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惯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良好的习惯是成功的开始,学生要想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效果,必须形成学习上的自动倾向,也就是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习惯是一种非智力因素,是人们在后天所养成的一种自动进行某种活动的特殊倾向,是一种自觉、主动、持久、稳定的行为方式。习惯一旦形成,要想改变它很不容易,正如古语所言:“习惯成自然。”我国著名教育家、文学家叶圣陶曾经说过:“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养成习惯。好的习惯一旦养成,不但学习效率会提高,而且会使他们终身受益。”对于绝大多数学生来说,学习的好坏,20%与智力因素有关,80%与非智力因素关系密切。而在信心、意志、习惯、兴趣、性格等主要非智力因素中,习惯又占有重要地位。因此,良好的学习习惯不但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能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效果,是学生学业路上的助推器。
英国著名教育家洛克曾指出:“事实上一切教育归结为养成儿童的良好习惯。”并强调:“良好的习惯是成功的开始。”他认为,学生要想学习好,首先应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养成克制各种不良欲望的能力;一旦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它就具有自动化的作用,不需要别人的时刻提醒,不需要自己的意志努力;即使遇到种种困难也能克服,也能主动做好事情。陶行知倡导的“生活教育”也把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放在了重要的地位。可见,学生注意培养自己良好的学习习惯至关重要。
名人成功的规律和教育学研究显示,青少年时期是一个人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要时期。这一时期,如果能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会对今后的学习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良好的学习习惯主要包括哪些方面呢?在多年的教育工作中,我总结出以下几种,如,课前认真预习、课后按时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集中注意力、劳逸结合的习惯;认真钻研、勤于观察、善于思考、自主学习的习惯;相互交流、及时反馈、不耻下问的习惯;勤于读书、查找资料的习惯;合理安排时间的习惯;有效管理自我的习惯……那么,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变得尤为重要。
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养成需要教师和家长的指引,更需要学生刻意的自我约束、自我训练,长期培养才能形成。
首先,家长和教师要重视从日常行为与情感中对孩子进行“做人的教育”,注重从内心情感去尊重别人,并挖掘别人的良好习惯,引导学生去学习。经常给青少年讲一些成功人士的事例,他们会发现良好学习习惯会给学习带来优异成绩,也给各方面活动带来好处,会让他们感悟到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好处。其次,要避免让孩子在被动的、被逼迫的环境下去养成某种习惯,而是要引导孩子自愿、主动地接受好的习惯,去体会寻找学习中的乐趣。第三,经常表扬好的习惯比埋怨孩子做得如何不好效果要好得多。第四,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要从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做起,如,固定孩子物品摆放的位置;培养自己收拾东西的习惯;养成整理书包、收拾文具的习惯等。第五,家长及教师要以身作则,树立良好的形象,用自己的言行潜移默化地去影响孩子。如父母爱读书,就会对儿女产生乐于读书的熏陶。第六,要鼓励孩子同其他孩子找距离,但不嫉妒,因为有比较才有鉴别。引导学生以正确的心态认识自己、认识别人,并学习别人的长处。第七,要给孩子较大的空间,包括活动空间和心理空间,以便孩子更好地自我管理。
总之,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于学习效果乃至人生道路都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因此,每个学生都应该通过完美的教育去建立一种好的习惯。
(作者单位 辽宁省灯塔市西马峰镇中心小学)