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本课程的开展利于学生成长成才

2013-12-29 00:00:00王青莲
成才之路 2013年26期

我国地域广阔,教育发展呈现不平衡现象,教育条件和环境也不尽相同,对体育教学的开展也造成了困难。然而随着社会和教育环境产生的变化,高中体育教学面临机遇和挑战,高中体育教学急切呼唤校本课程的实施以促进体育教学的发展,促进学生快乐成长,健康成才。

一、健全高中体育校本课程实施制度

(1)建立教研组长、备课组长听课制度,掌握体育课教学中的情况,及时解决问题。有的放矢,有针对性地听课,课后和任课教师及时交换意见,及时反馈,及时做出评价,以促进教学。

(2)建全教研组与备课组教研活动制度。要求各教研活动要有活动计划,而且要认真记录每一次活动情况。抓好教育理论学习,有计划有目的地开展体育学科专题研究,围绕重点专题研究开展听课、举办观摩活动。

(3)认真总结本学科行之有效的经验,进行交流、宣传、推广,组织本学科教师参加有关的继续教育学习。建立教师参加校本课程教研制度。

(4)健全对话交流制度,在确定的时间里,按制定的活动计划,有准备、有安排、有步骤地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研讨交流活动。这样,可促进教师对校本课程的全面交流,促进教师对课标的自觉学习、对教材的深入理解,可提高教师们教学的预见水平及教研水平。

二、编写校本教材,让教师在与文本对话中提高专业水平

首先要做好“校本教材”的资料收集,探索体育校本课程的编写。还可以聘请学生担当品味师,不断修改。当然,由于受到教师水平及时间的限制,存有许多的不足之处,但对于教师来说,校本教材的开发意味着一种机会,即教师都有机会得到发展,教师在参与校本开发的实践和反思中,将逐步加强对学校的认同意识,提高教师的归属感,形成课程意识、掌握课程技术并加快专业发展的进程。

三、抓住核心因素,让教师在自我反思中起步

在制订校本课程教研组计划和备课组计划的同时,积极培养反思教学的意识,自觉把自己作为研究对象,研究、反省、思考、探索能解决自己问题的教学理念、教学行为以及教学效果等要素,促进教师不断地更新教学观念,改进教学行为,提高教学水平,促进专业发展,向“反思型”教师迈进。

要建立反思制度,引导教师积极进行教学反思。可本着“实行个别化设计,倡导创新设计,注重教学反思”的原则,着重强调检查教师所写的教学反思笔记、课后随感等内容。同时,通过改革课堂教学评价方法及创设案例、论文评比交流,以促进教师积极进行教学反思,从而提高教师的教学反思能力和水平。

四、倡导团队精神,让教师在同伴互助中成长

教师互助合作是校本研究的标志和灵魂。校本研究在强调教师自我反思的同时,提倡开放自己,加强教师之间以及在课程实施等教学活动上的专业切磋、协调合作、共同分享、互相学习、彼此支持、共同成长。

(1)开展集体备课活动。在这个时间里,按制订的活动计划,有准备、有安排、有步骤地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研讨交流活动。其中最主要的内容之一就是开展集体备课研讨活动。可以年级为单位确立备课组,在备课组中,通过研究课标、学生、教材,查找资料,并要求高质量地完成初备的基础工作。在此基础上,由主备人说课、备课组成员讨论及评议,充分发挥集体备课力量,让教师们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再进行全面修改,促进教师对教材的全面交流。每位教师再结合自己的风格和本班学生实际补充修改调整。最后,还要求对教学效果进行全面反思,找出成功之处与不足,作好记载,以利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2)开展“每师一课”“体育教学能手”评比听、评、研活动。开展校本研究是促进教育教学质量提高的有效形式,其基本阵地在于课堂。可组织开展“每师一课”和“体育教学能手”评比活动。要求所有教师围绕各自研究的专题或近期困绕自己的教学难题,按“问题、设计、行动、反思”等基本环节,先后分别承担授课、说课、评课、反思任务,掀起“听、评、研”活动的高潮。

(3)开展教学案例、论文评比交流活动。通过开展教学案例、论文评比交流活动,组织教师把自己在教育教学改革中的体会,失败的教训,与同伴交流,并进行深入的分析,思考教育方法的有效性。这样尽可能发挥身边资源的最大可用优势,通过这样一种经验的分享,提升自己的经验,借鉴和吸收他人的经验,从而起到互相促进的作用。

(4)开展各类教师交流活动。可组织教学观摩、问题会诊、专题研究、与专家对话、教育沙龙等活动。如教育沙龙,由教师们自己征集话题,现场轮番作即兴发言,所谈论话题的来源都直接从教师最关注的典型教育现象中产生。此外,还要尽可能地组织教师进行一些相关的竞赛,为各位教师提供体育技能展示的舞台,也让他们在活动中提高示范能力等专业基本功。这些活动会让教师在实践与探索中体验团结协作的乐趣,从而让大家在切磋、协调和合作中,实现了交流经验、互相学习、彼此支持、共同成长,为培养祖国需要的人才贡献智慧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