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谷英村风物

2013-12-29 00:00:00何水滔
散文诗 2013年10期

湖南省岳阳县张谷英村自明洪武年间始祖张谷英由吴入楚。张氏后裔至今沿袭传统风物。——题记

石磨

是沧桑岁月的年轮,深刻却又单调。一圈圈是他的历程,一圈圈有他的心事。

推磨如同敲起的晨钟暮鼓,是古村男人的必修课。早晨披一身晨曦露水,晚上沐一瀑月光星辉。

两瓣厚唇,苦苦研读血汗里的字眼,食五谷杂粮,尝酸甜苦辣。无论是粗糙难咽的秕谷,还是清香诱人的大豆,从春耕、夏耘、秋收、冬藏,到水浸、磨碾、火蒸、口嚼,都得一粒粒咽下。将诱人的收获嚼得吱吱响,坚守的是一双攥着轮回的粗壮的双手和那双张望庄稼青葱的慧眼。

在绵延不绝的炊烟里。磨盘将沉重的日子碾平、磨细,碾出个顺风顺水,磨成个五谷丰登。

五谷与清水喂养的石磨,养大了六百年的村庄。

纺车

随新娘嫁入古村,湿了红盖头,潮了悠扬散漫的乡村音乐。

咿咿呀呀,如泣如诉,如歌如吟,和着粗重的鼾声,唱淡忧愁,唱亮黎明,空灵着古老的天井。蔓延的余音,触摸田边水灵的叶脉,默读庄稼生长的细节,在岁月的蹉跎中绿成千言万语。

转扬、收送、卷绕,从茧里抽出丝。从丝中牵出情,将情储于心。“子不学,断机杼”的悠远故事,萦绕得如此柔韧绵长。

一方浑朴温暖的包袱,一袭自然流畅的青衫,无论粗纺还是细织,那一样匀实的棉线,有着同样的令人舒心的简洁。伴随它,在外漂泊,就多了几分坚毅,少了几分孤独。

天井下,纺车凝结亘古不变的情愫。

秤杆

一弯月牙悬在古村的天空。照亮大屋人的胸膛。

一只铁钩,一个秤砣,一支木杆,铁与木的质朴结盟,挂在墙上就是一副躬耕的模样。先人把它设置为一轮弯月,大概就像在月夜映出掌秤人的影子。

秤砣是古村人与外界交流的语言。起早摸黑、春种秋收——生生不息的韧性;黝黑的脸膛、粗壮的肌肉——锄头撞击石头的声音:都是他从内心深处说出来的话。

尺度都刻在心上,简朴、灵动。

秤杆一动。就能清点一个人的轻重。像风吹稻浪一样随意自然,没有刻意的收拾却很干净,不会让人有戒备和揣测。秤杆上,一张笑脸感染另一张笑脸,一片彩霞荡漾另一片彩霞。

古村人,用秤杆收集春天的细节;用秤杆享受完整的秋天。

横平竖直,一支秤杆就是他们挺起的一根脊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