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学生个体间的差异性体现在学生学习的不同方面,高中生物的分层教学能够关注学生的差异,尊重学生的差异,才可能演绎精彩的生物教学活动,呈现学生学习的有效性。
关键词:差异性;分层教学;有效性;创新人才
新课程改革就是“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但在实际的高中生物教学中,总有“掉队”的现象。这说明学习的主体有一定的差异性,有的学生吃多了“消化不良”,渐渐丧失自信和兴趣;有的学生吃不饱“营养不良”,逐渐失去了对老师的信任。长此以往,无论哪一类学生都会打消学习生物的兴趣,形成恶性循环。因此,在学习中关注学生的差异,尊重学生的差异,才能激励学生成长,培养创新人才,演绎精彩的生物分层教学,呈现学生学习的有效性。
一、学生的差异性体现
高中生物教学既有科学探究的严肃性,又有探究的趣味性,是知识的传授,更是师生共同构建知识的过程;不是教师在表演,而是师生的共同成长。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差异性从不同方面凸显。但学生的差异是不可避免的事实,这与学生的自身因素,及所处的家庭、社会环境等都有关系。而学生的自身因素差异是关键,它包括不同个体的心理特点、认知水平、个人兴趣及获得信息的能力。
由于学生的差异性,学校常采用提高班和普通班的分班教学模式分层教学。不过同一班的学生也存在差异:老实听话的学生不一定对生物感兴趣,考得高分的学生实践能力不一定强,调皮张扬的学生也许观察能力、思维的敏捷性比较强,这叫做寸有所长,尺有所短。在生物教学过程中学生间的差异性被教师及时发现,进行正确引导,有效组合、取长补短,就可能呈现积极的学习效能感。
二、分层教学的实施路径
不同教师的教学风格不同,面对的学生个体间的差异性不同,因此分层教学的实施路径也有差异。我的分层教学路径包括以下几个部分:分层的预设、分层的有效设问、分层的评价方式。
(1)分层的预设。预设是教师对教学的总体设计和达成的一种结果预测,是有计划地设想和教学实施细节的安排。在备课的时候,教师根据任教班级学生的特点和差异性,进行充分的分层预设,因为充分的分层预设是教学精彩的奠基石。分层的预设要有弹性,应该包含丰富的创生,要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落实不同层次的预设,以期完成各个教学目标。例如,在学习植物的光合作用与细胞呼吸的联系时,我的分层预设是以回顾光合作用与细胞呼吸的基础知识——适当的拓展与迁移——构建光合作用与细胞呼吸的联系知识网络为主线。第一个预设是回顾基础,面对全体同学,有意识地关注基础薄弱或不善表达的学生,及时弥补和缩小差异来增强这些学生的自信;第二个预设是拓展与迁移,需要教师层层递进引导,鼓励多数学生参与探究,采用竞答、抢答等模式丰富、活跃课堂,从点到面让学生学会发散思维;第三个预设是以合作探究的方式让学生构建光合作用与细胞呼吸的知识网络,达到提高学生归纳知识能力的目的。充分的分层预设能够满足学生的差异性,为生物分层教学的有效性做了精心的铺垫,提高了教师的生物科学素养。
(2)分层的有效设问。巴西学者弗莱雷说过:“没有了对话,就没有了交流;没有了交流,也就没有真正的教育。”有效设问是教学对话的重要方式之一,也是生物分层教学的精彩环节。是围绕教学目标,精心的分层设置问题,有针对性地激发学生参与探究,从而解决问题的教学模式。虽然我们喜欢“热闹”的教学过程,但问题的设置既不能过于简单,浪费大家的时间,也不能超出学生的思维水平。分层的有效设问,先易后难,化整为零,既不失去教学的有效意义,也不会造成学生思维断层。比如,在解决植物的光合作用与细胞呼吸的联系时,我根据学生在单独学习光合作用、细胞呼吸两节知识的反馈情况,结合PPT课件进行分层的有效设问:第一设问是请学生分别寻找光合作用与细胞呼吸的场所、条件、原料、产物及能量;其次是比较两者的物质变化、能量变化及本质;最后请学生进行图与文转化、图与图转化。这样的设问既要有层次性,又要有内涵,还要有创新性。分层的有效设问,在生物分层教学对话中运用不同的教学技巧展现了学生的风采,收获师生双赢。
(3)分层的评价方式。学生需要唤醒和激励,需要体验成功的喜悦,需要收获成功之后的再次成功。所以,我觉得教师要懂得学生是动态教学发展中的人,尊重学生间的差异,而不是漠视学生发展中的差异。因为每一位学生都表现他真实的想法,不能机械地用正确与错误来评价,要分层评价,不能千篇一律。可以给学生一个微笑或言语的提示、或恰当的肢体语言提示,客观地从生物专业方面评价或同学互评。例如,我请学生举例说明身边常见的生物相对性状。在学生困惑时,我摸摸耳垂,指指眼睛加以暗示;有学生描述得精彩,我们都伸出两个大拇指,这不仅表示赞赏,还形象地表达直指与屈指这一对相对性状,加深理解。总之,分层的评价方式才能演绎生机盎然的教学活动,呈现学生学习的有效性。
三、有关分层教学的反思
(1)不能为了分层教学而盲目分层。高中生物分层教学需要具体学生具体对待,既不能伤害学生的自尊,也不能挫伤学生的积极性和创新性。
(2)在分层预设的同时还要重视教学互动中的“创生”。不违背基本教学原则又充满“变数”的“创生”,不一定完全按照教师预设的路线解决教学目标的体现。教师面对瞬间的“意外”能否快速反应,及时过滤并有效处理意外,从而适时迁移是关键。分层教学中的创生,依赖于充分的分层预设。
(3)在分层的有效设问中完成师生对话。有效设问的对话意味着思维方式的创新,注重师生间的商谈,是知识结构与认知结构的重组。教师要善于寻找和捕捉对话的时机,由教师的有效设问转变成启发学生的有效提问,由教师的独角戏到师生的争辩,提高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学习的有效性。
高中生物的分层教学在有序——无序——有序的动态中发展,在预设与创生中更新,在师生对话中碰撞,在分层评价中完善。要关注学生的差异,尊重学生的差异,激励学生成长,培养创新人才。
参考文献:
[1]吴永俊.备课新思维[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
[2]李玉平.怎样上好一堂课关键要素总论[M].西安:陕西师范大学
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