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型人才培养理念下高校考试改革的思考

2013-12-29 00:00:00杨晓晖尹玮刘颖
成才之路 2013年22期

摘 要:考试是大学和高职院校进行教学评价的重要环节。传统的考试过于注重试题答案的规范性和标准化,无法对学生的创造力和综合素质作出评价。在创新型人才培养理念下,要实现考试方法和形式的灵活多样,体现先进的评价思想。

关键词:创新型人才;考试改革;细胞生物学;医学遗传学;考核模式

随着课程改革和教学大纲的不断调整,细胞生物学和医学遗传学的课时数量有所减少,实验课更是蜻蜓点水。近年来,招生政策也有所变动,医学院校各专业对高考生文理兼收。然而,由于高中学习科目重点不一致,文科生和理科生对于生物学的学习程度差异很大,因此进入高职院校后,许多文科生感觉对于细胞生物学、医学遗传学的学习吃力,而部分理科生对这些课程轻视,从而忽略了知识上的衔接。针对这个情况,我们制定了“打好基础、突出重点、紧靠专业”的理论课教学思想和“精选实验内容,重点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实验课教学原则。

考试是大学和高职院校进行教学评价的重要环节。传统的考试以一张试卷决定考生对本学科知识掌握的程度,过于注重试题答案的规范性和标准化,如此单一的方式无法适应高等教育日益重实践、倡创新的变化。另外,考试的试卷大多由任课教师出题,高校缺乏对试卷质量的监控,而且这种考试仅能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无法对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等能力作出客观评价。传统的课程考试仅仅注重对学生知识记忆能力的考核,无法对其创造力和综合素质作出评价,使学生不能发挥主观能动性、开发创造性思维,导致学生死记硬背、对知识架构把握不住。成功的考试方式和评价体系既可以促进学生学习方法的转变和学习能力的提高,又可以促进教师教学方法的革新,同时改变教师对学生不恰当、片面的评价。考试方式是否合适,衡量尺度除了公平公正以及保证一定的区分度之外,还可以根据学科特点、培养人才的特点、就业前景等因素灵活处理。大多数考试的目的都不一定是单一的。实现考试方法和形式的灵活多样,必须体现先进的评价思想,比如口试、大作业、小课程设计、读书笔记、研究报告、课外设计、辩论、专题自述、操作、情景测试、开放命题、资料搜集等可以根据不同学科要求加以引入,运用多种手段考查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学习力。灵活多样的考试评价体系,必将适应学生主动发展的需要,有利于创新型人才培养。

根据多年的实践积累,我们对细胞生物学和医学遗传学课程考试进行了如下改革尝试。

一、理论考试改革

基本确立4种考核模式:平时积累、专题自述、当面口试和期终考核。

(1)平时积累:注重平时成绩积累。根据学生的出勤、课堂表现、答疑和质疑等情况给出成绩;对学生的课堂笔记和课堂作业进行不定期抽查,掌握学生课堂内容掌握情况及对理论知识的理解程度;每学期分三次安排学生自学某一章节的内容,让学生撰写自学笔记,允许学生查阅其他版本的教材及论著,并让他们总结自学心得;进行课堂讲授时,重点及难点进行当堂考核,根据学生答疑情况给出成绩并释疑解惑。

(2)专题自述。专题自述是对学生学习的阶段性考核。根据医学遗传学和细胞生物学的授课进度和理论体系,我们在进行一段时间的讲解后,针对某一个专题,布置专题自述作业,目的是让学生系统地搭建自己的知识架构,同时拓展对于书本教材表面知识的理解。学生通过去图书馆查阅相关论著资料、上网搜索数字图书资源等途径完成。专题由老师来确定,防止学生网上直接下载文献资料。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综合利用资源的能力,同时对于他们的逻辑思维也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3)当面口试。当面口试的优点是教师与学生直接交流,既可以避免个别学生考试作弊的可能性,又可以考察学生真实的知识掌握情况,同时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对某些有潜力的学生在某些问题上还可以加以延伸性考查。

(4)期终考核。期终考核是对学生学习效果以纸笔形式进行的闭卷考试考核,主要检验学生对细胞生物学和医学遗传学内容的掌握程度,引领学生进入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的学习,为临床专业学习和其他实践性学习做好铺垫。

为了克服学生“上课抄笔记,下课补笔记,考前背笔记”的弊端,我们将考试按比例分配如下:平时积累成绩占20%,专题自述成绩占30%,当面口试成绩占10%,期终考核成绩占40%。对于专题自述部分,为防止学生复印他人的笔记或文章,一律要求手写,不得打印。

二、实验考试改革

在细胞生物学和医学遗传学教学过程中,实验课是不可或缺的一环,鉴于此,我们确定了如下的实验考试改革方案。在实验教学方面,首先要调整教学内容,例如开设综合性实验,在综合性实验过程中,考核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同时,适当增加实验课总学时,增加学生的动手机会,提高实验室的利用率。其次,打破传统的实验考核制度,即只依据实验报告决定学生的实验成绩。为了达到实验课教学目标,除了进行现场操作外,还要进行答辩,教师根据实训操作的情况随机提出相关的技能性问题。在考核学生的实验操作时,考察操作规范程度、观察标本的能力、临时制片的能力等。各环节成绩也要按比例分配,实验考勤占10%,书面实验报告占总成绩的30%,操作能力考核和学科交叉知识考核占总成绩的60%。必须严格执行实验考试考核制度,这样不仅可以保证实验成绩的真实性,还可以增加学生对实验课的兴趣与主动性。

学期末,理论考试成绩和实验考核成绩再按一定比例综合起来,就是细胞生物学和医学遗传学这门课程的最终成绩。考核实行量化而且更加细化,虽然增加了教师的工作量,但是通过这些改革,不仅培养学生对本门课程的学习兴趣,增加对该课程的重视程度,为学习专业课打好基础,还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的提高,有利于创新型人才的培养。

参考文献:

[1]陈莉欣,于淑萍.高校课程考试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通化师范学

院学报,2007(2).

[2]姚永红,王有远.高校专业基础课考试改革探讨[J].科技情报开发,

2008(23).

[3]徐兆菊,张翠芳.人体寄生虫学考试改革初探[J].医学教育,200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