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IT产业作为知识和技术高度密集型行业,需要大批专业化的人才为其发展提供支撑。IT人才的数量和质量直接影响产业的规模和水平,也关系到产业的未来发展。教师要对我国IT人才的总量以及结构进行分析,并从IT人才供给与需求两方面进行深入探讨,在此基础上就加快我国IT人才培养的途径及方式提出相关建议。
关键词:信息技术;人才;培养;人才现状;模式
近年来,信息技术革命深刻地改变着世界发展的进程。在我国,信息技术(IT)的发展可以追溯到1958年开创计算机事业以来。1983年我国首次将IT产业纳入国家政策,经过几十年发展,IT产业已经成为关系国家经济命脉和国家安全的支柱性产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发挥着基础性、战略性的作用。
IT产业作为知识和技术高度密集型行业,需要大批专业化的人才为其发展提供支撑。人力资源是产业发展的基础和保障,而作为人力资源核心部分的人才是IT产业最重要的战略资源。只有保障充足,必要的人才供应才能实现产业持续、快速发展。由此可见,IT人才在IT产业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IT人才的数量和质量直接影响着产业的规模和水平,进而决定着产业的未来发展。总体上来说,IT人才主要包括IT制造业、IT服务业中具体从事IT活动的从业人员以及其他行业中直接从事与IT相关的人员。
一、我国IT人才发展现状分析
(1)IT人才的总量与结构分析。近年来,我国IT产业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时期。IT产业由原来的新兴产业迅速发展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第一大支柱产业。随着IT产业的快速发展,IT应用领域的不断扩大,对IT人才的需求也日趋规模化和专业化。但是,IT人才无论在总量上,还是在人才结构上,都与行业发展的要求存在一定的差距。①IT人才总量不足,人才缺口巨大。在我国IT产业发展的早期,其从业人员大多为相关行业的技术人才转行而来。随着IT产业的快速发展以及产业规模的不断扩大,对人才的需求呈现不断增长的态势,从而导致其从业人员增长迅速。从总体上看,IT行业从业人员的数量呈逐年增加的态势。但是与整个行业的爆炸性发展相比,还面临着巨大的人才缺口,IT专业人才的短缺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行业的发展。由于IT行业的不断壮大,人才需求不断激增,而人才培养又具有一定的时滞性,使得我国IT行业的人才缺口会进一步扩大。②IT人才发展不平衡,结构性矛盾突出。IT人才大体分为高级人才、中级人才、低级人才三部分,也称为精英人才、白领、技术蓝领。IT人才的配置状况直接影响着IT产业的创造能力,进而影响整个行业的发展水平。如果从业人员总量很大,但是低层次的从业人员过剩,不仅不能促进整个产业的发展,相反还会加大产业发展的成本;而高级人才的短缺会限制产业的扩张以及整体水平的提升,不利于产业的后续发展。
从我国IT产业的人才结构上来看,中低级人才所占的比重偏大,处于高端的高级人才相对来说还很短缺。从IT产业内部来看,软件行业人才结构性矛盾最为突出,人才结构呈两头小中间大的“橄榄型”结构,两端人才都存在很大缺口。像软4Dxe+p4gHnnYZJcNhpy7hA==件系统分析员、高级软件设计师、技术与管理复合型人才等高端人才都是行业所急需的;另一方面则缺少大量的从事基础性软件开发的编程人员,从事专业应用编码的(软件技工)严重缺乏,这些编程人员处于生产的第一线,需要的数量也是最多的。
(2)我国IT人才的供求状况分析。①IT人才供给状况分析。长期以来,我国IT人才的供给主要是通过两个途径来实现的,一是高等院校的学历教育,另一个是由社会创办的专业IT培训机构提供的非学历教育。此外还有一些在职培训以及海外留学归国等渠道,为IT行业的发展提供人才供应。而高等院校是IT人才供给的最主要来源。从高等学校对IT人才的培养来看,学科过于狭窄,大多集中在传统的计算机及相关学科,课程体系设计不是以职业化为导向,而是以专业学术发展和研究为导向,难以适应现今IT行业发展对人才的需要。一些新兴的IT门类及分支在我国高等院校根本没有相关的学科设置,有些学科的发展也十分薄弱。一方面师资严重缺乏,大多数师资是从计算机等其他专业转行而来,知识储备不够系统和深入,再加上缺乏对实际工作的了解,使得教学与现实需要脱节;另一方面由于对新兴学科缺乏广泛、深入的了解,因此在培养目标上过于宽泛,课程设置上有很大的随意性,大多是现有理论知识的堆砌,缺乏实际能力的培养。这直接导致这些行业专业化人才的匮乏,很多从业人员只能边干边学,在实践中摸索。除了正规学历教育,专业的IT培训机构主要是为IT行业提供非学历的培训。这些非学历的培训大多是由国际知名IT厂商的产品培训认证体系所统领。近年来我国IT行业培训认证教育领域的市场容量和市场发展速度都呈现快速增长的态势,主要有网络技术培训、数据库技术培训、软件开发技术培训等。这些都为IT人才的供给提供了有效的补充。②IT人才的需求分析及预测。IT产业的快速发展以及产业规模的不断扩大,使得行业对人才的需求呈现不断增长的态势。而我国IT人才总量的不足以及IT人才结构性矛盾的存在也使IT人才的需求更加突出。在整个人才市场上,IT人才的需求也一直处于上升的趋势。随着产业分工的不断细化,新兴产业门类的不断出现,对人才的专业化要求也在不断提高,一些重要行业以及一些新兴部门的人才需求尤为突出。大体上看,我国目前比较急需的IT人才主要有软件人才、信息安全人才、IC人才、网络存储人才等等。
1)软件人才。我国目前是全球第二大PC市场以及全球最大的IT硬件制造基地,但软件产业的发展还很落后,制约我国软件产业发展最主要的因素还是我国软件人才的匮乏。我国软件人才的缺乏不仅体现在数量上的不足,还体现在人才结构的不平衡上。在软件人才供给量方面,随着我国高等院校计算机相关专业扩大招生以及国家级软件示范学院的运作,为软件人才市场输送了更多的人才,这使得我国软件人才供给有了较大幅度的增长,总量供不应求的局面得到缓解,但与市场需求相比仍然有很大缺口。另外根据国际经验,软件产业的发展需要一支金字塔形的人才梯队,而我国软件队伍两端人才缺口巨大,中间人才严重过剩。作为低端的软件编码员短缺会增加软件开发的成本,而高级人才的缺乏则会直接影响软件开发的先进性和规范性。由于人才缺乏的原因,特别是高级尖端人才的匮乏,使得我国软件业自主版权的产品很少。国内市场中的系统软件和大部分支撑软件均被外国公司所控制,特别是系统软件几乎没有自主知识产权。
2)信息安全人才。当前,随着计算机的广泛应用、互联网的普及以及信息化进程的加快,信息安全问题已经引起人们愈来愈多的关注。信息安全保障能力不仅关系到IT产业能否实现高效率发展,还直接关系到国家安全和国家的长远利益,影响到国家政治、经济、军事、社会生活等各个方面。信息安全保障能力已成为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而随着人们对信息安全服务意识的增强,服务需求也在不断增加。因此,要构建我国的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必须大力发展自主技术,走自我发展的道路。而信息安全自主技术的开发离不开信息安全人才的培养,这也是信息安全产业发展的前提和保障。随着新兴的电子商务、电子政务和电子金融的发展,对信息安全专门人才的培养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IC人才。集成电路(简称IC)是现代信息产业的基础,对IT行业以及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带动效应,IC行业也是我国大力发展的产业。目前我国IC产业的发展还相对较弱,特别是设计开发能力很弱,缺乏关键核心技术和自主知识产权。而这与我国国内IC人才极度短缺、IC产业高级设计人才和工艺开发人才缺乏有着直接的关系。
4)网络存储人才。网络存储是一种全新的数据存储方式。随着Internet的普及,网络上的信息资源呈爆炸式增长的态势,数据存储的容量急剧扩大,数据存储的地域空间也不断扩大,存储市场正在成为IT行业的一大黄金市场。从全球范围看,存储市场已经走过市场导入阶段,正处在高速成长期。我国随着国家信息化建设的逐步深入,整个IT构架将从原来以计算为中心,逐步变为以数据为中心。网络存储在IT产业中也将占据愈加重要的地位。
随着网络存储的愈加重要以及高速发展,网络存储人才的需求急剧上升。而且除了IT企业外,金融、电信、证券、保险等行业,也都将成为网络存储人才的最大需求方。因为对这些以数据为生命线的行业而言,信息就是财富,信息的丢失就意味着企业的业务遭受致命的打击。他们需要专业的存储人才对系统进行维护,以保证系统的正常运行。与网络存储市场的高速发展相比,我国的网络存储人才则相对匮乏。网络存储行业对从业人员的技术水平和综合能力要求较高,行业内的人才孵化非常慢,因此行业内人才的供给严重滞后于市场的需求。由此可见,网络存储市场面临巨大的人才缺口。
二、加快我国IT人才培养的途径与方式
针对当前我国IT人才供求矛盾的突出问题,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到IT人才的培养是一项长期战略。要不断加大IT人才培养的力度,提高人才培养的规范化,注重人才结构的合理性,从而促进我国IT产业的快速发展。
(1)加大IT人才教育及培训力度,为IT产业发展提供人才保障。IT产业的快速发展客观上要求IT教育和IT培训要适应IT产业发展的要求。为此,我们要加强高等院校对IT人才学历教育的培养,同时也要加强对IT人才的非学历培训,多渠道地为IT产业培养专业化的人才,为IT产业提供充足的后备力量。在IT学历教育方面,要进一步扩大IT教育的规模,构建科学的教育培养体系,根据IT人才的成长规律,科学合理地规划IT人才的培养目标、知识结构和教学方式,提高IT教育的水平。要注重IT教育与产业发展需要相结合,结合IT产业的发展特点,处理好理论性与实践性的关系,使学生既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同时也具有必要的专业技能,更好地适应IT产业的发展需要。在IT培训方面,我们应加强与国际上一些有经验、有实力的培训机构的合作,通过取得培训授权等做法,与国际先进标准接轨,跟上行业发展的步伐,提高我国IT人才培训质量。
(2)注重人才培养的层次性以及人才结构的合理性。在加大IT人才培养力度的同时,要注重人才培养的层次性。任何产业都有不同层次的职位,需要通过不同的培养方式来满足产业发展的要求。针对IT行业高端人才和复合型人才缺乏的现状,应充分利用高校现有的教育资源,扩大相关专业硕士、博士招生数量,开展校企联合,扩大办学规模,满足行业对高层次人才的需求。同时,在高等学校非相关专业广泛开设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技术等课程,通过学科间的交叉和融合,为行业培养复合型人才。在初级人才方面,IT企业需求量最大的就是程序员和技术工人。程序员从事着最基础性工作,而且像项目分析师、程序设计师、应用人员等也大都是从程序员做起的,对于这类人才培养不能只依靠扩大高校计算机系的招生来解决,而是要通过专门的培训机构加大对这方面人才的培养。
(3)加强IT人才培养的专业化和规范化。针对IT产业人才需求的特殊性,在IT人才的培养上应强调专业化和规范化的标准,注重人才的专业水平和职业素养,避免那种面面俱到而又缺少针对性的培养方式,同时也不能完全采取专业培训式的实用主义做法。在人才培养上,一方面要处理好理论基础与专业技能之间的关系,另一方面要注重人才的能力培养,如协作能力、组织能力等,使人才能够真正地在适合的岗位上发挥作用。通过优化行业教育培训资源和社会教育培训资源,大力开展相关的职业资格培训和考试认证工作,逐步建立全国性规范的信息技术教育培训体系。
参考文献:
[1]沈昌祥.我国信息安全产业的发展[J].中国信息导报,2002(2).
[2]姜奇平,汪向东.信息化人才形势与中国面临的挑战[M].北京:社
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