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随着视觉艺术设计越来越多元化、多样化,其对设计者的创新思维也越来越倾向多向思维。逆向思维、侧向思维、发散思维等多种思维形式已经越来越运用到视觉艺术设计领域。采用反常规、超常规思维方式设计出来的作品往往具有丰富的艺术想象力和独特的艺术感染力。教师要重点从多向思维对视觉艺术设计人才培养的促进作用角度,对多向思维在视觉艺术设计中的运用进行研究,并提出相关对策。
关键词:多向思维;视觉艺术;设计;作用;人才
视觉艺术作品,从某种意义上讲,是设计者极具个性化的艺术创造和思维呈现,是设计者综合运用自己独特的思维方式对某一客观对象以图形视觉语言进行艺术加工的结果。这就决定了设计者的思维必须是不同寻常的,必须是创新的、新颖的思维。也就是说,必须是通过反向的、侧向的、发散的思维方式,才能促使视觉艺术作品达到丰富多彩、变化多样的艺术效果。这也是创新艺术发展的一个必然趋势和客观规律。尤其是进入21世纪以来,人类的思维方式正发生着重大变革,正开始从实体思维向关系思维转变,从客体思维向主体思维转变,从单向思维向多向思维转变,从静态直观思维向动态变革思维转变。在这种大背景、大趋势下,视觉艺术设计人才也必须适应潮流,与时俱进,才能够在未来的艺术创造领域不被淘汰,永葆视觉艺术设计的青春活力。
一、逆向思维对视觉艺术设计的促进作用
逆向思维作为平面艺术设计的重要训练方式,对艺术创造能力提升和艺术设计水平的提高都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逆向思维通常是对传统思维或者常态思维的“修正”和“颠覆”,是对常态思维、惯性思维的一种反方向思考方式。视觉艺术作品在创作过程中,如果恰当地采用逆向的创意思路和方案,往往能够给人以别开生面的艺术效果,从而最大限度地彰显作品设计者的个性和亮点。对逆向思维的运用,最具代表性的人物就是日本的福田繁雄和意大利的埃舍尔。这两位现代著名的设计大师,他们曾创作了著名的“矛盾空间”图形。这些图形超乎人们的一般经验和想象,能让人十分亲近地感受到设计家的智慧、机智和情趣,非常耐人寻味,给人以视觉上的愉悦享受。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逆向思维正越来越广泛地运用到视觉艺术设计领域,成为广大艺术设计者必备的艺术手段,有力地促进了视觉艺术创作的持续发展。设计者如果能够将逆向思维恰到好处地运用到具体的艺术创作中,多反过来想、多反过来来设问,多进行几次逆向的思考,就能够迸发出新的创作思路,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二、侧向思维对视觉艺术设计的促进作用
侧向思维不同于正向思维,也不同于反向思维,它是在正向思维和反向思维之外,另辟蹊径,从一个侧面,进行独特的构思和创作。侧向思维方式最大的特点就是,彻底颠覆传统思维方式的确定性、准确性等特点,取而代之的是选择性、可能性。具体来讲,侧向思维方式的重点不在于确定创意和想法,而是重点对已经确定的创意和想法进行质疑,对原始的创意方案进行创新性再评估,分析原始创意方案是否具备了充分的设计基础,并重新构思出新的更为完善的创意方案。通俗地讲,就是“左思右想、旁敲侧击”,对现有思考进行质疑式的再思考。具体到视觉艺术设计来看,针对艺术设计形象,跳过形象主体,而从主体的侧面寻找创意亮点和设计亮点,并最终寻找到能够替代形象主体的“替代方案”。比如,当我们看到“请将垃圾按类丢入箱内”这样的告示牌时,一般人们容易想到的是“各种脏兮兮的废弃物”。但是,如果我们换一个角度,垃圾可以回收再利用,变废为宝;垃圾可以集中焚烧,进行火力发电;垃圾中有许多可用的东西,甚至还有钞票、古董……等等。这样一思考,人们对垃圾的形象就有了颠覆式的改变。视觉艺术设计如果采用这种侧向思维方式,就能够避免落入俗套,将一种崭新的艺术形象呈现在人们面前。
三、发散思维对视觉艺术设计的促进作用
发散思维是追求多角度、多方向思考方式的一种思维。运用发散思维方式,必须具备高度灵活机动的思维转换素质,经常需要跳跃式、跃进式的、天马行空式的创意思维。这是因为,发散思维的最大特点和最大优势就在于,能够通过众多思考方向设计出一系列创意方案,并在十分宽广的选择空间中,挖掘出最具创意的灵感和“火花”,形成创意的碰撞和集成,进而创新出一种或者一系列令人惊讶的艺术作品形象。比如,对“树”这个形象的思考。一般的思考,就是在树林里看到的普通树。但是,如果把思考的方向放射状地放开,人们会想到沙漠中的树、戈壁滩的树,城市里的树、农村的树,高原的树、海边的树,春天的树、冬天的树,北国的树、南方的树……等等,这样将思维延展下去,想象的翅膀就能够“飞翔”起来,为艺术创作者提供源源不断的创意灵感。
结语:应该说,多向思维的方式除了以上列举和论述的三种,还有其他的思维形式。但是不管哪种多向思维方式,对视觉艺术设计人才的设计和创作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恰当、适当、灵活地采用多向思维,能够最大限度地跳出传统思维的“条条框框”和“狭隘空间”,能够将艺术作品的灵气和生机激发出来,能够给公众提供与众不同的、独树一帜的审美享受。当然,多向思维也要与常规的思维有机结合起来,发挥各种思维方式的优势和特点,为艺术设计和创作所用,从而为公众创作出优秀的经典的视觉艺术作品。
参考文献:
[1]景晶.计算机辅助设计在平面设计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分析[J].包装世界,2010(6).
[2]刘宏芹.现代图形设计的视觉传达功能[J].包装工程,2005(4).
[3]袁恩培.聂森.解析图形在包装视觉传达力中的作用[J].包装工
程,2007(11).
[4]米澄质.新时代的广告视觉特征[J].包装工程,2009(5).
(石家庄职工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