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学校特色满足学生成才需要

2013-12-29 00:00:00郑颖瑛
成才之路 2013年22期

美术特色高中由于其美术特色而呈现出课程设置的特色和学生的特色。在现今教学背景下,美术特色高中地理教学应如何实施,使其既能符合社会要求,又能满足学生个体的成才需要,从而实现“学生即课程”的理念,成为我们在教学中不断探索的命题。笔者认为,要实现“学生即课程”的理念,就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从了解学生入手

我校为美术特色高中,在课程设置和实施中有与一般高中不同的特色,学生也有其特点。

(1)我校主要以美术教育为特色,是一所具有鲜明美术文化风格的普通高级中学。一部分学生在文化课学习能力与学业水平方面存在“低水平、高分化”的特征。“低水平”是指部分学生处于较低的文化水平状态,学生很难接受一般难度以上的文化课教学,“高分化”是指学生之间的差异较大,特别是学习态度、学习能力等方面。进入美术特色高中,其中一部分人对于文化课存在轻视的态度,认为只要学好美术就可以了,对于文化课得过且过。在课程设置上对美术较侧重占到学生学习时间的三分之一,文化课学习时间相对于其他普通高中较少,给文化课教学带来较大困扰。课前预习、课后复习的希望渺茫。

(2)初中基础差高中起点高。我校大部分学生属于初中中下层次的学生,初中地理教学由于评价体系和中考制度的影响,大部分学生对地理学习流于形式,大部分中下层次学生初中地理知识薄弱甚至几近缺失。而高中地理教学是在初中地理课程的基础上展开的,教学内容梯度较大、较抽象,要有一定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分析能力、具有一定综合性特别是必修Ⅰ的内容。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在地理基础知识有欠缺的情况下更难于理解,使学生产生畏难情绪,进而对地理“敬而远之”。

(3)应试教育中学科地位低。在美术特色高中,地理为非高考科目,仅需通过会考,所以地理学科在学校课程中地位偏低,学生普遍不重视地理学习。其学习地理的动机状态多为“被动型”“应付型”,学生缺乏学习兴趣,学科教学展开有一定的困难。同时,由于有的教师和家长的急功近利,学生主要关注考试内容及“主要科目”,造成学生知识的涉猎面较窄,缺乏一些基本常识,对生活中的常见现象缺乏必要的观察和思考,人文和社会科学知识有欠缺,所以不利于地理教学的展开。

(4)有的学生初中成绩欠佳,致使在文化课学习上有退缩、逃避、缺乏归属感与联系感。所以,其动手动脑能力、探究合作能力有待提高,课堂表现为“非暴力不合作”、懈怠课堂气氛较沉闷。

(5)由于专业特点,我校学生的特点是更感性,情感较丰富,但抽象思维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等需要进一步培养。其对色彩、图形特点有更好的感受力,在地图教学中有一定的优势;空间知觉能力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步增强。由此可见,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地位认知及学习能力。

二、从准确定位出发

在教学中,我们应降低自然地理部分的知识难度,更多地进行普识教育,更注重教学的基础性,强调掌握必需的经典知识及灵活运用的能力。注重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旺盛的求知欲、积极的探索精神、坚持真理的态度,注重培养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即地理教学除了基本学科知识外还应重视利于学生综合能力发展的能力培养,在教学中既要突出学科特色,同时要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和为学生今后的发展服务。

在教学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有些教师过分强调本学科的价值,造成学科间发展的不和谐,影响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师应立足于学生全面发展,而不是某一方面或某一学科的发展,千万不能过高地估计自己所教学科的价值,也不能仅把学科价值定位在本学科上,而应定位在对一个完整的人的发展上。但这并不意味着地理教学可放任自流,敷衍了事。因为地理课程在学生知识结构中有着不可或缺的地位,我们有责任通过地理教学让每个高中生拥有现代公民应有的地理知识。教育的成败成绩不是唯一标准。美术特色高中地理学科的地位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更宽松的平台,更利于教师用平和的心态去审视学科知识,更利于我们充分考虑学生的需求,着眼于学生的发展去教学,使地理知识真正成为学生发展的阶石,让他们的生活更丰富多彩。

三、讲策略精用教材

首先,由于学生和学校的特色决定了本学科的有效学习时间是有限的,它要求教师深入研读新课标,根据学生特点确定教学的重点、难点,制定与之相应的教学策略。

其次,我们在避免“教教材”的同时,为在有限的时间内取得较好的教学成效,我们应“用教材教”,从而使学生准确地把握学科特点、学科知识的经典内容。“用教材教”需对教材进行再加工,降低知识梯度、突出重点、使用更贴近学生生活的案例。

第三,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创造一个动态的、可视的教学情景,其能使抽象问题形象化、直观化。教学中,更多采用较直观教具和语言直观相结合,使学生的认识在体验、感悟中不断内化、升华。如讲褶曲,我采用多本书代表地层来演示背斜和向斜的形成,进而得出地层新老关系,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学生在课堂上要掌握的抽象真理和概念越多,其脑力劳动越紧张,所以应当经常引导学生到知识的最初源泉——自然界里去,周围世界的形象和画面可鲜明地印入他的意识里去。如讲授天气系统部分,我截取教学时段近期的天气状况进而进行分析,结合亲身的体验使知识具象化。

第四,教学中要把握“慢”的艺术,教育是农业,不能成为工业。我们要等待一个儿童的成长:他智慧的觉醒,力量的增强,某种人生信念与价值的确定;有时我们无法使其更快,教育需要教师有耐心、从容、宽容、清醒的边界意识。这样也使教师能够缓解“心累”,教学工作的疲劳不仅是因为劳动的强度,还因为我们在课堂中得不到即时的笑声,放光的眼神、会心的情感碰撞等等滋润。在这种课堂,教师真的成了唯一的输出者,“一拖几十、上百”怎一个“累”字了得。我们要采取“低起点、小步子、螺旋式上升”的教学策略,给学生一定的时间让他慢慢成长。

通过以上几个环节,可使美术特色高中的地理教学更符合学生的发展要求,使地理教师在师生互动中获得专业发展,使地理课成为学生想学的而非仅是教师想教的学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