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小刘受凉感冒了,想想这不算什么大病,打算自己找点感冒药服用。打开自家的药箱一看,里面的抗生素、感冒药等还有不少,都是以前患病时吃剩的。他随便拿了2种服用,2天后病势不减,其中一种药却吃完了,于是又换了一种继续服用。如此这般过了1周,感冒仍没治好,药倒吃了好几种。小刘只好去医院看病、开药,一番折腾后才总算康复。
疾病痊愈后,使用的药物一般不会恰好用完,有些人会将其留下,以备下次使用,这种事情恐怕很多人都干过。可是,像小刘这样自作主张地使用剩余药物,不但不利于疾病的康复,而且如若不慎使用了变质、过期的药物,后果就难以预料了。
那么,用剩的药品哪些该留,哪些该弃呢?大家可根据下述几条原则来决定药物的取舍——
1. 所剩的药品不够一疗程不留(编者注:疗程指治疗周期,因病而异,具体时间请咨询医生)。
2. 极易分解变质的药物不留。如四环素易受潮变质,引发恶心、呕吐;阿司匹林易分解出刺激胃肠物质;维生素C过期存放易分解产生毒性物质。
3. 有效期短,且没有长期保留价值的药物不留。如乳酶生片、胃蛋白酶合剂、胰酶制剂等酶类药品,放置时间较长时药效就会降低。
4. 没有良好包装的药物不留。一些药物遇潮容易变质,需要有避光防潮的包装。如包装不好的中药片剂吸潮后会发生霉变;有些小包装的口服液因瓶口松动,发生腐败或感染细菌。
5. 没有标明有效期和失效期的零散药物,或外包装盒已舍弃的药物不宜留。因这些药无法掌握是否失效和存放时间。
6. 不常用的药物不留。这类药物若存放多了不便管理,还易造成混淆。
7. 不知道作用与用途的药物不留。因不了解其适应证,根本无法也不可能应用。
8. 注射液及某些抗生素眼药水不宜留。注射液一般所剩的药物不够1个疗程,而且像青霉素等药物必须在注射前做皮试,并要在医护人员指导下使用,最好不留;还有一些抗生素眼药水,需临时配制,放置久了会变质失效。
9. 打开制剂包装的药品不宜留。如糖浆、口服液,即使只喝了一半,但剩下的药极易污染变质,毫无保留意义。
10. 煎煮的中草药汤药过夜后不宜留。煎熬的汤药过夜后会发生沉淀反应,生成难溶于水的化合物从溶液中析出,这些沉淀物会影响中药汤剂中的有效成分发挥药效。
此外,用剩的药品出现以下情况:粉剂结块、变色、发霉、有臭味;片剂由白变黄,或出现色斑,松散,析出结晶;糖衣片发生褪色露底,呈花斑或黑色,崩裂,粘连;口服液有较多沉淀物、絮状物甚呈变色,有异味等,说明这些药已变质,不可再保留。
在了解以上原则后,对不该留存的药品应及时丢弃,经过筛选准备留存的药品,在存贮前要进行适当处理,妥善保管备用。并做好以下两个“处理”——
处理包装 没有良好包装的药物应更换包装。如从医院药房拿取的药是用纸制药袋装放,应换到小瓶内密封保存,避免水与空气的影响。如需避光应放在棕色瓶内,如需冷藏最好放在冰箱内。
处理标签 包装好后要及时贴好标签,写好药名、适应证及用法用量,内服药与外用药要用不同颜色标签或不同颜色笔书写以示区别,并按内服、外用、成人、儿童等类别存入,避免用错。另外,还要标明购买日期或从医院拿取的时间,以便今后清查药物时参考。
需要指出的是,服用剩药过程中,若病情恶化或出现其他不适,应及时到医院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