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学校的教育目的是为社会培养德才兼备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然而,中职学生普遍存在厌学情绪,据大部分教师反应,在课堂上能积极接受并参与教学活动的学生少之又少,即使为应付考试,能被动学习的学生也只占少数,相反上课时开小差,玩手机、看闲杂书籍或者睡觉的学生却比比皆是。针对这种情况,搞活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已成为中职教师亟须研究解决的问题。
如何开展高质量教学,如何使得职校教学的育人功能实至名归,本人有以下几点感想。
一、教师个人要为人师表,爱岗敬业,提高自身的个人魅力
不可否认,学生厌学有自身的原因,因为初中文化知识学习不扎实造成后续课程上的学习困难,使学生面对学习如临大敌,未战先输。但是除此之外,老师的影响也不可忽视。经常听到学生议论,说他们喜欢某位老师,听课很享受,45分钟的课堂不知不觉就过去了;不喜欢某位教师,听课时昏昏欲睡,一节课的时光比一天还漫长难熬。说到底,无非是课程抽象,老师又一味地像老夫子一般说教,学生自然觉得乏味无比。要扭转这种局面,教师不但要有渊博的知识,在教学上游刃有余,更要以广博的文化底蕴、高度的职业操守、长者般的严格要求、父母般的关怀备至融铸出自己极具感染性的人格魅力。如果一位老师在业务上能够得到学生认可,在人格上能够得到学生尊重和爱戴,想必他的课堂必然是一片生机盎然。而且据我个人经验,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作为老师,每当我们教一个新的班级,第一次课尤为重要,如果我们能在第一次课上能有效地向学生传达自己对他们的友爱、理解、关怀,能深入浅出地对自己的课程做出介绍,赢得学生的喜爱,那么将来的高效率课堂便不是空想。
二、学校要合理干预,建立健全监督、奖励机制,调动教师积极性
教师是教学工作的参与者组织者,他们的激情与奉献是教学成败的先导性因素。学生在课堂上的种种不良表现,无疑会影响教师的心情,甚至也令他们产生挫败感,这就要求学校做出干预。比如,各级领导出面了解教师教学中存在的具体困难,倾听他们的心声,在职权范围内给予一定帮助。另外,中职学校教师没有升学压力,特别对于公立职业学校教师而言,容易受到“旱涝保丰收”的思想影响,工作缺乏动力。因此,要通过建立强有力的监督奖励机制强化教师的竞争意识和危机意识。具体做法有定期组织优秀教师讲座;举办说课比赛,建立完善的听课、评课制度;参考工作业绩组织外出进修培训;选拔优秀教师、骨干教师等。这样既有利于抵制教师懒怠情绪的滋生,也有利于教师间的相互借鉴、学习和交流,从而提高全校的教育质量。
三、专业课教师适当轮换,便于对课程的研讨和总结
对于初、高中学校来说,每年招收的学生不管人数多少,除了特长生外,其他学生不管如何分班,课程上都没有差别,教师也相对固定地教授某一门课程。中职学校则有所不同,一般说来,应报名学生需求,中职学校开办专业较多,热门专业班级较多,生僻专业则每届一两个班,有的甚至每班只有几个人。另外,随着社会的发展,申办新专业、调停旧专业的情况时有发生,专业技术也以日新月异的速度随着科技进步而更新。因此课程设置的变数很大。不同专业,除了通开的公共基础课外,各专业课一般按性质不同分到各个系部。那么系部在分配课程的时候则需要考虑各位老师的学历背景,专业是否对口或相关。熟人熟课的原则固然重要,系部领导也要考虑在教师能力允许的情况下,适当轮换课程,让他们能够胜任3~4门课程。这样教过同一课程的老师可以坐在一起研读课程,有利于提高教学的通透性,当然,各位老师也会因相关课程的学习能够发现学科间的关联性,达到融会贯通的效果。
四、专业教师积极参加国家级、省级、市级专业技能比赛,提高自己的理论知识水平和实践能力
与普通高中教师相比,中职教师没有升学压力,但对于专业教师而言,不仅要求其具有较高的理论知识,还要求具有较强的实践教学能力。为营造关心、支持职业教育发展的社会氛围,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积极推进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国家、省、市每年都会举办一定规模的技能比赛。我认为作为教师积极参加各级各类技能比赛,能与更多专业人士同台竞技,势必能对自己的专业水平有更清楚的认识,有助于审视自我,查漏补缺,更新自己的专业知识结构,从而促进自己在专业领域的学习与发展。另外辅导学生参加比赛,也有助于帮助学生开阔眼界,使他们更好地认知自己的专业,并激发学习热情,同时还能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合作意识。这对我们开展理论和实践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将大有裨益。
以上就是我对中职专业教学工作中如何从教师自身努力组建有效的课堂,使学生学有所得的几点思考,我认为作为一名中职教师只有从学生和自身两方面着手,实现中职学校的育人目的,使我们的学生早日成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