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语文阅读能力

2013-12-29 00:00:00张秀林
新课程·上旬 2013年1期

阅读一直是困扰学生的一个难题,在阅读的过程中掌握一定的方法,一些问题会迎刃而解。

一、把握有效信息

在阅读的过程中获取有效信息,有目的、有针对性地阅读。如,古诗文阅读我们通常强调作者、年代、写作背景、文后注释等信息的把握。要从表达技巧、形象、意境、语言特色、思想内容等方面思考。

二、灵活多样的阅读

阅读时做到眼到、心到、手到。快速阅读与精读相结合,带着问题去阅读,重点段落可反复阅读。要让学生养成在眼到之处多做记号的习惯,在阅读的时候要反反复复地钻研题干,勾画住与题干相关的内容,这样在答题的时候就不用再重新看一遍文章了,这样就能节省时间答题。

快速阅读的方法是:

首遍,快速阅读,明确文章体裁,根据文体特点弄清文章的主要内容,记住标题、作者、出处。

第二遍,细读,分析。

①标题的“题眼”,搞清楚标题中哪个是中心词,进而明确文章的写作对象或范围。

②结合文体特点明确作者的写作意图。

第三遍,精读。

①细读选文(段)后的具体题目,将问题带到文中找到相应的位置(段落、上下文具体语言的环境),有针对性地加以思考,逐一回答。

②仔细审读题干,明确具体要求,针对具体问题选择相应的解题方法,快速而准确地答题。

③答题后仔细检查,此时需再一次快速阅读选文或选段,逐一对照小题的选项是否恰当,主观性试题的回答是否合适,发现不妥立即纠正。

三、巧用原文

答案源于课文,在文中找答案,扣住中心、中心句、关键段、段旨。根据问题进行编辑,或者从文章中摘取有关词语或压缩主干词语进行重新编排。在设置阅读题目的时候,大多情况是按照“整体——局部——整体”的顺序来检验。同时这也是我们检验答题效果的唯一标准。如何考查文章段落需要偏重两个层面:一个就是要注意筛选信息,另外一个就是分析阅读材料,在阅读材料内容的时候,要注意句子和句子之间、段落和段落之间的关系,明白作者想要表达的中心思想和写作目的,从宏观上把握阅读材料。首要的问题是弄清楚“要写什么”和“为了什么要写”。一个很有效率的办法是在原材料中找出答案。比如说整体感知这篇文章,经常会要求学生回答:“文章的中心思想是什么?”或者“作者的主要意图是什么”之类的问题。做这类题的时候,回答问题从这个三个方向来看,一是注意标题,二要注意开头和结尾,三是注意议论部分。

如,散文阅读首先抓住文章的思路,由此展开,领会词语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作用。要对比前面和后面语句的关系,分析它们在句子表达和句子结构上的作用。结合语境,重情感体验。另外,不能偏离文章的中心思想,不能远离文章的主要内容。否则,对理解就会发生偏差。

(作者单位 河北省阜平县阜平镇总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