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课堂上的游戏运用

2013-12-29 00:00:00陈永梅
新课程·上旬 2013年1期

孩子们都喜欢做游戏,从低年级的小孩子到高年级的大孩子无一例外,每个孩子都有好动的个性,这是儿童的天性。心理学的专家研究发现,儿童的注意力稳定性差,持久性也差,自我控制能力偏低。如果将游戏导入课堂,可以让课堂气氛变得活跃,也能广泛地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当然这也是很符合儿童性格发展规律的一件事情,孩子们在游戏中获得知识,轻轻松松地完成课堂学习,也不失为一种快乐的教学方式。

在课堂上我经常利用游戏活跃气氛,让孩子们在玩中学,乐中学,下面谈谈我的看法。

oN6XCj/go6vhxWuEVzuM4xLu5crjIhKq3zm1l2bbO+w=

一、学习生字词的游戏

例如,开动大火车。这个游戏需要把班上的学生分成几个小组。由老师来当调度员,老师发出口令看哪组火车往哪儿开,孩子们都会空前热情地喊着火车往这儿开。这时候学习生字变成了一种游戏,老师让孩子们看黑板上的词组,让一对小朋友带领着大家一起读生词,如果有同学读错了,那么这一列火车就不能继续开下去,这样每一对的火车可以有个比拼,大家学习的热情都被调动起来了。

二、其他的小游戏

你提问我回答。《我会读儿歌》教孩子怎样读得有兴致,同时也能知道“你提问我回答”这种对话模式。在这个游戏中一定要注意在对话的时候要注视对方的眼睛。当我问到:“我们现在来做个游戏,游戏的名字叫做‘你提问我回答’,你们愿意和我一起做游戏吗?”孩子们一听游戏马上就来了兴致,都举手愿意合作,先是我来问孩子们来答,然后分成小组来提问,再到自由结合提问回答,通过多次的变换合作对象,他们能正确地朗读对的语句,并且对于这种“你提问我回答”的人际交往模式也熟练了不少。

儿童的好奇心都很重,他们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超级强,但是却没有恒心和毅力保持。游戏再怎么好玩,天天玩他们也会腻烦,没有新鲜感,所以我们的游戏方式不能一成不变,要有所变化,这样才能不让他们的兴趣减退。

研究表明,孩子们的无意注意比起有意识注意更加可贵,不论哪个年龄段的孩子,通过游戏学习往往更能提高他们认知的速度。如果在下午第一节课他们最为困乏的时候玩游戏,能够帮他们打起精神,不至于上课就想昏昏欲睡,比如“大西瓜、小西瓜”这样的游戏,更能使孩子们一直保持一个好的精神状态。

心理学家研究发现,人内心的心理状态能够提高自己的心理机能,当然也能降低人的心理机能,活动对于心理状态的依赖程度高达70%的幅度变化。对于低年龄的小孩子来说,他们的心理状态取决于外界的活动形式是不是真的很有兴趣。我们作为老师了解了这一规律,那么把游戏引入课堂,调动孩子们的积极性,活跃整个课堂,让孩子们在自由的世界里尽情地学习。

(作者单位 河北省阜平县北果元乡广安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