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幼儿时期是培养创造力的重要时期。为了使幼儿在绘画活动中最大限度地发挥创造力,教师可以从培养绘画兴趣、创设自由环境、积累生活经验、启发引导幼儿、客观评价幼儿绘画作品等几个方面入手,培养幼儿的创造力。
关键词:绘画;创造力;培养
德雷斯德纳指出:“绘画是富有创造力的一种艺术。”保护幼儿的创造动机、创造兴趣,是培养幼儿艺术创造力的重要基础。在美术教学中要培养幼儿的创造力,教师尽量少干预,要强调创造的过程,要注重情感的体验,教师不要太过于在乎创造的结果。教师在与幼儿交流过程中要多了解孩子,善于观察、分析孩子的各种情况,在适当的时候以适当的方式教给孩子技能技巧,让孩子画出心中的画,促进了幼儿创造力的发展。
一、因时而动:在绘画中培养创造力应从幼儿抓起
心理学家皮亚杰在谈创造力和教育改革时指出:“教育的首要目标在于培养创造者。”我国心理学家朱智贤也认为,创造力是智力的高级表现。虽然幼儿的创造力有时看起来很可笑,但是,没有这些幼稚可笑的创造能力和创造精神做基础,即使长大成人以后也不可能对社会做出有贡献的创造。幼儿已具有思维能力,有自己的主见和追求,有求知好奇、创造的需要,这是幼儿人格发展的需求。因此,开发人的创造力应该从幼儿抓起。无视幼儿这种发展需求,很容易使幼儿的想象和创造被抑制或弱化。
二、因画制宜:区分不同绘画对幼儿创造力的功用
绘画是培养幼儿创造力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各种类型的绘画对幼儿创造力的发展也起着不同的作用。
(1)主题画。主题画是在幼儿感知的基础上,围绕某一主题,通过回忆和经验加工而画成的。这种画有很强的伸缩性,幼儿有充分的想象余地。比如以“春天”为主题,有的幼儿画了公园美丽的景色,有的幼儿画了清清小池塘里的小蝌蚪,有的幼儿画了在绿绿的草地上放风筝……这许多情节和画面,幼儿过去并未画过,但由于有自己的感知经验,所以主题激起了每个幼儿不同的遐想,帮助他们创造勾画自己心目中的春天形象。
(2)故事画。故事画就是引导幼儿把喜欢的故事构思画面,把其中的故事人物和情节画下来。故事中鲜明的人物形象、有趣的情节、新颖的内容,能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开拓他们的思路。如幼儿听完故事《小水桶》后,有的幼儿能抓住主要情节,用画简洁地表现出来;有的幼儿则注重表现人物的情绪,勤劳的人喜笑颜开,懒惰的人愁眉苦脸;有的幼儿还把“井娘娘”这个神话人物画成了古代仕女模样。
(3)诗画。诗画就是要求幼儿对诗的理解和领悟进行作画。由于儿童诗的意境常常是超现实的、夸张的、拟人化的,因而儿童拥有比成人更多的想象自由。比如让幼儿根据诗歌《家》画一幅画,幼儿根据自己的理解和已有的经验,画出了“蓝色的大海是鱼儿的家、密密的树林是小鸟的家、绿绿的草地是蘑菇的家……”幼儿的想象创造力得到了很好的发展。
(4)装饰画 。幼儿美术活动中,经常有一些在纸张或器皿上运用所提供的花纹、图片进行装饰。如线描装饰画《花蝴蝶》,幼儿根据对称、均衡、协调美的规律,运用各种色彩和线条,构成千变万化的蝴蝶图案。既培养了幼儿的审美感和欣赏力,又有助于发挥幼儿的观察力、创造力和表现力。
(5)自由画。自由画最能培养幼儿创造力,一方面它能满足幼儿想象的欲望,另一方面可以激发他们画自己想象出来或自己喜欢的事物,因此,幼儿的想象力在画自由画的过程中得到充分发挥。在自由画中,既可以画现实生活中没有的东西,如外星人、怪兽、有手有脚的足球娃娃等;也可以是对现实生活中可以实现的某种新的要求,如机器人、太空游等,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得到了发展。
三、因势而作:如何在绘画活动中培养幼儿创造力
(1)培养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幼儿学习绘画和学习其他知识一样,与兴趣有密切关系。只有在幼儿真正对这件事情感兴趣后,幼儿才会认真地去学、去做,成为学习的主人。因此,要充分发挥幼儿的创造性,就必须使幼儿产生兴趣。
在绘画教学中教师要注意运用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采用引人入胜的教学方法,激发幼儿强烈的绘画兴趣,对此产生好奇心,从而为创造活动打下良好基础。
(2)创设环境。幼儿天生好奇心强,想象大胆,他们只有在心理上处于宽松的状态,才能尽情地发挥他们的想象力与创造力,产生大胆表现的安全感。因此,我们要为他们营造一个宽松自由、和谐平等的环境,使他们的思维处于开放、活跃的状态。
在绘画教学中,教师应该经常让幼儿走向社会,去观察、去体验生活,让幼儿自己去思考,大胆创作。还要多给幼儿自己创作的时间,对绘画的工具,色彩不必过于强调准确性。让幼儿自由地发挥,按照他自己的意愿去完成作品,这样才能让他们发挥出自身的创造力。
(3)生活积累。生活经验的积累是幼儿进行绘画创造的源泉。幼儿年龄小、知识经验缺乏,如果没有具体的材料来支撑,他们将很难去想象,也会导致无法很好地进行创造。因此,要尽可能让幼儿去接触五彩缤纷的大千世界,让幼儿运用感官感觉周围的一切,获得深刻细致的生活感受。在积累了丰富的生活经验后,脑子里有了对生活中一些事物大量的形象生动的印象后,他们才能在绘画活动中表现得非常充分,才会“画之有物”。
比如,教师在辅导幼儿画“春天”的时候,可以组织一次春游,带幼儿去看生气盎然的小草,看那百花盛开的场景,看看公园里的人们在春天的时候是在做什么的。这样,幼儿去画春天就不会有陌生感了。
(4)启发引导。由于幼儿年龄小,语言比较贫乏,他们更喜欢用绘画来表达思维。在绘画中发展幼儿的创造性首先应着重从诱发激情,培养兴趣入手。教学中我们应舍弃那些枯燥无味的填鸭式及照葫芦画瓢样的临摹式的教学方法,也不能以技能、技巧的传授为核心,应该运用观察、记忆、联想、欣赏等方法进行启发式教学,教师尽量不示范画,而侧重教会幼儿运用各种工具和材料的方法,强调表现形式多样化、个性化。
(5)过程评价。有研究表明,幼儿往往是为了得到家长和教师的认可而学习的。在幼儿完成一幅绘画作品后,他希望与他人共同分享这种喜悦,对作品中表现出来的宝贵想象力、创造力希望得到肯定与赞赏。尽管有时画面上事物的关系是混乱的,也尽管画画的技法不熟练,但作为教师,我们要尊重幼儿的创造成果,不应该用成人的眼光去看待,以成人画的要求去评价,更不能以绘画艺术的标准去衡量,我们要以孩子的眼光去理解,欣赏孩子的画,去领悟孩子为什么用这种画法来表达自己的感受。
事实证明,创造力并不是天才幼儿的专利,所有的幼儿都具备非凡创造力的潜能。教师要激发幼儿的绘画兴趣,安排富有趣味性的教学内容,以及为幼儿提供各种作画材料,改变传统教学模式,创设情境文学渗入,促进幼儿创造思维的发展。为幼儿营造宽松、自由、和谐的创作环境,采取有趣多样的形式, 通过多看、多想、多讲、多画,为幼儿提供创作小天地等方法,树立幼儿的自信心,培养其观察能力、表现能力,发挥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作为幼教工作者,在教学中应时刻加强创新教育,努力使自己成为教育改革的积极倡导者和行动者,用创新教育思想观念来培养具有创新素质的人才。
参考文献:
[1]虞永平.学前教育学[M].苏州:苏州大学出版社.
[2]陈帼眉.学前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
[3]侯令.美术教育与学生创造才能的培养[M].南京:江苏教育出
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