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历史教科书涉及的内容多是过去的事,没有直观感,难以引起学生的共鸣。因此,课堂教学“开头”问题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关键词:初中历史;课堂教学;开头艺术
教育学家第斯多惠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励。”好的教学效果的取得得益于教师所授内容的全面、深入,更有赖于教师对课堂教学过程的把握。要想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过程中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巧妙的“开头”就显得非常重要。“开头”如果处理好了,这节课就充满生机,否则便是学生的催眠剂。那么,历史课堂教学如何“开好头”呢?在此笔者主要就历史教学过程中常见、有效的“开头”作相应的介绍:
一、剥茧抽丝,层层设问
初中历史教材内容知识点少,对学生掌握的要求也不高,所以学生一遇到相对简单的问题往往有些轻视,教师不妨在教学的开头就营造一种压倒学生的气势,通过层层设问,直指问题本质,让学生了解即使是同样的知识,学习的要求和深度也是不一样的。比如,在讲《大河流域的文明曙光》一课时,我设计了一个开头:“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谁能说出其他三个文明古国?”这个问题在学生看来非常简单,几乎都会回答。“这些古代文明区域分别有哪些大河流经呢?”这个问题学生必须通过看图才能回答,这样有利于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四大文明古国都位于大河流域,这是简单的巧合吗?”“为什么大河流域会孕育出灿烂的文化?”这个问题相对较难,旨在引起学生的兴趣,不一定要求学生马上回答。“我们把黄河、长江比作中华文明的母亲河,那么埃及文明的母亲河是什么?”在抛出一连串的问题后,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明显提高了,这对接下来的教学是十分有利的。
二、欣赏音乐,身临其境
随着历史教学改革的深入开展,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普遍运用于课堂教学,用音乐“开头”,可使学生在欣赏音乐缓解疲劳的同时,使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如,在讲《伟大的历史转折》一课时,教师可在课间播放歌曲《春天的故事》,接着提出问题导入新课:“歌曲中的老人是谁呢?他在哪里画了一个圈?”又如,讲《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一课时,可以播放歌曲《松花江上》,并设疑:“是什么原因导致了‘我’离开家乡‘流浪’?”由此导入新课。或者还可以播放国歌《义勇军进行曲》,教师要求学生全体起立欣赏,让学生伴随音乐,进入特定的历史情境,真正感受到先烈用自己的鲜血、生命捍卫祖国的信念。
三、幽默一下,快乐课堂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斯维特洛夫指出:“教育家最主要的,也是第一位的助手是幽默。”在教学中,教师如果善于运用幽默,往往能使整个教学顿时生辉,并能创造出一种有利于学生学习的轻松愉快的气氛,让学生在这种气氛中去理解、接收和记忆新知识,在谈笑风生中实现教学目标。对于一些比较枯燥乏味的历史知识,幽默是一道“开胃菜”,可以活跃课堂的气氛。如在讲《艰难曲折的探索历程》一课时,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过程中的成果、失误、原因等都是比较抽象的,对学生来说很陌生,难理解。因此,教师可以先让学生了解大跃进的现象,边配合图片,边用夸张的语气念几段顺口溜:“扁担杈,两头长,听我唱个棉花王,唱个叶子做晒筐,唱个棉杆做屋梁,一朵棉花织匹布,一粒棉籽油一缸。送棵棉花上北京,要得一架飞机装!”“个大果甜赛西瓜,王母蟠桃不如它。谁吃谁竖大拇,这个葡萄顶呱呱!”学生哄堂大笑,随势提问:“世界上有没有这样的棉花和葡萄呢?”学生回答没有。“当时这样的宣传画和歌谣非常普遍,那么大家为什么都要说谎呢?在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中到底遇到了什么问题呢?”由此,学生的探究欲被激起,这为接下来的教学奠定了基础。
四、积累素材,今为古用
历史是指发生在过去的事,脱离现实,抽象不直观,很多学生对此没什么兴趣。如果我们平时多关注现实,多积累一些相关的素材,就能够以现实生活中真实的东西去映照历史。如在讲《清末民初的文化与教育》一课时,我先展示了一幅与学校有关的照片:五云楼。这是校园内的景物,学生非常熟悉。于是我先让学生说一说五云楼的历史,并作补充:“五云楼是一座戏楼,初建于清嘉庆四年,后毁于战火,光绪十一年(1885)开始重建。目前,戏楼内部已成为学校的戏曲艺术陈列室,陈列着反映中国戏曲发展的珍贵史料和各种戏曲表演道具。所以,这座建于清末的戏楼是我们学校重要的文化遗产。”这座戏楼为学校增加了历史厚重感,这个开头拉近了学生与清末文化的距离。
五、表演导入,形象深刻
从教学需要出发,根据教材内容,让学生分角色表演,既能为达到既定的教学目标奠定基础,又能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感和兴趣。如在讲《为争取“民主”“共和”而战》一课时,安排三个学生分别代表三个等级,压在老农前半身的是第一等级教士,压在老农后半身的是第二等级贵族,老农属于第三等级,第三等级包括资产阶级、农民、工人和市民。表演前让学生注意三个等级服装穿着,在表演的同时我在旁边讲解:“农民赋税沉重,生活艰难;城市工人和平民生活困苦,被讥嘲为“无套裤汉”;资产阶级随着经济实力的增长,渴望权力和地位的提升。”由此引出三级会议的召开,导入新课。
总之,历史课的“开头”可以是多种多样的,无论什么方法,目的都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在“开头”中导入语要语言简练,占用时间不能太多,否则会喧宾夺主;结合教材内容实际,与史实内容相关联,营造良好的情境,交替使用各种方法,特别要求设计要有趣味性和启迪性,这样才会在教学中受到良好的效果。
(作者单位 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礼嘉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