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语言活动中优化环境创设的策略探讨

2013-12-29 00:00:00黄如珊
成才之路 2013年14期

语言是个体思维的外壳、交际的工具。语言表达能力是个体终生必备的能力。因此,语言能力发展必须从小抓起。幼儿阶段是语言发展的黄金阶段。小班是幼儿从家庭环境学习语言转入到幼儿园环境学习语言的转折时期。幼儿园环境学习语言是一种有计划、有目的、有教师引导的学习活动,重在引导幼儿在与环境互动中学习语言。所以我们必须十分重视小班语言教育活动中的环境创设的优化,尽量创设能激发幼儿语言表达兴趣和积极性的语言教育活动环境。

一、创造宽松、和谐、自由的精神环境,能激发幼儿语言表达的兴趣和积极性

(1)情感上的宽松。小班幼儿年龄小,语言表达能力弱,刚进入幼儿园的时候,经历了从家庭进入幼儿园的情感分离焦虑过程,很多孩子都会用哭闹——这种非语言方式来表达他们的担心、害怕,而老师这时候的情绪、语言、行为会直接影响幼儿的情绪,因此平时需要老师像妈妈对待自己的孩子那样,亲切地引导孩子,热情地满足每个孩子情感表达的需求,让孩子喜欢老师,依恋老师,信任老师,感觉老师像妈妈,是他们的朋友,玩伴。语言活动中,老师主动接近幼儿,和他们交流、沟通,创设宽松的谈话氛围,用亲切、温柔的话语跟他们交谈,使幼儿在感情上得到安抚满足,他们的陌生感、胆怯情绪就会慢慢地消失,从而对老师、同伴发生兴趣,产生了表达的愿望。比如,我班上的灏伦小朋友,刚来幼儿园,天天哭,于是每次灏伦来幼儿园的时候我就过去抱起他,轻轻的抚摸他的头,和他聊他最喜欢的妈妈,聊他最喜欢的玩具,慢慢的,灏伦开始愿意和我聊天了,然后我带着他在园里玩,让他熟悉幼儿园的环境,使他不再感到陌生。经过一段时间后,灏伦开始主动找我们老师说话,比如,灏伦昨天去哪里玩了,灏伦最喜欢哪个小朋友等。

(2)教学上的宽松。心理学家皮亚杰强调:“儿童是在周围环境的影响下,通过主客体的交互作用而获得心理发展的。”适合的精神和物质环境,能激发幼儿学习兴趣,增强幼儿主动活动的意识,从而促进幼儿语言的发展。有的教师在开展教育教学活动时表情严肃、语言平淡无奇,不够生动,就会使幼儿失去学习的兴趣,产生压迫感,不敢表达自己的想法。比如在看图讲述活动中,当教师出示优美的图片时,幼儿有想说的欲望。但如果孩子说错了,教师立即加以指责,这样孩子们就不敢再说了。因此,在语言活动中,我们要把孩子看成和自己一样平等的人,把自己作为引导者、观察者、鼓励者去指导孩子们的活动。在看图讲述——《五颜六色的小老鼠》活动中,很多幼儿都是和老师一样用五颜六色来形容小老鼠,不懂得运用以往说学过的其他形容词,这时我就引导幼儿:“想想看我们以前都用哪些好听的词来形容美丽的花的?”,有的幼儿就会说“五彩缤纷”“各种各样”等形容词,我立即给他们贴上喜欢的贴贴纸表扬他们,全班幼儿的积极性全调动起来了,大家都争着发言。而对那些理解能力、用词及表达方式上处于弱势的幼儿,教师要营造支持的氛围和情感上给予更多的鼓励,以爱抚的眼神及手势,鼓励性的微笑、点头,语言夸奖“你真棒!”等方式来给予表扬。幼儿生活在肯定与鼓励的氛围中,有安全感,就会带着轻松愉快的情绪,积极主动地投入到语言活动之中,做到“有话爱说”。

(3)游戏活动中的宽松。幼儿的一日活动最主要环节就是游戏,游戏是幼儿的主要学习形式,游戏的气氛宽松而有趣,此时的幼儿就是积极的、有效的学习者。比如,在早操活动中,我和幼儿一起玩《麻雀和汽车》的游戏,当汽车开来时,小朋友们会非常兴奋,四散跑,这时有的教师会暂停活动,向孩子提出各种要求。但你只要细心观察,就会发现孩子其实已经进入了游戏情境。有的孩子会马上蹲下,说:“我在家里,汽车就捉不到我了。”有的孩子会说:“我飞得很快,汽车捉不到我的。”有的会说:“我躲到树下,汽车看不到我,就不会来捉我啦·……”这时你会惊奇地发现幼儿语言表达的连贯性、完整性和创造性都得到了发展。由此可见,在宽松的环境中孩子学习语言的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变得能说会道了。

(4)同伴交往中的宽松。个体是在与人交往的互动中产生基本的语言能力。交往也促进了语言的发展,但在语言活动中,有的教师会控制幼儿交往行为,如玩纸偶游戏时,有的教师担心孩子到处走动不安全或者觉得语言活动就应该是安静的,就不让孩子交谈、走动。这不但影响了孩子之间的正常交往,失去了自主交往的能力,更让孩子失去了一次学习语言的机会。因此,在语言活动中,我创设情境引导孩子自由寻找同伴交流;设置问题引导幼儿两两交流。这样,既让孩子懂得了交往的规则,又让他们在彼此协商、共同游戏中互相学习和发展语言。

二、创设丰富多彩的语言活动环境,促进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

《纲要》明确指出:“发展幼儿语言的重要途径是通过互相渗透的各领域的教育”,因而要求“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去扩展幼儿的经验,提供促进语言发展的条件”。可见,语言活动不是单独的一节活动,而是要与其他各个领域有机整合才能促进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幼儿不但会背诵一些儿歌、诗歌、故事等文学作品,还要理解这些文学作品的内容,感受文学作品所表达的情感、意境,然后将自己的理解通过语言表达出来,从而促进幼儿运用语言交往能力的发展。如在《月亮树》语言活动时,有幼儿问:“小熊为什么要种那么多的月亮呢?”我因势利导:“是呀!为什么呢?”鼓励大家讨论。幼儿就会七嘴八舌地议论起来,大胆发言表达。有的幼儿联系所学经验说:“因为月亮可以变成香蕉、变成小船、变成圆圆的饼干……小动物们有好多东西吃,还可以坐船玩,所以小熊要种很多的月亮。”表达得多么有趣啊!

三、在幼儿园一日生活中渗透语言教育,提高幼儿语言表达的主动性和能力

我国现代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提出“生活即教育”。要给幼儿创造良好的语言环境,必须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因为生活是语言的源泉,只有丰富的生活经验,才能为丰富的语言提供良好的环境。因此,在幼儿园一日活动中必须为幼儿创设丰富多彩的生活环境,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增长幼儿知识,加深幼儿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理解,促进幼儿思维发展,培养幼儿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大自然中的一草一木,生活中的每一种情景、每一次经历,游戏中的每一次体验都可让幼儿积累经验,也可以引发为谈话的话题。春天到了,我们带幼儿春游,在公园里欣赏各种各样美丽的花儿,学会了五颜六色、五彩缤纷等词;秋天看到幼儿园里树叶落下来,学会了说秋天到了,树叶落下来了。

总之,幼儿从入园起,晨检、早操、区域、游戏……每个环节,每一项活动都是幼儿学习语言的过程,也是老师进行语言教育的机会。尤其是小班幼儿的生活活动,贯穿一整天。教师在幼儿的一日活动中要随机地利用:去户外活动场地的路上,学着小鸭排队走,一个跟一个,谁也不抢先,谁也不落后;洗手时手心搓搓,手背搓搓;喝牛奶时牛奶香、牛奶甜,每天喝一杯,身体长得棒;玩滑梯时滑滑梯,真有趣,你上来,我下去,大家玩得真开心;为孩子穿裤子时两只小脚钻山洞,一只脚钻一个洞,比比哪个先出洞。教师生动并带有感情色彩的言语,让孩子不断模仿,学说,从中积累丰富的语言词汇,也提高了他们语言学习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