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程标准的修订版在识字方面提出明确的修订意见:多认少写是识字的原则,多渠道识字是识字的途径,识用结合的识字教学方法是达成识字目标的方法。因此,在识字教学中植入故事元素,让学生在“玩”故事、“演”故事、读故事、编故事中快乐识字,使识字课堂生机勃勃,这能调动学生识字的积极性,让学生在愉悦的情境中,在自信的心态下学习汉字,习得识字方法,取得较好的学习效果。
一、“玩”故事,动手动脑,乐中识字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不断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才能使他们轻松愉快地学习。低年级孩子年龄小,有意注意持续的时间很短,教师要在课堂上牢牢抓住他们的注意力,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我遵循教学的直观性原则,根据教材内容,创设各种故事情境,让孩子们或和文中的主人公参加模拟活动,或和文中的主人公展开模拟竞赛,在活动中识字。
如在教学人教版第一册《平平搭积木》这一课的生字时,我进行了这样的设计:
1.揭题导入
平平是一位搭积木的高手,你们想不想学一学他搭积木的本领?(想)那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平平搭积木》。平平说了,想向他学搭积木,得先过三关。你们敢挑战吗?(想)
2.巧搭积木识字词
第一关:快搭生字
(1)这是12个打乱了顺序的生字部件,谁能把他们搭成6个生字?20秒内搭完者过关。
(2)为了更好地闯关,先准备3分钟。
(3)在20秒内搭生字闯关。
第二关:巧搭词语
这些搭好的生字还能搭成词语,你们能把它们都搭成词语吗?搭成词语者闯关成功。
第三关:搭词成句
这些搭好的词语还能搭成句子,你们能把它们都搭成句子吗?搭成句子者闯关成功。
识字被放在搭积木闯关的游戏情境中进行。孩子们天生喜爱故事,现在每个孩子都成了故事的主人公,在游戏中尽情地玩,积极投身于识字闯关活动中,在“搭生字,搭词语,搭句子”的活动中反复与生字见面,识记生字,同时在搭词语、搭句子时自然而然地感受到大部分词是由字构成的,句子是由字和词构成的这一特点。
根据教材内容设计的游戏情境还有做一做、赛一赛、画一画等。这些生动有趣的故事情境,能让孩子们在整个识字过程中学得快乐,记得深刻。
二、“演”故事,举一反三,字理识字
从汉字的造字法来看,有象形、指事、会意、形声等几种,每一个汉字都含有丰富的意思,有着各自的字理和一定的规律。教学时,我们要适当运用字理,帮助学生进行归类,通过识一个,带出一组。这既对学生提高识记效果有很大的帮助,又可以让学生举一反三,扩大识字的范围。
如在教学人教版第一册《自己去吧》一文时,我设计了如下环节:
创设情境:现在,我们都是小鸭了,让我们一起学习游泳吧。
(1)课件出示情境图:我们是生字王国的成员,但是刚才下河游泳时,我们把衣服弄丢了,你们能帮我们找到衣服吗?
课件出示相关生字部件:奚、可、工、罙、每、永、斿、戋。
(2)他们到底穿什么衣服呢?先在书上找找看。
(3)学生互相交流。
课件出示加上部首后的生字:溪、河、江、深、海、泳、游、浅。
(4)想一想:为什么他们都带了“氵”呢?(这些字都和水有关)
教师小结:带有“氵”的字,大部分都和水有关,那带“木”字旁的字可能和什么有关呢?带有“讠”的字呢?在认识新字时,我们可以根据它们的部首推测它们的意思,还可以根据另一部分来推测它们的读音。
孩子们全身心地投入故事中,不但帮生字宝宝找到了“衣服”——部首,而且在探究这些生字宝宝为什么都带有“氵”这个问题时,发现了这些生字都和水有关的特点。通过这样的探究,孩子们对这些字的印象特别深,而且还认识了多个带有“氵”的字。教师的适时小结,让孩子们明白识字时,不但可以根据部首推测意思,还可以根据另一部分推测读音。孩子们在这样的演绎故事中,根据字理习得识字的方法。
把带有共同点的字进行有意识的归类,通过比较,了解字理,能提高识记的效果,有利于学生区分形近字。运用字理识字,既有助于学生将新旧知识衔接起来,对识字结构有一定的认识,又有助于学生触类旁通,拓宽识字面。
三、读故事,多次见面,复现识字
心理学家研究表明,儿童识字有着这样的特点:识字犹如拍照,无需细致地分析,只需经常见面,在复现中自然认识生字。因此,在识字教学中,我们要拓宽渠道,提高学生无意识识字的能力。
教学中,我们可以将学生要学的汉字编成儿歌、小诗、谜语等,在教学环节中复现,让学生自然认识。
在教学《雨点儿》一文时,我把生字写进一封感谢信中:亲爱的雨点儿:
谢谢你们从云彩里飘落下来,让空气更清新,让大地更多彩。要问谁最好,我们会回答:雨点儿最好!
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揭示:遗忘的进程是不均衡的,在识记的最初阶段遗忘速度最快,以后逐渐变慢。根据记忆的这一遗忘规律,我们要运用多种形式及时复习、巩固所学的生字,使学生更加牢固地掌握学过的生字。通过编儿歌、谜语、故事等方法,让生字与孩子们不断见面,孩子们不再觉得识字课枯燥乏味,自然地认识了生字。
四、编故事,学以致用,用中识字
孩子天生就有着丰富的想象力,爱幻想,爱编故事。根据儿童的这一心理特点,我都会在课程学习结束时开展创编故事擂台赛:编写一个故事,看谁用的生字多。
孩子们编的故事很精彩,有的孩子还尝试着编系列故事。
故事一:
夜晚过去了,羊村的早晨特别安静。喜羊羊来到田野,阳光暖暖地照着大地,白白的霜不见了。它朝远处望了望,咦,那个低着头,穿着灰衣服的是谁呢?瞧它沉思的样子,可能是在想故事大赛的事吧。喜羊羊再仔细一看,呀,是灰太狼!它打扮成老农的样子,我得赶快去羊村报信。
故事二:
灰太狼突然拐了一个弯,一闪身,消失了。喜羊羊连忙追了出去,一直追到河边。可是,河边只有一条船。
喜羊羊东张西望,突然看见树底下有一颗蓝色的星星躺在那儿。
灰太狼哪去了呢?这颗蓝色的星星又是谁的呢?一连串的问号出现在了喜羊羊的心头。
(加着重号的字分别是《古诗两首》和《小小的船》中的生字)
这样的作业既有趣,又富有挑战性。孩子们充分地开动脑筋,在编故事的过程中,竭尽全力地用上课本中新认识的生字。编好后,孩子们一遍遍地阅读,检查用了几个生字。这样一次次地认读,在不知不觉中,生字变成了熟字。我又让孩子们分享自编的故事。孩子们在快乐地享受各自的智慧成果时,不断地辨认所用的生字,生字就这样被毫无困难地记住了。
总之,教师要遵循课标修订版的要求,让故事元素为孩子们导航,让孩子们在情境中识字,在运用中识字。课堂上,教师要创设丰富多彩、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运用多种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帮助学生拓宽思维,举一反三,有效地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使他们快乐识字,习得识字方法,提高识字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