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视域下的城镇课外阅读

2013-12-29 00:00:00徐健芳
成才之路 2013年22期

课外阅读作为小学语文教学的一种常态要求,我们对其常常有了如指掌的感觉。但当我们将课外阅读的范围缩小至城镇领域,并放到生命的视域下观照时,却发现其中存在着许多我们未曾了解的细节。因此,生命视域下的城镇课外阅读也就有了亟待挖掘的新的意义。基于这一认识,我们对此开展了课题研究,在理论与实践上取得了一些收获。现将我们的收获整理出来并形成文字,供同行与大家批评指正。

一、生命视域下城镇课外阅读的理论意义

将课外阅读的目光锁定在城镇范畴,是基于我们自身的教学需要而确定的。因为这样既可以将普适的课外阅读理论运用到实际的阅读指导上来,同时又可以基于城镇学生的具体特点来实施教学。譬如我们通过调查比较研究,发现城镇学生相对于其他学生而言,在课外阅读上面存在着这样一些具体的特点。一是阅读的动机更加强烈,由于家庭影响和社会影响等原因,城镇学生更容易形成一种阅读的氛围,在这种氛围的熏陶之下,他们的潜意识当中已经有了一种自发阅读的动机;加上平常生活中的交流需要,他们有着通过阅读来增加自己表达能力的动机。二是阅读习惯更加良好,相对而言他们有着相对固定的阅读时间,从而形成了比较好的阅读习惯。三是阅读范围更加广阔,他们阅读的范围不仅限于教师推荐的书目,还包括同学之间交流的各种书籍等。

将城镇课外阅读再放到生命视角下来观照,让我们发现课外阅读的另一种含义。曾几何时,我们的课外阅读还是基于课内需要而进行的,譬如说为了让学生写出更好的文字而让学生阅读;又或者说是为了某种传承的目标而进行的,譬如说为了弘扬我国古典文学的优秀传统,给学生推荐四大名著等。可当我们将这些课外阅读的指导思想放到生命视域下来审视时,我们发现其中存在着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比如说我们让学生在课外捧起书本,只是为了让学生写出华丽的词藻吗?比如说我们将四大名著推荐给学生时,有没有想到其中有一些内容并不适合小学阶段的学生呢?也因此,生命视域下的城镇课外阅读也就有了一个极为重要的关键词:生命。

二、生命视域下城镇课外阅读的实践探索

既然课外阅读有了生命这一关键词作为引领,那我们的课外阅读从思想指导到书目推荐,从方法指导到师生共读,就都存在着需要重新通过实践来探索的地方。下面,通过几则案例来说明。

案例一:小学低年级的课外国文阅读

国文阅读对于城镇学生而言似乎颇受欢迎,因为在我们向学生推荐的初期,就得到了许多家长的认同与支持,不少学生的家长尤其是爷爷奶奶与我们交流时,对这一努力给予了表扬。或许是由于课题研究的提醒,我们在与学生家长的交流过程中,特别注意他们的内心想法。调查结果表明,他们当中的大多数自己就有着相对丰富的国文学习经验,从“三字经”到“百家姓”再到“千字文”,他们都比较熟悉,而且对他们的日常行为都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他们认为在自己的孩子身上这种教育应当得到延续。但“生命”这样的关键词提醒我们,此事并没有这样简单。因为我们通过资料查阅,通过对相关杂志上文章的阅读,我们注意到国文的阅读并不是简单地向学生推荐一本册子,更包括学生读前的提醒与读后的讨论。因为只有这样,学生或许才能真正绽放出生命的活力。

在这一思想的指引下,“人之初,性本善”在学生的课外阅读中,就不再只是简单的六个字,而是变成了一个可以讨论的话题:初为何意?性指何物?善是指什么?人之初,为何性却本善?在此之前我们曾认为这样的问题无法向低年级的学生提出,可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我们发现事情却并非如此绝对。小家伙们依然可以热烈地讨论并形成自己的看法:人之初就是人刚生下来的时候吧?我爷爷说性就是性格;“人之初,性本善”的意思就是人生下来就是好的,我奶奶就是这么说的,我生下来时她可喜欢我啦,如果我不善的话,她哪会喜欢我呢?……很多时候我们都有一种感觉,这些问题的提出并不是要得出真正的大道理,有时候它们的意义更在于在学生的心中埋下一颗智慧的种子。

案例二:小学高年级的课外小说阅读

在课题研究之前,我们坚持不让学生读小说的,原因不言自明。但开展了课题研究之后,我们进行了必要的尝试。因为在生命视域中,小说对于学生的成长有着特殊的意义。有意思的是,这一动议得到了家长们两种意见相反且分歧较大的反应,原因无非是影响学习还是促进学习。相比之下,我们在与非城镇的老师进行交流的时候,他们的反馈往往是家长无所谓的态度。取得家长的认同花费了一些精力,在此不赘述。在得到家长认同之后,我们的实施分为三个步骤:

以《水浒传》为例,第一个步骤:问卷调查,摸清喜欢看电视剧《水浒传》的学生数,以及他们看了以后的感受;第二个步骤:读前提醒,向学生讲清水浒传的成文背景,告诉它能够成为“四大名著”之一的价值所在,同时指明其中缺乏的法治意识(并非指责作者,而是基于当代学生成长的需要;另外,我们推荐的是学生读本);第三个步骤:读后讨论,重点讨论几个典型人物的性格,以及整个小说的不足。讨论显然是整个课外阅读的收官之作,没有讨论,学生的思想得不到表达,而讨论又往往伴随着争辩,很多生命烛照下的道理也因而可以在老师的指导下变得更加明晰。

三、城镇课外阅读的生命视域展望

城乡二元结构对小学语文教学的影响是真实存在的,这可以通过诸多比较而发现。城镇地域内的课外阅读教学有着自身的特点,因而我们的教学更多的需要得到家长的支持——显然,我们的支持不仅是阅读所需要的经济支持,更包括家长们发自内心的精神支持,这也是生命视域的一部分。

而展望未来生命视域下的课外阅读,我们更期待出现这样的情形:学生在阅读过程中逐步淡化“课外”的痕迹,将阅读看作是自身成长的一种需要,是生命发展不可或缺的养料;阅读不再是学生的事,也是家长的事,亲子阅读不再是一个空洞的概念,而是生活中的一种常态。彼时若能呈现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的情形,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