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对于中职学校来讲,来学校学习的大多数是没有考入高中,甚至有些没读完初中的学生,他们的文化知识基础较差,学习热情不高,厌学情绪严重,给中职学校教学质量的提高带来了很大的困难。以教学体会和观摩教学感悟来分析如何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入手,以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中职教育;学习兴趣;教学质量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中职教育教学也在逐渐的打破常规,探讨新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模式。但事实上,中职教育的生源状况,众所周知,学生大多为了混个文凭,以便以后找份好工作,他们从主观上抱着得过且过的态度,绝大部分学生处于一定程度的“厌学”状态。学生不是课堂的主体,多数情况下只是一个“旁观者”的角色,教师在讲台上声情并茂,学生在讲台下睡倒一片,人手一机,零食满天飞是常有的事。这些现象不仅使学校的教学质量无法保证,也会对学生的就业造成不良影响。作为一线教师的我们,一直在关注这个问题并寻求在解决的有效方法。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阐述自己解决的一些方案。
一、以提高课堂趣味性为起点,提升课堂教学能力
追求“有趣课堂”教学作为学校教育最基本的活动形式,也是一线教师的“面子”,要使面子有光,就需要不断打磨。简而言之,如果能将教学性与趣味性融为一体,那么这样的课堂就非常理想了。比如教学内容的处理方面,鉴于中职课程教学的复杂特点,因此教师能在处理教学内容时有更多的主动性、灵活性和创新性。有研究者提出了有效教学内容的基本途径:(1)“过滤”:根据教学大纲的基本要求,结合学生的实际,过滤掉一部分内容,保障教学内容对学生的适合性;(2)“还原”:是指使知识与技能习得的课堂教学场合回归于原来的情境,以利于学生的学习与体验,并形成运用能力;(3)“重构”:是指教师充分发挥自身的特长与创新精神,根据培养目标的要求以及学生的实际重新设计特定的教学内容。笔者有幸听过本校老师的省级公开课,讲授内容是面点技法中的“捏”的技法,这位老师开场白引导学生列举各种生活实例,用字典的浅释过渡到新授课之中。这位老师在讲授新课之时,并没有介绍空洞的理论,而是以包柳叶饺子为主线,来讲授“捏”的技法,并展示了三大法宝,看图、看视频、看教师演示,使教学达到了目的,学生也充分参与,在赏识性教育下,学生得到了知识和技能,教师的教学水平得到了认可和肯定。
二、以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为核心,提高教学实践效果
在课堂教学中,如何更好地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通过教学实践,我认为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关键在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才能有效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以下几点是笔者在借鉴和自我教学尝试的基础上一个总结:
1.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习主观积极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心理学研究表明,兴趣是人们积极主动地认识客观事物的一种心理倾向,学习兴趣是学习动机的主要心理成分,是学生学习活动中最现实、最活跃的心理因素,是一种强大的内驱力。学生一旦有了学习兴趣,就会自觉地把心理活动指向学习对象,对学习充满热情,就能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从而取得较好的学习效果。
2.发掘学科特点,激发学习兴趣
在教学中,教师要挖掘教材的魅力,用教学内容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例如在《物流管理》的教学中,我列举了秋储白菜过冬为什么价格发生变化,白菜还是原来的白菜,通过物流仓储,改变供求关系,价格发生变化;又如,空间价值,蔬菜从生产地运至消费地,菜没有发生变化,地点变化,供需关系变化,价格也会变动。这样学生很容易理解,同时使学生开阔了视野,增长了知识。教师要用活生生的事例把难懂的知识盘活,让其变得简单化、趣味化、哲理化。只有这样,掌握它、应用它才是其乐无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灵感,学生才能产生持之以恒学习理念,从而客观上促进了教学业务水平的提升。
3.提高语言魅力,激发学习兴趣
教师是教学工作的实施者,想要提高中职教育的教学质量,一直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的基本前提。而对于教师来讲,语言是教师传授知识的主要形式。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的好坏会直接影响课堂气氛和教学效果,在课堂教学中,有的教师教学语言形象、生动、幽默、风趣、逼真、亲切、自然,声情并茂,充满情感,使学生“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课堂气氛活跃。有的教师则不然,虽然满腹经纶,却辞难达意,语不传情,使课堂气氛紧张,这样的语言,不管教师的“心”有多好,其效果都不会好。教师的教学语言要做到准确精练、生动形象、幽默风趣,使学生理解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同时要寓教于乐,将知识性和趣味性融为一体,增强教学的吸引力和感染力,使学生听起来津津有味,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激发他们积极探索的情绪。让学生思维融入课堂、融入教学,让学生能在融入教师的教学以后,引起学生对知识的需求和渴望,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由“要我学”向“我要学”转化,进而消除学生的厌学心理。
综上所述,虽然我们面对的学生不是一流的学生,但我们能把这些学生培养成社会有用的人也不是一朝一夕的功夫。要把中职生这个特殊群体引导好教育好,需要我们这一代的教育者长期而耐心细致地工作。
(作者单位 辽宁省锦州市第一中等职业技术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