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随着新课程理念的不断深入,小学生习作的个性化日渐凸显重要,而小学生习作现状不容乐观。小学语文教师要研究教学策略,讲究指导方法,培养小学生个性品质,从而达到小学生习作个性化的目标。
关键词:现状;策略;指导方法
在新修订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还应通过优秀文化的熏陶感染,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诸方面的和谐发展。”在实施建议中又指出:“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这里所说的“良好的个性”“自由表达”“有创意的表达”,我的理解为:我们指导学生的习作必须正视学生的个性差异,培养好学生的个性品质,让学生写出各具特色的习作。下面就小学生习作的现状、小学生习作个性化培养策略、小学生个性习作方法指导作如下思考:
一、小学生习作现状简析
多年来,各界人士对小学语文习作教学的不满,主要是小学生的习作水平不尽如人意,学生习作的雷同、呆板、成人化、程式化现象明显,习作很难与具有纯真的性情,飞扬的灵性的孩子们联系在一起。在当前习作教学中,存在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是教师过分强调共性,忽略了学生的个性存在和发展,极大地限制了学生的独立思考,独特认识的真实表达。我们传统的程式化习作教学和固定的作文模式严重地束缚了学生的情感、感知和想象,学生作文不能表达自己对生活的体验和感悟,而是为了“任务”和“分数”,在教师的意图下写自己不愿意写或不愿意说的空话、假话、套话。许多学生写出千篇一律的“克隆文”,以致造成习作指导的低效高耗。在林林总总的教学杂志上,笔者看到许多教师在大声呼吁要改革小学的习作教学,好在这项工作引起了国家有关领导及专家的重视,特别是各级教研机构、一线教师在实践中不懈地追求与探索,在全国各地已经呈现出喜人的开端。
二、个性化习作品质培养策略
苏霍姆林斯基说:“世界上没有任何东西比人的个性更复杂,更丰富多彩。”那么,每个丰富多彩的个性迸发出的火花,应该是千姿百态,绚丽夺目的。我认为,小学生习作个性品质培养策略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进行:
1.培养学生个性思维
“没有个性就没有发展”,可见,培养学生的个性是很重要的,小学生的个性心理直接影响习作水平,教师应当研究学生的心理,从学生的心理出发,设计教学,抓住学生的行动、语言、想象、情感特征,进行适时地引导,逐步培养出各具特色的小学生习作个性。这是小学生个性品质培养的关键所在,没有思维就没有个性,这是培养学生个性品质习作的基础,小学语文教师鼓励学生写个性化作文的目的,在于激励学生表达自己的个人体验,获得表现的成功感,同时让小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思路得到开拓,想象得到扩展,培养小学生创造性思维和独立的人格。
2.关注学生个性语言
语言是思维的外壳,是思想表达的介质。我们应当还学生的本真,不能让学生丢失心灵的自由和本真的情思。让学生在自己的习作中反映自己本来的生活,本真地运用小学生富有个性和年龄特征的语言,表达出自己的思想。教师要注意的是学生常常运用成人语言和网络语言,对此,教师要加以指导并纠偏。语言是小学生个性化习作的关键,要还原小学生的语言本真,如果丢失了儿童的本真,那么我们所谈的个性化习作就会失去意义,就会失去作文教学对素质教育所起的独特作用。
3.培养学生的个性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最直接的学习动机,兴趣是健康美好的情感。培养学生兴趣可以从以下三方面进行:首先,让学生玩得有趣。玩是学生的天性,是学生健康发展身心的主要方式;玩是小学生亲近自然,亲近生活,新近伙伴的桥梁。其次,教师的习作课要上得有趣。选择习作要有趣,必须让学生写他们感兴趣的作文。教师要想方设法把习作课上得生动、具体,让学生爱听、爱上。最后,对学生的习作评价方法要有趣。对学生的习作评价要各种各样,可以让学生自评、小组评、教师评相结合,还可以让学生习作实行等级制。在讲评习作中,教师要充分发现学生的习作优点,尽可能地扬优、褒奖学生的习作。
三、指导学生个性习作的方法
1.尊重学生个性,指导习作过程民主化
营造民主氛围,创造和谐、民主的教学环境,要实现指导习作民主化,主要可以通过以下几方面进行:(1)活跃课堂教学氛围。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小学生充分展开思维、想说自己说的、想写自己想写的。语文教师要通过情境创设、故事引入、现场模拟、网络虚拟等手段运用来活跃课堂气氛,学生可以发表自己各种不同的观点。学生可以展开讨论、交流、探究、自主、实践等形式学习写作。这是习作过程民主化的前提要素。(2)推进习作过程民主。以尊重学生的个性为前提,以民主、合理、尊重为指导,实现习作过程民主化。民主就是尊重小学生的意愿、心思、观点等,需要强调的是要充分尊重学生的所思所想、所言所议,哪怕是小学生观点幼稚、有所偏颇,都要积极鼓励、引导。这也是平常所说的教学民主。
2.广开习作言路,激活习作语言个性化
在学生的习作现实中,语言问题是最为严重的问题,这是长期受到教师语言授意下形成的,有很强的“成人化”特征。就是因为这样,小学生的习作才出现了“克隆文”,我要说,我们必须按学生的年龄特征来指导习作,广开学生的言路,把天真、童真还给学生,让学生说自己想说又富有自己个性的童言,如,有的学生喜欢用成语,俗语;有的学生喜欢用网络语言、新创造的语言,有的学生喜欢用自己从读课外书中积累的语言等等,教师应当给予鼓励。教师要多设计让学生训练学生个性语言的教学环节、教学情境,让小学生说真话、做真事、写真文。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让学生写出个性得到张扬的习作来。
3.开放个性习作源头,促进习作内容个性化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个性源头,就是让学生的习作同社会、自然生活、自然环境等因素联系起来,教师可让小学生到社会、社区、学校、工业园区去体验生活,也可以让学生捕捉生活中、身边发生的事件来寻找个性习作资料,让学生用富有个人的眼光、心理、思想去抒写或表达。这首先要求教师的教学观念要开放;其次是学生习作素材要开放;最后是学生的习作内容选择要富有个性。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用学过的写作知识和技巧,用学生自己的感受认识生活,提高各种能力,写出具有时代特色,富有真情实感的个性作文,从而达到习作内容多样化的目标。要培养学生的个性化习作,小学语文教师要激发学生的高昂情绪和智力振奋,就习作教学而言,就是让学生“求异”,让学生写出与众不同的习作来。教师要鼓励学生展示个性,别出心裁,允许学生“异想天开”,也允许学生“痴心妄想”,使学生的习作内容多样化,从而达到习作个性化。
“一个教育者应当注意的主要东西,是尊重儿童的天性,向他们提供自由的发展机会……”我想,我们应该把发展学生的个性作为我们民族素质教育的主要内容。小学语文教师,应当把小学生的个性化习作作为我们教学的主攻方向,让小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发展。
参考文献:
卢家楣.情感教育心理学.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11.
(作者单位 福建省大田县桃源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