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认为,人们的心理活动不断支配着人们的行为,任何一种行为的产生都离不开心理活动。健康的心理能驾驭着行为顺利进行,反之,不健康的心理只能阻碍行为的进展,甚至会导致人的不良行为出现。高中生正处在青春期,其生理、心理变化相当大,他们在学习、生活中,遇到一些不如意的事情,受到一些刺激,往往会导致产生某些心理问题,进而产生一些不良行为。因此,探讨不良行为与心理健康问题预防措施很有必要,能够保障学生沿着正确的人生轨迹健康成长。
一、不良行为与心理健康的含义
不良行为一般是指人在某种心理活动的影响下表现出来的那些不利于自己或他人、社会的举动。如学生随意旷课、迟到、早退、打架斗殴、小偷小摸、欺负弱小、恶作剧、肆意攻击他人、故意挑衅等诸多违反校规校纪的行为。而心理健康则是指在心理活动过程中呈现的一种有利于活动顺利进行的积极心态。
二、当前高中生不良行为与心理健康问题的表现
(1)感知心理模糊,认识目的不明确。学生王某不集中注意力听课,有时不得已才装出听课的样子,实际上是心不在焉;经常看小人书、做小动作、打瞌睡,旷课节数太多,被学校按规定做劝退处理。笔者多次与之谈心,从言谈中了解其主要是认识心理上的问题。他曾经说:“初中毕业后,我本来不想再读书,是父母逼我来读的。”该生的感知心理模糊,不能理智面对现实,以致产生心理障碍。
(2)意志不坚,感情脆弱。女生李某平时情绪低落,很少参加班集体活动,独来独往,整日满脸愁容,同学主动与她交谈,她多是回避。有一天晚上,已到休息时间,她仍一个人独坐在校园的一个角落,笔者主动询问,但她只是哭,且越哭越伤心。经开导,她说:“近来心情很不好,因为爸爸d94c8084c73dcb8b0ed0b7989190b145与妈妈的关系向来就不好,近一时期越闹越僵,前几天已办了离婚手续,以后我不知道怎样过……”该生由于父母离婚,精神上受到打击,不能坦然接受这一事实,情绪压抑。该生的表现,既有情感心理问题,意志不够坚强,感情比较脆弱,又有人际交往心理方面的问题。
(3)心理变态,缺乏自制力。男生黄某平时经常不出操,同学提醒他,反而被他骂。班主任批评教育,他当面表示改正,但不久又故态复发。有一次,他在饭堂排队取饭菜,一位同学因不小心踩了他的脚,他一气之下就扇了对方几个巴掌。该生还经常故意挑逗班里一些柔弱的女同学,有时还动手拉扯女同学头发,许多女生经常向老师投诉。该生的表现主要是缺乏自制力,易失控,自觉性差,属意志心理问题。
(4)虚荣心强,自命不凡。女生肖某是班里长得比较漂亮的女孩,被公认为“班花”。该生因此得意,孤芳自赏,较为自负,平时瞧不起同学,很少接受不同的意见,遇事偏执,常有一意孤行的表现。她的家庭经济条件并不好,有时连伙食费用都较紧张,但她的穿着打扮却比其他同学时髦,染发、戴首饰、泡网吧等皆有她的份儿。有一次,班主任用温和的语气对她说:“戴首饰、染发、泡网吧,学校不允许,希望你尽快改正。”她却生气地走开。有一天晚上,休息时间已到,她竟然爬围墙到校外跟一个男子去大排档吃夜宵,后被那个男子的女朋友打哭了。该生的个性心理问题才导致上述不良行为发生。
三、高中生不良行为及心理健康问题预防措施
(1)注重认知修养,优化心理品质。良好的心理品质是以一定的文化知识和思想品质为基础的,博学多识、有涵养的人,一般都能较为正确地看待问题,反之,往往不能客观、全面、正确地认识自己,因而也就不可能有效地改造和控制自己性格中消极的一面,容易产生一些不良的心理品质。比如轻率、冷漠、浮躁、虚荣心强、注意力不集中、偏执、嫉妒、孤僻、自卑等。因此,应当告诫学生发奋学习,多读些有益身心健康的书籍,多参加些有益的集体活动,广泛涉猎知识,这是优化良好心理品质的基本途径。
(2)加强意志锻炼,优化意志品质。意志品质包括意志的自觉性、果断性、自制力和坚持性几个方面,良好的意志品质是人们实现行为目的的前提,必须注重培养。首先,要教育学生明确行为的目的,心怀美好的愿望。比如,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争取将来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如此才能自觉地履行作为一个高中生的职责。其次要强调努力实践,排除干扰与障碍,锐意进取并持之以恒。告诫学生,在明确目的之后,就要落实到行动上。最后要学会自制,抑制不良后果的出现。平时要善于制怒、忍让,遇到意外刺激要冷静理智对待,学会适度让步。“退一步,天地宽;忍一时,前途广。”
(3)学会适度“自我接纳”,以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所谓“自我接纳”,是指个体对自身以及自身所具备的特点所持的一种积极态度,既能欣然接受自己现实中的状况,不因自身优点而骄傲,也不因自身缺点而自卑。一般来说,有效实现自我接纳,有如下几种方法:①停止与自己对立,不要过多地自责。如自己做错了事,别总是过多地责备自己,要学会维护自己的尊严和价值。②停止苛求自己,勿过分地自我挑剔。允许自己犯错,但犯错误后要学会拿出相应的行动以弥补因过错而造成的损失。③理性看待负面情绪。人产生负面情绪是正常的,它提醒你对现状要有所警觉,如果一个人总是意识不到和别人的矛盾,他就不知道自己的人际交往方式需要调节。
(4)教给学生调节不良情绪的基本方法。情绪与人的心理状态、工作和学习效率、人际关系、身体健康等密切相关。高中生由于心理不够成熟,一旦遇到不如意的事情容易产生不良情绪,如愤怒、丧气、沮丧、心灰意冷等,进而会给行为效果带来负面影响,甚至会导致行动失败。因此,要教给他们自我调节不良情绪的方式和技巧:①意念制怒;②自我良性暗示和鼓励;③代偿转移;④合理宣泄;⑤理性升华;⑥自我遗忘;⑦心理位移,转换角色,换位思考;⑧自我解脱。自我安慰,自我解脱,是一种古老而朴素的调节情绪的方法,对调节暂时的心理不平衡很有帮助。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有九种基本情绪——兴趣、愉快、惊奇、悲伤、厌恶、愤怒、恐惧、轻蔑、羞愧。“兴趣”和“愉快”是正面的,“惊奇”是中性的,其余六个都是负面的。由于人的负面情绪占绝对多数,因此人不知不觉就会进入不良情绪状态,进而产生不良行为。教师要善于调控学生的负面情绪,减少不良行为发生,促进学生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