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教学中如何实施探究式教学

2013-12-29 00:00:00郭斌
新课程·上旬 2013年1期

摘 要:物理课堂教学是一个富有逻辑性的教学过程,教师与学生在不断的交流中获得进步。物理作为一门科学性学科,一定的探究能力对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从如何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实施探究式教学模式进行了简单介绍,为高效物理课堂的实现打下基础。

关键词:物理;问题;生活;多媒体;课堂氛围

在义务教育阶段,物理课程不仅应该注重科学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训练,注重将物理科学的新成就及其对人类文明的影响等纳入课程,并且还应重视对学生终身学习愿望、科学探究能力、创新意识以及科学精神的培养。所谓的探究式教学模式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通过主动参与获得知识的过程,加深对知识的体验,掌握研究自然所必需的探究能力。探究式教学的实质就是将科学领域的探究引入课堂,使学生通过积极参与科学探索的过程,调动学生探究物理世界的欲望,转变学生物理难学的观念,让学生乐于学,愿意学。

一、创设问题情境,调动学生的探究欲望

在物理教学中,具有一定的问题意识对学生来说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有人曾经说过,问题是学生创新的基础,对物理的进步与发展起着推动作用。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使学生在教师创设的问题情境中,主动地探究问题、解决问题,让学生有一定的成就感,让学生能够主动地求知,主动地探索物理的世界。

如学习“什么是声音”时,学生对声音很熟悉,但若是让学生用语言较为准确地将其含义描述出来恐怕有一些难度。所以,为了调动学生的探究积极性,我给学生创设了一个问题情境:(1)声音时依靠什么传播的?(2)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是否相同?(3)你知道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吗?(4)是不是正在发音的物体都在震动?让学生去思考这些问题,当学生能够成功地解答这些问题的时候,本节课的基本内容也就基本上掌握了。并且,当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时,学习的信心也就会得到提高,物理学习效率和物理探究欲望也就会得到提高。

二、创设生活情境,提高学生的探究积极性

物理与我们的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我们生活中的电、热、光、运动等等都和物理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它们的解释原理都是物理知识。但是,在新课程改革之前,教师的教学活动只是将物理知识传授给学生,学生能够用物理知识解答试卷的试题即可,这样学生获得高分,学校、家长、教师都皆大欢喜。可是物理真正的价值并不是让学生单纯地去完成各种各样的考试和检测,而是让知识指导生活,让知识在应用中展现价值。所以,教师创设一定的生活情境,将抽象的知识和形象的生活现象结合起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给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发展空间。

如学习“光的折射定律”时,为了让学生能够将所学的知识与现实生活相联系,我让学生分析生活中光的折射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在自己熟悉的环境中理解物理知识,掌握光的折射定理。所以,在授课时,我让学生分析在光的折射下,带上老花镜的老人,看清了近处的东西;近视的学生带上近视镜,看清了黑板;我们用照相机留下了美好的回忆。在光的折射下,人们制成了幻灯机、投影仪,方便了学术报告。由于光的折射,我们才能看到“海市蜃楼”的美景等等,让学生在分析这些生活现象中找到探究物理的兴趣点,使学生总结出这些现象的共同点,让学生在自主总结中提高探究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三、借助物理实验,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其定理、定律的得出基本上都是建立在实验的基础上。并且,实验以其形象性、可观察性帮助学生理解一些抽象的物理理论知识,加上初中学生的好奇心较强,特别是让学生动手实验,既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又可以调动学生探究物理未知世界的积极性,提高物理学习效率。

例如,在学习“测量电阻”时,我让学生自己动手根据伏安法测电阻的电路图连接实物电路,之后,让学生通过变换滑动变阻器的位置,依据测量的电压、电流值算出Rx的阻值。同时,让学生在实验中应用欧姆定律,学会同时使用电压表与电流表,并且通过测量小灯泡的电阻,了解欧姆定律的应用。随着实验的进行可以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四、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科学探究是让学生经历探究过程,获得理智和情感体验,积累科学知识和方法。教师可以合理应用多媒体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引导学生提出合理的猜想和假设。在学生对猜想和假设求证之前,教师应该用多媒体给予必要的指导,提示其注意事项。并且,多媒体集声频、视频、动画、图片等为一体,不仅能给学生视觉上的冲击,也可以借助多媒体完成一些局限性较强的实验,使学生不至于感到物理太难学,从而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让学生的探究意识得到提高。

例如,在学习有关“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时,利用多媒体展示“火车进站”“自由摆动的秋千”“地上滚动的足球”视频,让学生在观看之后思考:这些运动的物体为什么会停止运动呢?阻力对物体的运动有何影响呢?让学生在观察中提出问题,并引导学生解决问题,从而顺利地导入新课,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以问题讨论的方式导入新课有助于集中学生的精力,也可提高物理学习的效率。

五、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创造探究的空间

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是学生发展个性的土壤,和谐的课堂氛围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使他们能够积极参与到探究问题中来。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构建创新性的思维空间、拓展教学空间,积极创设自主、探究的学习空间、挖掘课堂教学的创新因素,培养创新能力、开发学生的内在潜质。而且,对于学生来说,一天当中最长的时间都是在课堂上度过的,若是没有一个和谐的氛围,学生是不愿意参与到教学活动当中的。因此,教师要打造一个和谐的课堂环境,给学生创造探究的空间,使学生更好地发挥自己的探究能力。

《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指出,物理课堂的构建应注重让学生经历从自然到物理、从生活到物理的认识过程,经历基本的科学探究实践,充分发挥学生的探究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在使学生掌握基本的物理知识的过程中,促使学生全面发展。

(作者单位 江西省瑞金市象湖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