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南草原上的一束繁花

2013-12-29 00:00:00耿林莽
散文诗 2013年4期

甘肃是一个诗歌大省,而在甘南藏区,居住着一个年轻诗人的群落,这或许与这片美丽安静的草原环境有关。我早有一种感觉,仿佛,在工业化、城市化、科技化、商品化的现代社会,愈是距离喧嚣的“经济社会”遥远的地方。诗歌的花朵愈加繁茂地盛开。这中间或有着某种发人深思的奥秘在吧。

甘南的青年诗人王小忠将一本题为《六个人的青藏》的散文诗合集的书稿寄我,使我有先睹为快的机会。这六位诗人是:牧风、扎西才让、王小忠、瘦水、花盛和陈拓。除陈拓略为年长外,全是青年,且都是久居草原的藏人。他们的诗风各有个性,而民族的、地域的共性更为鲜明。读过后有一种新鲜、质朴而又清凉,草原露珠般的晶莹与澄净感,心灵受到洗涤和浸润。尤令人感到喜悦和兴奋的是,他们掌控、运用、驱驰汉语文学语言的能力和水平,达到异常成熟的高度,充分显示了汉藏文化水乳交融的和谐结合,令人感佩和惊羡。

你:赤身裸体的甘南,贫穷的甘南。

我爱你这如饥似渴的甘南。

我爱你高悬的乳房:日和月,

神秘而温热的子宫里栖息的甘南。

我爱你金翅的太阳,蓝眼的月亮;

我爱你高处的血性河流,信仰你远方的白银雪山。

这是扎西才让《我爱你》中的片段,“赤身裸体”和“如饥似渴”是“贫穷”的形象,而“血性河流”与“白银雪山”则显示了一种刚毅与凛冽的气质,应该说,这是捕捉到了青藏地区自然风物之魂、之神的诗性表达。在《哑冬》中,他写道:

我们坐在牛车上,要经过桑多河。

赶车的老人,他浑浊之眼里暗藏着风雪。

将人与大自然紧紧地扭结在一起,尤感深沉。瘦水的《沱沱河源头》写道:

在你的经卷上做一块石头。

在你的格桑上放一片经幡。

在你的寒冷中凝固成雪峰。

落下来啊,我的青藏,我就是那个双眼失明、被你的光芒击倒的人。

这样一种对于青藏高原土地和山川的感情,不是长久生长于斯,在心灵中渗透了刻骨铭心的情感的人,是断然写不出来的。

牧风的《高原窗外的小鸟》则展现一种轻盈明亮的色调:

分明是鸟儿在窗外唤醒睡眠。

我在清晨推开高原羚城的小窗,推开一个鸟的世界。

他写道:“它们是快活而自由的,小小翅羽扇动着草原夏日的诗情。”

王小忠的《碎句》里也有类似情怀:

我喜欢露珠,喜欢它的干净。

喜欢它在阳光下进入大地深处时的笑语。

还有:

我也喜欢晚秋的风。

喜欢它肆意卷起落叶时那种充沛的激情。

蓝天多么悠远,田野多么空旷。

我想和花草做一回夫妻,满世界都是我的孩子。

还有什么心愿比这更光辉。

这种像是随手拈来的语言十分朴素而自然,读来格外亲切,毫不做作。这种诗风,似乎与青藏高原、甘南草地的自然风光,有着天然的和谐一体的性格。

在花盛的诗里,这种情感化为了一朵花,其背景是草原多雪的冬天。花盛喜欢写雪,他写道:“而雪是真实的,就在眼前飘动,就落在你的身上和手心里。那种瞬间的融化是迷乱的,迅速的,也是疼痛的,无助的。”雪,成为北方,成为青藏,成为甘南草原冬天的一种人格化的意象,在此背景下,花盛推出了他的“逆风飞翔的雄鹰”,这一意象是坚强的,也是忧伤的:

像一朵忧伤的花,绽放在草原之上,绽放在我的内心深处。

图腾着生命的另一种姿态。

我以为,这是一个卓越的草原精神的象征,它的涵盖空间、思想的深度,是不寻常的。它写出了在青藏高原生活的人们高远的诗性情怀。

陈拓有一章《游牧》,很短,异常精炼地勾勒了草原游牧生涯的画图,意境深远,只需读这一小节便为其迷住了:

今夜还有雨一样的马蹄飘落吗?

饮马在河源,游牧在河源,求索在河源,流淌在血管里的马蹄声沸腾,只留下片片灰烬。

我还想郑重地推介瘦水的一章《脚印》。这是写宗教的。在青藏,宗教是一个无法绕开的课题。问题在于怎么写。我以为。瘦水将宗教与世俗,喇嘛和凡人间的关系,写得十分自然而亲切,且有一种并不神秘,却触手可及的诗意美。

方圆几百里就这么一座寺院。

在向阳的山坡上向我静静张望。

早晨的雪地上,一位红衣喇嘛扫出了小路。它就像黑色的飘带,柔软地伸进寺院里,成为俗世所不能了解的秘密。

在这里,喇嘛扫出的小路“就像黑色的飘带,柔软地伸进寺院里”这一笔,妙不可言,“成为俗世所不能了解的秘密”,蕴含着丰富的潜台词。

接下来的一段进入了更深的层次:

一座寺院就那样覆盖了苍生。

他们的脚印均匀而又整齐地踏在潮湿的小路上,走进院墙里而不再出来。

红衣喇嘛就这样衔接着前生或来世。

而雪是本质的。它存在于一切轮回之外,成为佛朴素的语言。

寺院作为宗教圣地,“就那样覆盖了苍生”,这个“覆盖”用得好,凡俗的“脚印”进入之后,会产生什么样的变化呢?诗人说:“红衣喇嘛就这样衔接着前生或来世”,非常准确、得体而又简洁地勾划了宗教,而末一句更出色:“雪是本质的”,它才是自然本身,处于“一切轮回之外,成为佛朴素的语言”,它肯定了宗教。又似乎超越了宗教。是一种很深沉的微妙性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