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职业学校学生学习成绩差,而教师又大都拘泥于传统的教学方法,学生不喜欢上文化课。探究一种有效的方法,让学生喜欢语文课,提升学生思想空间,取得令人满意的成绩,是摆在每一位职高语文教师面前的课题。
关键词:职高;培养;语文课教学
一、用激情感染学生,引领他们走进语文的天地
激情,即指具有爆发力的情感。我们在教学中正是需要有这样一种强烈的情感,释放我们炽烈的热情,感染我们的学生。
一个说话少气无力,容颜老气横秋,上课仅仅止于完成任务,自己都不知所云的教师,产生不了激情。一个游离于学生之外、教师职业道德之外的教师,产生不了激情。我们面对的是生龙活虎的中学生,我们面对的是不被人看重的职高生,顺理成章地接受知识似乎是不大可能的事,那么教师上课的激情无疑就成为课堂联络双方的重要纽带。
史铁生《合欢树》的凝重深沉、苏轼《赤壁怀古》的激越雄浑、海明威《老人与海》的勇敢执着、柳永《雨霖铃》的凄感忧伤等等无不形成一幅幅激情四溢的画面,让我们尽情地挥写描摹,从而产生情感共鸣,为语文学习提供情感铺垫和心理准备。通过对文本的阅读、感悟,达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用幽默的语言吸引学生,激发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
高中生喜欢平易近人、知识渊博且幽默风趣的老师,那种学究型的,陈腐古板的教师只能让人望而生畏,他们也绝不可能走进学生的心灵,去了解学生,接纳学生。讲到《胡同文化》时,说到老北京住户的房子破旧下雨天漏水,可以穿插郭德纲的相声片段,“一下雨算要了亲命了,外面不下,屋里小下。外面小下,屋里大下。有时候屋里下的实在太大了,全家人都到街上避雨去了。”在引发学生笑的同时,也对老北京人的居住环境的艰辛有了一个更形象的认识。讲到《诗经·静女》时,可以穿插人类爱情的伟大美好“你来自北京周口,我来自云南元谋,牵着你毛茸茸的小手,温柔的亲上一口,啊,是爱情让我们直立行走。”学生记忆深刻,理解透彻,这又顶得上多少乏味的说教。
语文不仅是一门功课,更是一门技能,通过教师的语言魅力,学生可以透过课本去触摸语文的博大精深,不知不觉间沉入语文五彩的世界。正如魏书生自己所讲“每堂课都要让学生有笑声”。这种笑就会自然而然地营造一种良好的课堂气氛,在这种气氛中学生的学习兴趣就会得到激发,学生在愉快中迅速掌握知识。
三、用现代教育技术渗透课堂,创造丰富而轻松的语文学习环境
现代教育技术可以集声、文、图、像于一体,使知识信息来源丰富,且容量大,内容充实,形象生动而更具吸引力。为学生创设一种喜闻乐见的、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使学生处于一种亲切的情境中。这样,就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从一定程度上消除了学生听课造成的疲劳和紧张。使学生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交互促进、共同发展。让学生可以在良好状态下,自主地、积极地学习,从而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新技术使教学方式由课堂讲授为主逐渐转变成学生运用计算机手段主动获取信息知识和教师讲授相结合。教师顺应了这一趋势,就能极大地丰富教学手段,改善教学环境,促进教学内容、方法及手段的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益。因此,在教学中,要充分运用电教手段,使学生更好地把握课文内容,深刻理解人物的性格特征。
对一些优美的写景散文,教师可以凭借幻灯、配乐朗诵、多媒体演示等手段,创设文中情境,让学生融情入境,激发学生在美好的心境中感受大自然之美,唤起学习的兴趣。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李乐薇的《我的空中楼阁》等经典散文,单凭教师的讲解,语言难免苍白无力,很难把学生引入其中的意境。如果配以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充分调动学生的听觉、视觉、味觉,让他们在梦幻般的课堂氛围中陶醉、沉迷,他们会在润物无声中获得知识,受到心灵的熏陶。
四、关注个体存在的价值,用爱心激励学生进步
在普通人的眼里,中考后走进职业学校的学生,一准是学习成绩,道德品质双差生。他们在心理上也难免会把自己放在另一个天地去灰暗地生活。我们的教育制度,我们的教师,都习惯了对尖子生的培养,而忽视了对所谓差生的关注。我们知道,每个人都有着巨大的可塑性,只要你充分地信任他学习的潜能,他就能够如你所期望的一般,取得惊人的成绩。然而,生活中,我们的老师,我们的家长总是对职校生抱有一种永不磨灭的看法,就是他天生的不足,而不能用关爱和欣赏的眼光去关注他们的点滴成长。尽管他们暂时可能和普高生相比学识上有点高下的差别,但是他们的人格是绝对平等的,期望他人尊重的心情是一样的。要知道,对教师来说,一个学生只是他众多教育对象中的一员,然而,对于学生和他的家庭来说,他就是百分之百。所以,关注每一个个体,教育就是要让所有学生能最大程度地发挥出他们可能的潜质,获得最大的进步。教育的本质要求我们不能舍弃任何一个学生,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
五、运用课外学习活动扩展学生语文学习兴趣
语文课外活动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充分运用课外活动可以进一步扩展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1)课外阅读。如《读者》中大量哲理性的文章,对学生思想情感能产生深远的影响。《小故事大道理》中短小精悍启迪人智慧,也能不断积累写作素材。
(2)课外写作。以教材为出发点逐步扩展。很多课文结尾处都意犹未尽,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补充内容。如《项链》,最后弗莱思节夫人把项链还给了玛蒂尔德了吗?学生可以合理地进行续写。如《哦,香雪》,也可以让学生结合新的形势下台儿沟出现的新变化,续写香雪作为新主人公的新活动。
(3)课外听说。常规化举办班级课前五分钟演讲会,针对学生各种思想行为习惯发表见解;学习过诗歌散文单元后进行一次朗诵比赛,提高艺术欣赏能力和朗诵技巧,培养语言表达和写作能力。
(4)组织学生进行社会调查。这是职高生最感兴趣的第二课堂。语文教师要善于培养学生的兴趣,并予以正确引导。教师应该充分利用语文课外活动,积极创设意境,调动学生思维,增加其兴趣的广度,增强其兴趣的持久性,努力发挥其有效兴趣。
只要关心职高生,让语文走近他们的生活,他们离成功也会很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