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实施审美教育

2013-12-29 00:00:00胡敬众
新课程·上旬 2013年1期

用情感激发人,就好像磁石吸铁一样,有多大分量的磁,便吸多大分量的铁。从某种意义上说,情感是人类一切行动的原动力。所以说,语言文学的本质和灵魂就是情感。语文课堂不仅是让学生听懂学会,更主要的是让学生听得轻松愉快,获得一种美的享受。这说明语文课堂教学,除具有科学因素外,还具有审美因素,如果我们能够充分认识这些审美因素,并加以挖掘利用,让它成为语文课堂教学的催化剂,便会产生良好的美感效应,大大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果。那么,在课堂教学中,怎样才能更好地实施审美教育呢?

一、教师必须是先行者

教师授人知识,引导学生追求美,就要做到美的楷模和典范。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必先受教育,深刻体会文章中作者的思想感情,做到爱作者之所爱,恨作者之所恨,然后把这种真情实感贯穿在整个教学中。狄德罗在对阅读分析时说:“读书要入迷,入迷的读者总是在作品里扮演着一个角色,使自己处于人物的地位。”因此,教师就得像演员一样入“角色”,理解人物的思想感情,寻找感情线索,把握感情基调。如《为了忘却的纪念》一文中,处处饱含对白莽所从事的事业的炽热而深沉的感情。教师只有蕴含同样的深沉感情,才能通过教学把他传导给学生,使学生对白莽产生一种强烈的崇敬之情。

二、给学生开拓出广阔的自由的思维空间

要学生有自由的活动,就得设法为他们开拓出广阔的思维空间。语文教学要想为学生开拓出广阔的自由空间,关键在于思维的训练。我们要教会学生用多角度、多层次的思维方式思考问题。文学表现思想感情带有含蓄性,文学的含蓄性又往往凝聚的语言的运用上。19世纪俄国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家列夫·托尔斯泰说过:“每种语言,无论是属于歌德的,还是属于费季卡的,同非艺术语言区别,就在于前者能唤起无数的思想、概念和解释。”这无数的思想、概念和解释就构成理解的空间性。比如,我们讲解鲁迅的诗句:“扶桑正是秋光好,枫叶如丹照嫩寒”的“嫩”字时,可以引导学生从“嫩”寒体会“寒”的程度,体会秋季的深浅;从“嫩”字体会当时秋天景色,体会作者的心境等等,其理解空间是很广阔的。

三、要燃起学生亢奋的情感火苗

在文学作品教学中,我们要设法让学生与作品的思想感情产生共鸣,设法用作品的语言和形象燃起学生亢奋的情感火苗。

1.教师可以采用“情感教学法”让学生直接进入作品的生活环境

教师通过对课文深入透彻的研究,在自己头脑中形成一种氛围,使自己陶醉在课文的情境中,然后在课堂上运用生动的口头语言,灵活多样的眼神手势,深入浅出地引导学生进入这种情境之中,再启发学生想象,并结合作品提供的画面、形象、姿态和人物性格,让具体形象在脑中“活”起来。如《长江三峡》描绘三峡的瑰奇景象。教师在讲课时就要把瞿滩峡的雄奇、巫峡的奇秀、西陵峡的险峻,通过词语把高山、激流、朝阳构成一幅幅壮丽雄伟、气势磅礴的画面展现出来,让学生欣赏大自然美景并且提示他们对美好事物的憧憬和向往。

2.教师可以有感情地朗读以掀起学生情感的波澜

在朗读教学中,可以由教师在示范朗读所表现出来的作者以及教师本人对文章的景象、人物、事件的感受、体会和评价,激起学生感情的波澜,唤起学生丰富的想象,引起学生对文章的体会、感受和评价。在教《周总理,你在哪里》时,教师就得深富感情,带有泣声读完全文,吸引住学生,让他们领会人民对总理无比怀念,无比爱戴的感情。

3.教师可抓住作品中的语言文字让学生“披文入境,沿波讨源”,一步一步地寻索作品的思想感情

杜甫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全篇突出写一个“喜”字,以喜展开想象。闻喜讯而流喜泪,由流喜泪而呈喜态,由呈喜态而唱喜歌,由唱喜歌而喜归,喜始喜终,一喜贯通。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认识,通过诗眼串起来的一幅流动的画面,表现了诗人惊人的想象力。

四、要鼓起学生想象的翅膀

想象是进行阅读训练不可缺少的智能因素,也是达到阅读目的的必要手段和有效方法。叶圣陶说:“我们鉴赏文艺,最大的目的无非是接受美的经验,得到人生的享用,要达到这个目的,不能拘泥于文字,必须驱遣我们的想象,才能够通过文字,达到这个目的。”爱因斯坦说:“想象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严格地说,想象力是科学研究中的实在因素。”在教学中,我们应该怎样去鼓起学生想象的翅膀呢?

1.引导学生想象作品中描绘的人物、图景等

例如,张志和的《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用朗读和复述等方法,调动学生记忆中的各种表象,在脑子里构成一幅再造想象的图景:“苍山”“白鹭”“红花”“碧水”“斜风细雨”“青箬笠”“绿蓑衣”,这幅有形有态、有声有色、有动有静的美丽图景就在他们的脑子里鲜明地活动起来。因此,教师必须有充分必要的知识;或作词语诠释;或用图片说明;或引导他们去观察大自然,帮助他们从已知想象未知。

2.引导学生想象作者是怎样想象的,从中学习作者想象的思路和想象的方法

首先,引导学生按作者的思路去想象。作者在构思各类文体文章时的思路是不相同的,即使是同一文体的文章,作家在组织成篇时,思路各不相同,由于作家思路的独创性,构成了作品的独特风格。所以,阅读必须按作者的思路想象。例如,学生读杨朔的散文,沿着各篇文章的思路想象:不大喜欢蜜蜂,偏偏见到蜜蜂(《荔枝蜜》);盼望着看到日出,偏偏碰到阴天(《泰山极顶》);想念祖国,又无以作画(《茶花赋》)。中间总是不大顺畅,但最后都得到不同形式的解决。由此认识到杨朔散文的特点:构思精巧,思路曲折。

五、我们也不能忽视“丑”在教学中的作用

教学中“丑”常常被老师遗忘。其实,丑是必不可少的,它在教学中能产生多种效应。丑是美的反衬者,没有丑也体现不出美。如《巴黎圣母院》中,假如没有法比和克罗德的卑鄙、虚伪,怎么会有卡西莫多的真诚、善良呢?其实丑不仅仅是美的陪衬,它也有很高的审美价值。中学教材《连升三级》中的张好古,《范进中举》中的胡屠户等,他们都是至丑的,难道这些形象不会给我们带来审美情趣吗?所以说,我们也应注意教材中丑的内容,它有助于学生加深对社会的认识,使学生更完整地认识人类本身。因此,教学中教师应重视作品中的丑,这样学生的审美观就会更全面,审美情趣就会更高尚。

总之,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教师是审美教育的重要传播者,要充当好这个角色,教师就应当提高自身的修养水平,通过生动的语言、形象的动作、丰富的表情、得体的外表,结合文学作品中语言、环境和人物等,打开学生的思维空间,让学生、作者与教师的情感发生强烈的共鸣,使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并产生丰富的联想,从而受到美的熏陶,得到美的享受。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积极创设思维情境,激发学生感知科学和美的能力。

(作者单位 福建省闽清二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