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知识的学习,最忌讳的就是不懂装懂。因此,课堂教学中我们要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为学生成才奠基。学生提问了,我们才能看出学生理解的程度。
在许多学生心中,数学这门课既不像语文课那么浪漫,又不像理化课那么有趣,枯燥无味是许多人对数学的看法。多年以来,数学课堂教学仿佛就是一种模式——老师教,学生学,死搬硬套,提不出问题。因而多少年来,数学课固守着一种陈旧的教学方法,学生缺乏创造力。在这里,我就自己多年来的教学经验与大家商榷,求得共识。
一、提问题,巧用好奇心
提出问题在许多学生中是有一定的难度的,这就要有目的地启发、引导、鼓励,培养学生的提问题能力。初学初中数学的学生,都具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好奇心。神奇的数学图案,优美的拱形,稳定的三角形,奇妙无比的黄金分割,无一不引起学生对数学的美感。在此基础上,教师要引导学生提问题,鼓励学生大胆求索,及时提问。如:为什么有人长得匀称,身材好;国旗上的五星是怎么排列的,这都是用了黄金分割。这引起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强烈的兴趣,激起进一步探索的欲望。
二、提问题,推广刨根问底
初中学生好动脑筋,喜欢“刨根问底”。在很多时候,一些教师总是说:“你考虑得太深奥了,将来上了高中就会搞懂”。这种回答,往往打击了学生的求知欲。在许多问题上,学生会认为将来会懂的,而不再深钻细研。我们应该根据学生的这一特征,设计出“连问式”的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模式,从而培养学生“提问题”的连续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养成经常用类比的思想对一些问题进行拓展的习惯,提高学生的能力。
三、肯定提出的问题,鼓励与众不同
在教学中,许多学生认为数学只有一种正确答案,比较保守,不敢与众不同,大部分学生喜欢求同,不喜欢求异。在这方面,教师要表扬那些持有不同意见的学生。中学生由于知识面广,独立能力强,喜欢有独到的见解,我们必须看到这些长处,让学生领会到与众不同是一种思维敏捷,创造力高的表现,是值得提倡的。尤其在几何证明中更应提倡多角度、多侧面的分析、证明,以便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
四、提问题要激发创造性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讲一些生动有趣的事例,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比如:怎样存钱才能多得利息,怎样配养花肥料,怎样摆放布置家具等,让学生从中感受到数学的趣味性。课堂上,学生很可能提出一些无关的问题。在这个时候,教师不能说“你怎么提这么无关的问题”“你这个学生有毛病吧”等有伤学生自尊的话语,使学生还没涉及数学问题,积极性就没有了。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围绕教学内容,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激发学生想问题,提出问题,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总之,能够想问题,然后提出问题,是学习中积极的表现。那些能够提问题的学生,大多具有敏捷的思维,创造力也很强。因此,我们应当大力提倡、鼓励学生积极地想问题,提问题,为成才奠定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