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人才高地理论是关于人才发展的基础性理论,是改革开放以来人才理论创新成果之一,目前仍然处于发展完善的过程中。把我国建设成为国际人才高地,是人才强国的重要标志之一。我国人才高地建设目前主要处于吸引海外留学生归国服务阶段,人才理论工作者应着重对此展开创新研究,并对吸引外国人才、建设国际人才高地开展前瞻性研究。
关键词:人才高地;人才强国;人才发展;人才规律;理论创新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以及人才发展实践深入推进,人才强国成为我国主体战略之一。人才强国战略的目标,就是要把我国从一个人力资源大国建设成为一个人才强国。建设人才强国的过程,是一个不断解放思想、解放人才、解放生产力的过程,是一个不断培养、引进人才的过程,是一个不断积累、逐步做大做强的过程。人才强国的基础是人才高地建设,是先有一个个人才高地的隆起,进而从国家层面整体崛起而成为人才强国。
一、人才高地理论概述
(1)著名人才学学者叶忠海在《人才资源优化策略》一书中认为,人才高地即为人才发展的极核区、高势能区。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前院长王通讯认为,从语义学的角度看,人才高地是一种形象化的命名方法;从历史学的角度看,人才高地是一个动态演变过程;从经济学的角度看,人才高地又是人力资本的厚积之地;从文化学的角度看,构筑人才高地实际上是构建科学文化重镇。从国家发展战略的高度看,构筑人才高地还具有带动全局的重大意义。任何人才高地的构筑都是一个涉及面很广的宏大的社会系统工程,是一种整体性的人才资源开发。总体来说,人才高地就是人才数量多、素质优、结构好、效益高的区域,其内涵主要体现在人才数量分布的高密度、人才素质的高标准、人才结构的高对应、人才流动的高活力和人才产出的高效益上。人才高地的形成,不是主观意志使然,而是社会需求各种力量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
(2)人才高地理论的研究现状及其实践。随着新纪元的到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资源提出了更高要求,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成为共识。近年来,在人才高地理论的指导下,各地纷纷采取一系列举措,大力建设人才高地,以推动人才发展。从各地实践看,人才高地建设一般是在部分地区、部分领域,突破体制机制障碍,探索先行先试的特殊人才优惠政策,迅速集聚一批综合实力较强、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的高层次人才和创新团队,形成创新能力卓越、引领作用突出、团队效应显著、科研成果丰富、产学研紧密结合、创业环境优良的人才密集区。
(3)从人才高地到人才强国的跨越。从人才理论角度看,对人才强国内涵的认识经历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将人才强国看成是过程,走人才强国之路,大力提升国家核心竞争力和综合国力,核心是“人才兴国”;第二阶段,将人才强国看成是目标,核心是建成人才强国。人才强国战略,是我国建设实践的经验总结和对未来发展路径的必然选择。人才强国理论与人才高地理论一脉相承,是人才高地理论的发展和升华。人才强国是放眼世界,从国际竞争角度建设世界人才高地;人才高地主要是着眼区域发展,目的是在某地区(单位)或者行业内形成高层次优秀人才的集聚。人才强国是国内人才高地建设的旗帜和目标,是参与国际人才竞争的行动纲领。人才强国以整个民族国家为建设主体,人才高地则以地区、单位、行业为建设主体。
优秀人才在城市的聚集可以吸引更多的人才闻讯而来,城市最终将拥有丰富的人才资源而获得人才资源的规模效应。因此,人才竞争力直接决定一个城市、一个地区的竞争力,也决定吸引和集聚人才的影响力。一个地区通过人才高地建设吸引人才,带动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而经济社会的发展又反过来促进人才集聚。各人才高地是吸引和集聚人才的点,通过人才的规模效应和集聚效应的量变引起质变,最终各地人才高地的点汇聚成全国人才强国的面。
理论研究和各地实践反映出,人才高地和人才强国具有内在的必然联系。人才强国从人才高地起步,通过人才高地建设实现人才强市、人才强省,最终实现人才强国。人才高地是人才强国建设的切入点和有力抓手,人才强国是人才高地建设的国家目标。人才高地建设包括人才培养和人才引进两个方面,单从人才引进角度看,人才高地的形成历经吸引国内人才、吸引海外华人、吸引国际人才三个阶段。当到了第三个阶段,国际精英蜂拥而至,国际人才高地成为我国人才强国的重要标志,那时我国一定会跻身世界强国之林。
二、人才高地的三个发展阶段
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相适应,各地人才工作呈现出阶段性特点,人才发展的着力点也处于变化调整之中。总结各地经验,可以明显看出人才高地建设实际上历经了国内人才集聚、海外华人集聚和国际人才集聚三个发展阶段。
(1)第一阶段:国内人才集聚阶段。20世纪80年代,我国确立了改革开放的基本方针,实施了沿海开放战略。国家在沿海地区设立经济特区、开放城市和经济开放区,经济发展的加速和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对人才的需求大为增加。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如果没有全国人才的流动和集聚,就不可能有深圳、上海等地经济的高速发展。人才高地建设的第一阶段,显示出以国内人才集聚为主的特征。
(2)第二阶段:海外华人集聚阶段。据教育部统计结果显示,我国各类出国留学人员总数超过百万人,而留学回国人员总数仅为几十万人,以留学身份出国,海外积蓄了大量优秀人才。而与此同时,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对高层次人才的需求日益迫切。在这种情况下,我国人才工作重点开始转向引进海外人才。因此,可以说我国人才高地建设的第二个阶段,就是引进海外高层次华人人才阶段。当前,我国人才高地建设处于这一阶段的重点推进期。为大力吸引留学人员回国创新创业,各地进行了建设“人才特区”的实践探索。人才特区,是各地为了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大力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变资源驱动、投资驱动为创新驱动,以人才引领经济发展的有益探索。从各地实践来看,人才特区是吸纳海外高层次人才回国创新创业,建设产业人才高地的重要途径,人才特区理论是人才高地理论的新拓展。
(3)第三阶段:国际人才集聚阶段。在经济全球化趋势下,商品、资金、技术、劳动力等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大规模迅速流动,到国外工作生活的人越来越多。我国在大力吸引留学人才回国的同时,也极为重视引进外国人才与智力。经济全球化时代的主旋律是国际化,而人才国际化作为其核心组成部分,将是各国人才发展的必然趋势。我国要建设人才强国,必然要走人才国际化道路,建设国际人才高地。国际竞争的核心是人才竞争,目前发达国家都在制定各种优惠政策,拼命争夺高素质人才。我国要面向国际市场进行生产,要利用国际资源加快发展,要借助国际先进技术推动产业升级,必须积极参与国际人才竞争,大力吸纳国际人才,加快推进人才国际化。
三、人才发展理论的研究重点
新形势下,总结人才高地理论在各地的实践,研究各个阶段碰到的问题,以推动人才强国建设,体现了人才发展理论创新的时代意义和实践价值。
(1)人才高地集聚国内人才阶段,需要解决的根本问题是人才的自由流动。这一阶段人才工作的重点是人才资源的合理配置,激发各类人才的工作积极性,需要解决的根本问题是实现人才的自由流动。通过解放思想,深化理论研究,创新工作实践,这一问题得到了很好解决,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尽管人才高地建设第一阶段已经顺利完成,但在人才流动方面仍有三个问题需要解决。一是人才流向,就是引导人才向农村基层和艰苦边远地区流动。这是国内人才集聚后期必须要解决的一个问题。二是人才体制,就是要破除影响人才流动的管理制度。三是人才服务,在建立统一规范、更加开放的人力资源市场的基础上,积极培育专业化人才服务机构,提供国际化人才市场服务。这些体制性、政策性问题,直接影响人才总量、人才质量、人才结构、人才效用等人才强国具体指标能否最终实现,需要进行系统深入的研究。
(2)人才高地集聚海外华人阶段,需要解决人才价值实现、人才评价、人才发展三个问题。人才学学科的兴起,人才发展理论的创新,极大地促进了我国改革开放事业,给社会经济文化建设注入了巨大的活力。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和新情况、新问题的出现,人才高地建设进入了新阶段,人才发展理论亟待第二次创新。这一阶段的经济工作重点是转型升级、创新创业,人才工作的重点在于吸引海外华人和留学人员归国。人才发展理论应主要围绕人才价值实现、人才评价、人才发展三个问题进行理论创新。
人才价值实现创新。《左传》云:“大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这是中国学人传统的人生价值观,至今不废。国外曾有学者提出的需要层次理论认为,人最高层次的需要就是自我实现。高层次人才更是拥有强烈的干事创业思想,建设人才高地就是要帮助人才实现其自身价值。人才价值实现,首先要使英雄有用武之地,要为人才提供施展才华的机会。各地区要用机会牵引人才,用人才牵引更大的机会,根据区域产业特点形成人才优势,构筑人才高地。人才价值的实现,还有赖于社会评价和社会认可。只有科学准确地评价人才、鉴别人才,才能做到人尽其才、人职匹配,提高人才效益。对此,要建立健全社会承认机制,根据人才成长规律,构建科学化、社会化的人才评价发现机制。在评价机制建设方面,要突出专业技术工作的实际水平和创新能力,建立和完善以品德、知识、能力、业绩为主要内容的评价标准。
人才发展创新。劳动经济学理论认为,当预期收益大于流动所需要的心理成本和货币成本时,就会发生人才流动。如果一个国家、地区能够持久、稳定地保持对人才发展的尊重,那么,这个国家或地区就会形成人才集聚效应。各级政府特别是企业等用人主体要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人才资本是第一资本的观念,营造宽松环境,鼓励人才敢于冒尖,形成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劳动、尊重创造的良好社会氛围;要加强人才政策环境建设,给所有人才以平等的机会,把贡献与成果作为检验人才的唯一标准,鼓励大家勇于展现自己,乐于创造,创造一个人人都可以发展成才的政策环境。
(3)人才高地集聚国际人才阶段,需要开展前瞻性研究。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引进海外人才方面积累了许多经验,但主要局限于引进本国的留学人才。当今人才的竞争是全球人才的竞争,而非局限于一国一地,要想成为人才强国,仅仅依赖本国的人才资源远远不够。因此,如何引进外国人才将成为下一阶段人才发展理论创新面对的问题。人才高地吸引海外华人阶段,虽然参与的也是国际人才市场的竞争,但有其特殊性。因为海外华人和出国留学人员都具有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他们与国内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而在人才高地集聚国际人才阶段,如何引进不同民族、不同文化、不同信仰的国际人才,需要人才理论工作者就此开展相关研究。一是要重点研究引进创新型科技人才特别是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长期以来,我国将引进海外人才的重点放在外国退休专家及一般海外人才上,这与我国当时的国情与国力是基本相适应的。但随着我国创新型国家建设的推进,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引进一批适合我国当前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重量级人才。二是要开拓国际化的人才市场。通过市场机制在全球范围内配置人才,收入分配向国际水平靠拢,实现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的国际互认,探索国际化人才管理制度,完善国际化人才发展环境。三是要加强引进外国人才的法制建设,使引智工作走向制度化、规范化、法制化。
参考文献:
[1]王通讯.人才高地建设的理论与途径[J].北京:中国人才,2008(2).
[2]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2005中国人才报告[M].北京:北京人民出
版社,2005.
[3]沈荣华.人才引进与保持[M].北京:党建读物出版社,2008.
(江苏教育学院,中国人才研究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