩子们的钱也要注意有计划地消费才行,只有这样,才不会把自己的钱一下子花光而下次再用时没有了。所以,对孩子们要进行消费控制力教育。在幼儿园里,教师们对他们进教育,在家里,家长要以实际行为与孩子们一起实践。物品对小孩子的诱惑力很大,要监督和帮助幼儿抵抗诱惑,以坚强的意识克制自己。幼儿园的教师可以通过各种渠道向家长了解幼儿的情况,有针对性地教育,帮助幼儿建立消费控制力,有效消除不合理消费行为,形成优良的品质。
三、积极参与消费实践
学校教育是一个理论性的基础,只是让幼儿在意识上形成合理消费的观念,但是实际操作还要靠生活中的实践,特别是家长要多带孩子到市场、超市里去,让他们自己消费。买卖的过程是让幼儿了解钱与物的关系的最好途径,是让孩子认识钱的好机会。市场或者超市是孩子们消费的最佳场所,我们可以帮孩子们挑选自己的物品,比较同一种物品的质量如何,物品有什么区别,哪些贵,哪些便宜,什么样的打折后比以前便宜了,为什么会打折等。通过实践,增加幼儿消费方面的知识,培养幼儿正常的消费理念,幼儿的消费实践能力加强了。
四、消费观的教育方法要多样化
幼儿的合理消费观不能仅靠幼儿园教师的说教,需要各方面的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在不同的年龄阶段进行不同教育方法。第一,消费的另一面是获得劳动物资,最主要的是获得金钱的报酬。教育孩子们形成勤俭的好习惯。第二,采取家园结合、家庭与社会相结合。幼儿教育非常注重家庭与社会的协调配合,共同对幼儿进行教育。在幼儿园成立家长委员会,在一定的区域成立一个家长委员会,负责与幼儿园联系。还可以建立家校联系卡,成立校讯通,幼儿园的事情及时通过校讯通通知家长,非常方便,家长只要有手机就可以及时取得幼儿园的联系情况。社会各种力量结合起来,共同关注幼儿生活的点点滴滴,关注孩子就是关注未来,共同关注幼儿的成长。
五、做好幼儿的表率
幼儿时期非常喜欢模仿,无论从语言上还是从动作上,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幼儿都会看到眼里。我们教师或者家长,都要做好幼儿的榜样,在生活中注意自己的影响,做到不浪费,合理消费。教师或者家长的节约行为会对幼儿产生巨大的影响,会逐步让幼儿明白,大人要节约,我们孩子也要节约,而教师规定自己不允许这样做或者不允许那样做,幼儿很不喜欢这样的教法。我们知道,教育不是简单的说教,不是幼儿们被动地接受,教育是在言传与身教中实现的,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对孩子们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在教学中,在家庭生活中,我们成人的所作所为都会给孩子一个引领作用。比如,在家里,我们最常用的是电,这是对孩子一个节约教育的好机会,教孩子用电要节约,家长也要做好节约表现,从一个房间到另一个房间时要及时关灯,天亮时不要开灯。当家里的东西坏了的时候,我们不能随时就扔掉,而是看还能不能修一修继续用。在幼儿园里,我们不能攀比哪个孩子用的玩具好,而是有玩具大家一起用,可以互换着玩,并且玩后要及时还给同伴。在游戏活动的时候,所用的器材与玩具要注意保护,等等,成人这些细小行为,都会让幼儿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只有平时对孩子进行教育,才能形成良好的习惯。
综上所述,对于幼儿的消费观教育要趁早,这是社会的需要,是孩子们生存的需要,是幼儿健康成长的需要。只要我们能根据幼儿的心理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引导,完全有可能树立起良好的消费观,形成正确、科学的理财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