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堂是一个富有诗意、生命以及内蕴的场所。在这里潜伏着很多的契机,只要教师用敏锐的视角和教育的睿智等去仔细捕捉,就会有许多意想不到的“亮点”出现,让课堂韵味十足。那如何才能使你的课堂亮点频出呢?
一、体味“偶然”承载的惊喜
其实,我们的语文课堂常常存在着辛弃疾的那种“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惊喜。对这份“偶然”所承载的惊喜,我们该如何去体味、挖掘?我觉得只要教师能够把握住“偶然”的生长点,一定会让自己的语文课堂充满嚼劲。记得有一次下午,第二节课是我的语文课,第一节课是科学课。由于下午的课孩子们的状态不怎么好,我计划让学生读课外读物,并写好读书笔记。学生自身的积累有时比教师的讲授更重要。上课铃声打响后,我以为迎接我的一定是昏昏欲睡的学生。谁知道进入教室后的景象跟我想象中的画面完全相反,孩子们个个生龙活虎:有的在用镜子看书,有的在对着镜子在本子上写字,有的在用镜子玩“打靶”游戏……原来他们刚刚学过了“照镜子”一课,大家还沉浸在玩镜子的氛围中呢!小小的镜子藏着大大的学问,太神奇了。我没有喊停,而是静静地看着他们把弄着镜子。他们的玩法五花八门。从他们的眼睛里我也能读出他们的发现也是层出不穷,他们真是太棒了。在孩子的面前,我觉得自己有点显笨了。如果让我来玩,我还真想不出那么多的花式。等他们玩完后,我把课堂留给了他们,让他们到讲台上来展示他们的发现。而我则在旁边引导学生认真观察,为接下来的写作提供素材。这些孩子一个个站到讲台上,神情是既骄傲又快乐,伴随着花样繁多的玩法,还诞生了一个又一个神奇的发现……我惊讶于孩子的想象力,我又一次的提醒自己:千万不要让这些孩子在自己的手下失去了自我,作为教师要时刻保护他们这颗充满想象的童心!学生是有着独立思维和无限创造力的生命个体,他们体内蕴藏着无数灵感的火花,需要教师及时把握。这节课我及时改变了教学内容,把握灵动的资源为写话服务,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二、挖掘“分歧”富含的价值
课堂教学实践中即时生成的资源有很多,有生动的情境、有趣的问题、独到的见解等。教师不能只是停留在捕捉的层面,而应该积极关注它们,合理地进行价值引导,让孩子们在多元价值中学会正确的取舍,在真实的体验和感受中培养他们的人文素养。有一次,在跟学生讲述“台湾的人民和我们心连心”时,一个学生站起来说:“老师,台湾和我们不是一家子,奥运会上他们都不和我们一起比赛,我们和他们不是一条心。”面对这个逸出的旁支,我没有紧张,也没有立即对这个学生说不,而是给学生介绍台湾人民和大陆人民互相帮助、互相支持的一些事例,然后让学生展开讨论,并引导学生理解到:台湾人民虽然住在海峡的那边,暂时还没有回到祖国母亲的怀抱,但一湾浅浅的海峡割不断台湾人民与我们的亲情,他们永远与我们心连着心。在这个教学环节中,面对分歧我没有抛开,没有忽悠着留到课后,也没有教师自己一言堂地阐述,而是珍惜这个难得的资源,挖掘着分歧所富含的价值,在“润物无声”的巧妙引导中悄然达成目标,让课堂进入了“柳暗花明又一村”的至高境界。
三、品出作品深藏的意蕴
语文教材中的作品几乎每一篇都深藏着意蕴。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一定要陪着孩子细细地品读,也就是引导学生反复地读、比较着读、多角度读,读词、读句、读修辞、读特色等,从而读出意境、读出情味、读得满嘴留香。教师只要领着孩子仔细品味,就一定会有意想不到的惊喜,这就是语文的“美在含蓄中”的神奇之处。如在教学《珍珠鸟》一课时,我效仿薛法根老师的一些教学艺术,课的一开始就让学生读课文,然后结合课文中的描写用自己的话去描述珍珠鸟是怎样的一种鸟。学生有的说珍珠鸟红嘴红脚,灰蓝色的毛;有的说珍珠鸟后背上长着珍珠似的白点,特别美丽……学生的回答丰富多彩,又紧扣文本,汇总了他们在初读文本后的零星认识。在说对珍珠鸟的初步印象时,有学生说它胆子小,有学生说它胆子大。我没有作出评价,而是让学生再读课文,找出文本中关于珍珠鸟胆子的句子。有的学生找出:“我把它挂在窗前,一盆吊兰的垂蔓蒙盖在鸟笼上,珍珠鸟就像躲进幽深的丛林一样安全。”说明珍珠鸟是胆子小的,因为它只有在躲进幽深的丛林时候才会感到安全;也有学生说从主人对珍珠鸟细心的照料中也可以看出珍珠鸟的胆小,人一般只会细心照料胆小者;但还有学生大声读起了文本的第四自然段:“小家伙在屋子里飞来飞去,一会儿……一会儿……”这时我巧妙引导:“珍珠鸟有时候看似胆子大,有时候又看似胆子小,让我们来细读第四自然段的第一句话,边读边悟,体会字里行间的言外之意和言中之情。”读后,我和学生一起分析:一个“只”字写出珍珠鸟原来胆子不大;三个“一会儿”写出了珍珠鸟的淘气,它就像淘气的孩子一样,在爱的环境下胆子会越来越大。细读一个“只”、三个“一会儿”,梳理了由“怕”到“依赖”的过程,这是非常有效的文本细读,读出文本的意蕴。
语文课堂是灵动的、鲜活的,需要教师在课堂上多些洞察、多些智慧,抓住契机,巧用策略,让语文课堂亮点频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