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与发达地区中职学生相比,绝大部分的山区中职学生在面对中职学习与生活时,表现出严重的自信心不足,主要体现在:学习上的自卑,人际交往上的紧张,大众面前表达自我的恐惧,就业前景的迷茫等方面。由于自信心的缺乏,山区中职学生在专业学习的成长和思想道德品质的健全方面受到严重阻碍,这样的学生更会轻易进行自我否定,从而使整个中职学习与生活陷入恶性循环。
关键词:中职学生;自信心;自我否定;成才
我们常说,自信是成功的基石,可见自信心对一个人成长成功的重要性。所谓自信是指对行为必定成功的信念,是相信通过自己的努力可以实现自己愿望或预料的心理。拥有良好的自信,可以让学生在面对学习和生活的困境时,保持一种积极向上的正能量,而不是轻易地否定自我。
一、山区中职学生自信心现状及原因分析
笔者在多年的山区职业教育中发现,与发达地区中职学生相比,绝大部分的山区中职学生在面对中职学习与生活时,表现出严重的自信心不足,主要体现在:学习上的自卑,人际交往上的紧张,大众面前表达自我的恐惧,就业前景的迷茫等方面。由于自信心的缺乏,山区中职学生在专业学习的成长和思想道德品质的健全方面受到严重阻碍,这样的学生更会轻易进行自我否定,从而使整个中职学习与生活陷入恶性循环。
经过分析,我们不难发现,造成山区中职学生自信心不足的原因主要来自以下几方面:
(1)家庭经济困难,家长疏于引导。山区中职学生普遍都是家庭经济困难生。近几年,随着国家对中职教育扶持力度的加大,尤其是随着对农村户籍学生就读中等职业学校优惠政策的实施,不少更偏僻山区的学生在父母的要求下走向城镇的中等职业学校。但长期以来生活经济水平的低下,让这些学生在内心深处有一种“低人一等”的自卑感。同样,经济困难的家庭,家长的不自信直接影响着孩子,更重要的是大多数家长受教育程度普遍不高,对孩子的心理引导存在忽视或方法不科学等问题。
(2)山区基础教育条件差,对信心教育的忽视。大部分中职学生是由初中阶段转入的,由于山区基础条件相对落后,在对学生的教育中基础知识教育占绝对比例,思想品德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容易被忽视,而一旦在基础学习上存在问题的学生沦为“后进生”时,大部分学校会将该生“判刑”为差生,学生也因此容易产生“破罐子破摔”的自卑心理。
(3)社会对中职学生的偏见,对职业教育接纳程度不高。虽然近些年国家加大了对中职教育的投入和宣传力度,但由于长期以来形成的偏见,在社会大众眼中,中职学校是那些学习能力差,品德素质较低的学生呆的地方,中职学生也成为“后进生”“低等生”“问题生”的代名词,这些偏见,让真正想在中职学校重新开始的学生再次陷入了自我否定。
(4)处于青春期的学生自我认知能力不强。中职学生大部分处于青春期,自我认识能力不强,人生观、价值观还不成熟,在面对顺境时,容易以自我为中心,在面对挫折时,容易过度自卑,处于可塑性很强的人生阶段。
二、山区中职学生自信心教育现状
(1)不重视。受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评价学生依然是以成绩为主。虽然近些年来,素质教育确实出现了一些喜人的变化,也更加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引导。然而,不可否认的是,在欠发达地区,特别是贫困山区,素质教育是一件极其容易被忽略的事儿,人们似乎更愿意去关心那些试卷上的分数。很多教师都忽视了信心教育对学生在整个学习、生活乃至整个人生中的催化作用。
(2)不科学。在多数教师和班主任心中,信心教育重要,但还未将其放入到系统的教育过程中去,甚至在判断学生是否有自信方面也存在一定的误解。笔者就两则亲眼所见事例进行分析。
事例1:笔者受部分班主任邀请,曾对2010届学生进行模拟面试。令人惊讶的是,20多位同学在面试时普遍存在脚发抖、掐手指、低头的动作,更有一位担任班长并以大胆著称的同学,在讲到“我性格外向,开朗自信……”时,竟出现低头、声音降低、脚部发抖等现象。
事例2:一个平时敢和班主任顶嘴,嚣张跋扈的男同学,在台上进行一次演讲时全身发抖,了解这位学生的老师知道这件事后竟然惊讶:该生原来也不自信!
事例1体现了大多数山区中职学生在面对公众进行自我表达时的一种不自信,而这些学生虽然已在学校接受了两年的在校教育,也考取了相关资格证,可是在自信心方面,不得不说还没有及格。事例2则体现了很多老师对自信心的误解——认为胆大就是自信,其实相反,那些平时所谓调皮捣蛋、胆大嚣张的学生,正是因为在面对正常的学习生活任务时缺乏自信,所以采取一些乖张偏激的言行来逃避现实或吸引别人的注意,从根本上来说,他们是更缺乏自信的人。
三、如何加强山区中职学生的自信心教育
(1)正确理解信心教育,明确信心教育的重要性。信心教育,是指教育者对受教育者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施加心理影响活动,使受教育者产生积极的心理反映,产生能够实现预期目标的自我认识。作为山区职业教育者来说,要认识到自信心是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指标,要意识到学生的自信心对其整个中职学习和生活的促进作用。曾经有心理学家做过这样的实验:一个女孩相貌很丑,因此对自己缺乏自信心,也不太注意自己的形象,整天邋邋遢遢的,做事也不求上进。心理学家为了改变她的心理状态,让周围的人每天都只针对女孩的优点做出肯定性评价,比如“你很出色”“你真能干”“今天表现不错”等赞扬性的话语。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令人惊奇的事发生了,女孩变漂亮了。其实她的长相并没有变,而是精神状态发生了质的变化。为什么会发生如此大的变化,其根源正在于她恢复了自信心。所以,自信心就像能力的催化剂一样,它可以将人的一切潜能都调动起来,将各部分的功能推进到最佳状态。
(2)加强关注,建立不自信学生信息档案。班主任和任课老师要在新生入学时就关注学生的自信心状况,作为班主任还需要针对个别学生建立自信心档案,为后面的信心教育提供依据。对于部分班主任来说,要将信心教育作为管理好一个班级,形成良好班风的重要突破口。
(3)提供切实平台,鼓励学生勇于尝试。对于山区职业生,无论是班主任还是任课老师,不能眼里只有“好学生”,要多把机会给那些不敢表达自己或平时对上课不认真的学生,并针对学生素质的实际,创设相应的学习任务或障碍。作为班主任,要鼓励平时不爱“凑热闹”的学生参加校内外活动,尤其是参加一些在大众面前表达自我的活动,如演讲、朗诵等、歌咏比赛,而不是抱着“不惹祸就好”的错误认识。对班主任来说,要有意在班集体活动中为那些缺乏自信的学生创设平台和机会。
(4)改变传统评价模式。不要用简单粗暴的方式将学生进行横向性的高低好坏分类,而要采取纵向性、过程性的客观评价模式。尤其是对缺乏自信心的学生,对他们每一次取得的进步和提高都要做出及时评价,要多表扬、多肯定,努力让不自信的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体会到成功的快乐,引导学生从内心深处发生良性转变。
总之,信心教育应成为山区中职学生改变精神面貌,健康融入中职学习和生活的催化剂,助推学生成才。也应成为所有山区中职教育者在日常工作中需要更加重视的内容。
参考文献:
[1]程方正.学校管理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
[2]代俊琴.农村初中非智力学困生制发自信心原因的研究[J].新
课程学习,2010(4).
[3]麻彦坤.论积极心理学取向的心理健康教育[J].教育学术月刊,
200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