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探究活动现状及其对策探讨

2013-12-29 00:00:00管照生刘汝才张冠锋
成才之路 2013年26期

摘 要:小学科学课探究活动是目前小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启发式科学探究活动来增强学生对事物的好奇心和学习的积极性。由于小学生自身有一定的对事物的认知,科学探究活动的开展有助于将学生的认知转化为实实在在的知识,并让学生在活动中开拓思维,通过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加深对新课标课程的学习。

关键词:小学科学;探究活动;现状及其对策

在小学的科学探究活动中,教师往往分不清探究活动的主题,在一堂课中有很多教学重点,如何更好地将小学科学探究活动实践到每一个课程中去是目前教学所面临的难题。我们知道该活动的主旨是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积极倡导小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活动为主的学习活动。但是目前为止,很少有教师能够做到通过科学探究活动,来激发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一、小学科学探究活动现存的问题

(1)教学注重结论、忽略学生的问题。在教学的理念上,教师是教学的主体,往往造成教师的“填鸭式”教学的现象发生,虽然教师能重视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但在课堂教学上还是普遍存在学生提出问题走形式的现象。当学生所提出问题与教学目标和学习方向没有关联的时候,教师则会表现得很不耐烦,甚至批评学生。这是由于教师没有完全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体,只注重教学的结论结果,缺少用心去呵护和引导,导致小学生没有一个可靠的心理环境。随着时间的增长,学生逐渐出现不想问、不爱问、不敢问的现象,这种现象在小学科学探究活动中带有一定的普遍性。

(2)学生缺少疑问的意识。在科学探究活动中涉及的方面是很广泛的,在学习的过程中由老师示意学生提出疑问,然后学生进行一些探讨,最终再由学生自己做出归纳,让他们更加深刻地明白自己所提出的疑问,这样在无形中就增加了科学探究活动的实用性。疑问意识是一种心理状态,而发现疑问、提出疑问则是一种能力。小学生在生活中无论是理性知识还是感性知识的积累相对比较少,而疑问的产生与信息量的积累多少有着一定的关系。事实表明大多数小学生在课堂上都会有思维的困惑,但他们对提问的方式、内容叙述没有掌握必要的技巧,也就不知从何说起才能与课堂老师的主题思想相关,以至于课堂上大多数学生缺少疑问的意识。

(3)忽视小学生认知水平差异。对于小学生而言,由于受家庭等原因的影响,他们的认知也是存在一定的差距。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往往忽略一些认知水平较低的学生,往往将目光放在优异的学生身上。在科学探究活动的过程中,往往最终采纳优异学生的观点,对相对意识较差的学生也不予以鼓励,使小学科学教学出现分层的现象,不能很好地启发所有学生的思维。这样的科学探究活动显然缺少教学民主精神。

二、小学科学探究活动的对策探讨

(1)教师进行感情教学、创造学生和谐心理环境。由于探究活动的本质在于教师要结合各种探究内容来进行,教师必须适当地引导学生认识科学过程各要素,因为人天生具有一种好奇心和求知欲,这种本能更多地体现在小学生身上,也正是学生提问的内在动机。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投入感情来教学,不能将教学当作必须完成的工作来做,而是一份责任。在建立一个轻松愉悦的教学环境、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的基础上,教师还要用心去经营探究活动,教师作为启蒙老师要像母亲一样有爱心、有耐心,这样才能让孩子在科学探究活动的进行中学到更多的知识,开阔他们的视野,给他们营造良好的心理环境。

(2)教学进程为主,部分疑问为辅的教学模式。小学生提问意识的欠缺是伴随着他们内心的困惑而逐步形成的。我们知道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都会有教学主题进程,小学生由于思维比较活跃,容易出现提出的问题与课程无关的现象,这时教师要做出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引导,把话题转移到课程中去。这样不仅增加了课堂的活跃也增强了学生敢于提出问题的意识。以此逐渐培养出学生会提问题,合理提出问题。另外,课程中学生会纠结于自己提出的问题到底是为什么,却不去动脑思考,这时老师应该教会学生思考,通过诱导来调动他们的思维,并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交流,有想法就说出来,并通过同学之间的交流最后做出正确的选择,教师进行辅助工作。教师要在科学认识活动的某一阶段让学生提出一个有针对的问题,经常对学生进行提出一般性的问题的锻炼,也就是让学生在课堂中学到现实中去。

(3)发挥每位学生的优点,设置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科学探究活动是让每个学生自己去体验、经历探究的过程,当然在这个过程中每个学生都会有不同的体验和经历。每个学生的学习风格和学习优势都是不一样的。因此,他们有自己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方式,设置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规定了不同层次学生的探究任务,从而来满足他们不同的探究需要。在课堂教学中,营造民主平等、宽松愉悦的学习环境和气氛,使学生产生自觉参与科学探究活动的欲望,因此,不同的学习标准,更有利于调动全体学生的认知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使他们各有所长,充分调动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让他们在共同的学习中得到提升。

总之,科学探究活动的形式是多样的,学生是否真正地进行探究,关键在于教师能否充分发挥自身能力,能否真正理解科学探究的本质特征,同时使之合理地应用在教学过程中。始终坚持学生是探究活动的主体,教师自身也要增强自身的综合素质,体会科学方法的多样性,认识科学知识的实用性本质特征,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敢于怀疑、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全面发展学生的综合实力。

参考文献:

[1]金华.问题意识的培养[J].天津教育,2006(11).

[2]魏欣.小学科学课探究活动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J].世界教

育信息,2007(3).

[3]张俊.小学科学探究活动的优化呈现策略[J].教育实践与研

究,2013(1).

[4]胡宁英.对小学科学课探究活动的认识[J].生命世界,200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