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幼儿园数学教育进行的是数学启蒙教育,数学对孩子思维发展是十分重要的。在幼儿园的教学中,我们不难发现这样的问题:数学教学等同于做练习,忽略了幼儿操作游戏法的运用。为此,我们利用身边的材料对数学活动进行了一些小小的尝试,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更好地促进学生成长。
关键词:学生成长;幼儿园数学;乐趣;创新思维
幼儿阶段不是以传授知识为主要目的,而是让孩子形成终生受益的品质、态度、情感、能力,这非常重要。让幼儿在接受必要的知识技能的同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行为习惯等。幼儿园数学教育是对幼儿进行数学启蒙教育,使幼儿初步感受数学的逻辑思维。数学对孩子思维发展是十分重要的,因为数学活动不仅是一门课程,更是一种思维,一种学习方式。让幼儿学习数学,重要的不是让幼儿掌握知识,而是让幼儿善于用数学的逻辑思考问题,懂得用数学的真实说明问题,喜欢用数学的知识解决问题。
在幼儿园的教学中我们不难发现这样的问题:幼儿园的数学教学等同于做练习,忽略了幼儿操作游戏法的运用与实际生活相脱离,使得幼儿明明平时数学学得很好,可一解决实际问题就不会了,逐渐使孩子觉得数学难进而不喜欢数学区的活动。怎样才能使孩子真正地学好数学,真正让孩子的数学学以致用呢?陶行知先生认为:“教育只有通过生活才能发出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为此,我们利用身边的材料对数学活动进行了一些小小的尝试,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更好地促进学生成长。
一、获得乐趣,引入数学之门
兴趣是幼儿学习的动力。当幼儿对某事物感兴趣时,他就会忘我地追求它,探索它,表现得主动积极。著名教育家皮亚杰说过:“一切智力方面的工作,都依赖于兴趣。”我们把抽象的数学教育变为形象的数学教育,使幼儿喜欢数学,亲近数学,从“老师要我学”变为“我想学、我爱学”,激发他们由好奇心发展起来的参与活动的主动性,让主体意识调配他们自身的智力和操作活动,从而激励幼儿自觉地进行创造性活动,推动幼儿积极地实践。例如:小班幼儿学习“3”的形成,老师通过游戏,让两个幼儿为一组,扮演自己喜爱的小动物,通过老师的引导语,理解和学会了“2”添上“1”是“3”的数概念(数学关系)。其实,在生活中还有很多其他的材料如石子、小棒、盒子、瓶子等,其中蕴藏着许多的数学知识。只要你注意观察、注意收集、注意开发,许多朴实而精彩的数学活动将应运而生。注意收集这些材料并运用于活动区,能够激发幼儿对数学活动区产生兴趣,提高幼儿对生活材料中的数学问题的敏感性。皮亚杰在对儿童学习数学的论述中说:“数学首先是,也是最重要的,是作用于事物的动作”。
二、捕捉生活景象,运用了解新知
数学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生活总能发现和数学有关的事物。可以说我们生活在一个“数学”的世界中。对于幼儿也不例外,幼儿每天的生活中充满着和数学有关的各种内容:每天幼儿要穿脱衣服,幼儿衣服上的扣子(大小、形状、多少);按时上、下幼儿园(入园的时间、离园的时间);吃饭要用到的餐具,餐具是由不同材料制作而成的,具有不一样的用途;餐具的摆放(分类)等等。在植物角及种植区里,观察植物生长情况的同时,又会不自觉地比较长短、高低。幼儿通过丰富的活动、多彩的生活逐渐建立起对数学的感知。数学充斥在神秘莫测、奥妙无穷的大自然之中,如:花园里有哪些花?路边的大树有几棵?树上的叶子都是什么形状?楼下停了几辆车?如何排队的?太阳早晨从哪边升起、傍晚从哪边落下?幼儿生活在大自然之中,在实际生活中幼儿时时与数学相关的事物进行接触,要注意积累并加以引导,使幼儿能很好地掌握。生活中孕育着许多数学的教育契机,只要我们能做有心人,我们还可以把生活情境搬进课堂,创设生活化的情境教学。生活化教学情境的创设,有利于调节幼儿的心理状态——让幼儿产生好奇心,跃跃欲试,急于探索;使幼儿体会到数学的价值与魅力——数学是生活的一部分,数学充满了趣味;留给幼儿广阔的思维空间——问题自己提,规律自己找,结论自己总结。
三、利用生活空间,加深理解新知
新课程理念强调一日生活即课程。因此,教师要把教学根植于生活,将枯燥、乏味的教材内容设计成生活中看得见、摸得着、听得见、有价值、适合幼儿发展的数学学习过程,让幼儿真正感受到数学的无穷魅力,体验到学习数学的乐趣。教师注意选择一些幼儿生活中熟悉的并能唤起相应体验的情节,可引起幼儿浓厚的兴趣。如小班认识大小时,要求幼儿按篮筐所贴的大小标记收拾玩具;中班学习排序时,要求幼儿将洗发水瓶子从高到矮排列;大班学习加减法时,按加减题目摘苹果做游戏……在日常生活中随机引导学习的组织形式,能使幼儿在没有思想负担的情况下轻松愉快地获得数学知识。这种复习形式十分有效,但却往往容易被教师所忽视。
总之,数学活动对于培养幼儿思维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我们要把握住一切与数学有关的活动,对幼儿进行发散思维、形象思维、直觉思维、逻辑思维的训练,让孩子敢于创新,善于创新。表扬并鼓励他们萌发的想法和行为,保护孩子可贵的好奇心,激发幼儿的求知欲,为幼儿自己去发现问题创造条件,鼓励幼儿以自己的方法解决问题。这样,我们培养的下一代才会更具创新思维和创新精神。
参考文献:
[1]贺文霞.我实践的幼儿数学教育生活化[J].山东教育,2007(1).
[2]宋玉华.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培育幼儿创新思维[J].小学时代,
2011(7).
[3]翁琴英.幼儿园数学活动与数学材料[J].考试周刊,2008(3).
[4]林旭.鼓励是孩子成长的阳光[J].山东教育,2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